古玩圈的《疯狂动物城》 | PART2
快速关注点击蓝色↑↑↑七茶文化关注即可,欢迎转载分享
茶舍馆主私人微信ID:q77cdmx2
实体店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学院路雅戈尔御西湖隐寓轩3幢8号商铺
充满着肌肉大块头的动物城警察局,最强记忆点应该是那只独领风骚的豹警官。豹警官的出现,一改豹子往日残暴孤僻的形象,俨然变身兔兔的“贴心好闺蜜”。
《疯狂动物城》豹警官本杰明
古代中国,宫廷豢养动物以供统治者观赏游戏或用于礼仪、祭祀。中国宫廷园囿蓄养的动物中,多数产自本土,也有不少是来自藩属及外国朝贡,其中就有一种动物——豹。宫廷养豹,最早可溯及西汉,除了观赏斗乐外,还用于殉葬。
西汉 青玉豹
玉淡青色,表面带沁蚀。豹伏卧状,头前倾,双目圆瞪,静中寓动,严阵以待,豹颈上有镶海贝的项圈,项圈上部有环形纽以系绳。
西汉 错金银铜豹镇
用金银错出梅花状豹斑,二目镶嵌玛瑙。豹昂首侧扭,前胸宽阔,两肋生翼,臀部浑圆,足如钢钩。集威武勇敢、矫健敏捷于一身,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豹体内灌铅,使其更加稳重。
古代无桌椅,地上铺长席,人们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长席四角均须用重物压住,防止卷缩,这种造型美观的铜豹在西汉早期应作镇席之用。
战国 错金银铜豹镇
错金银的工艺至战国时已臻成熟。此铜豹镇形态生动逼真,花纹富丽。身上的方孔或可插入灯架之类。
战国 二豹噬猪铜扣
二豹与一野猪搏斗,猪作狂奔怒吼状,鼓目,张口欲噬;一豹猛扑于猪背,口噬其肩;另一豹被野猪撞倒在地,豹用前爪紧抓野猪之耳部及前腿。其下有一蛇,口咬野猪之后腿,围绕一豹之腰部。
从唐代开始,豹和豹猎运动(以豹作为狩猎的辅助工具)通过朝贡贸易传入中国,为宫廷贵族所喜好。成为当时宫廷贵族最为时尚的运动之一。这一时期有大量表现这一题材的作品。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 《狩猎出行图》(局部)
唐代壁画中的精品,原图高近2米,长近9米。整幅画面中现存46个鞍马人物,浩浩荡荡地奔驰在长安郊外的大道上。大队人马中,可见两骑手身后蹲伏着猎豹和猞猁,是两种用于助猎的动物。据史书记载,在唐代由于帝王喜好狩猎,西域各国纷纷向唐廷进贡猎鹰、猎犬、猎豹。猎豹比普通的豹子小,身长约140厘米,重50~60公斤,但奔跑速度极快,每小时可达100公里以上,一般猎物很难逃脱它那伸缩自如的尖爪子。
唐 彩绘骑马带豹狩猎俑(局部)
俑头戴幞头帽,深目高鼻,颧骨突隆,长满络腮胡须,为西域胡人形象。头向左后扭转,右手拉缰绳,注意猎物的“动向”。马背有马鞍,鞍后设有圆形毡垫,上有猎豹,双目圆睁发现猎物,做起跳状。表现了猎豹跃跃欲试冲向前去的动态瞬间。
元代 《元世祖出猎图》(局部)
此图绘元世祖于深秋初冬之时率随从出猎的情景。北方塞外戈壁,黄沙坡地,在沙丘无垠的远方,一列骆驼驮队横越。画中一骑者马臀蹲踞一头猎豹,呈坐姿。这是元代宫廷贵族中豹猎的确证。
明代建国,太祖朱元璋欲 “复汉官之威仪”。官方记载中,往往有意剔除豹猎的记载。但明代诸帝,自永乐迁都北京后,几乎皆养豹。除了作为奇珍异兽供宫廷赏玩、彰显国威之用,蓄豹和豹猎也依然作为明代宫廷传统保留下来。豹在明代及其后享有大名,要归结于明武宗兴建豹房。豹房是贵族豢养虎豹等猛兽以供玩乐的地方,元朝时期已有此风气,另有虎房、象房、鹰房等处。明武宗时期,豹房成为正德皇帝纵欲享乐之所,“豹房”也因此成为宫廷腐朽堕落的代名词。
明代“随驾养豹官军勇士”铜质腰牌
明武宗时铸造,为豹房勇士佩戴的进出凭证。牌呈圆形、上端附云纹形柄及穿孔,正面铸一蹲坐豹,豹头上方自右至左铸 “豹字九百五十五号”,背面自右至左铸 “随驾养豹官军勇士悬带此牌,无牌者依律论罪,借者及借与者罪同”。
相较于明朝在内廷养畜上的铺张,清朝则颇为节制。在畜养的物种上较明朝大为减少。豹在宫苑中逐渐消失不见。清朝皇室对豹皮的装饰性及所代表的等级官阶的的关注,似乎远远大于对豹的兴趣。
清代 “豹”补子(局部)
补子,系补缀于品官补服前胸后背之上的一块织物。为明品官服饰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饰以禽兽纹样来区分官员等级。文官绣禽,以示文明;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
清 铜镀金珐琅人物画钟
钟的外观似方匣。四只铜镀金豹托起钟体,钟壳上嵌满精美珐琅画。机械上弦后,在优美的乐声中,平铺的水法转动起来似河流,水中的帆船缓缓而行。
本期《收藏》微信责编 陈硕
延伸阅读
古玩圈的《疯狂动物城》| PART1
熏香|白居易的“花非花,雾非雾”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
↓点击阅读原文,看看七茶文化的茶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