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颂恩楼,望见“嘉庚”号科考船“游”过去了……它刚完成了……
从颂恩楼望出去
在海那边
看到了
一艘“嘉庚”号?!
你没有看错,是它就是它
刚完成6所海内外高校共同参与
总航程约4500海里的
第二届“海丝学堂”的
“嘉庚”号科考船!
真的是
从厦大到厦大马来西亚分校
整整航行了一个来回!
真
海上厦大!
图 / 陈梓隆
“海丝学堂”?听起来好厉害的样子!
厦门大学“海丝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由厦门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部发起,海洋与地球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中国-东盟海洋学院共同牵头,依托“嘉庚”号科考船平台将本科生海上实践性教学从先前所局限的近海跃升至深海大洋,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扎实实践技能的海洋学科拔尖人才。
它通过配备先进的科考船,开展“海上厦大”教学实习与培训,变单一的知识灌输为“眼见为实”,极大地强化了对学生的科研思维训练和科技实践能力提升,助力实现海洋学科卓越人才培养的目标。以“海上厦大”之名,推行中国海洋科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锻造享誉海内外的海洋科学综合实践平台。
今年是“海丝学堂”实施的第二年,本次航行目标为完成2019年“海丝学堂”人才培养计划 “厦门-三亚-马来西亚-厦门” 三个航段的实训任务,除了来自厦门大学的师生外,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国-东盟海洋学院、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沙巴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美国特拉华大学的师生也首次加入了实践队伍,参与的师生人数达92人。
在为期30天的海上之旅中,这支队伍首次将实训范围拓展到了东南亚,“嘉庚”号科考船更是自运行以来首次停靠国外港口并举办开放日活动,这也是中国科考船首次对马来西亚公众免费开放。
尽管台风“韦帕”“白鹿”让这次实践不那么“风平浪静”,同学们依然坚守岗位,实训结果终如“拨得云开见彩虹”一般圆满。
打破院系专业壁垒,促进学科融合创新
今年“海丝学堂”首次对厦门大学地学部之外的各学院本科生开放,经过遴选,来自人文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等10个学院的学生参与了第一航段实习实践。从未接触过海洋的同学们对每个环节都充满了好奇。他们通过“单层生物拖网”作业,利用网孔的大小不同,采集到了不同类型的生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一滴水的奥秘,浮游动物、植物在这里聚集;在“地质柱样”中采集到了3780米的深海泥,并通过分析了解海洋环境的演变过程。甲板上忙碌的身影和每晚灯火通明的实验室是大家共同努力的见证。尽管每天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尽管海面上一直艳阳高照、持续高温,同学们的热情依然不减。
在第二航段,来自地学部不同专业的同学分为四组分工作业,大家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分工协作,无论是底栖拖网作业中共同冲洗、拣筛样品,还是单层浮游拖网作业中协作检查、释放拖网,亦或是彻夜不眠在主实验室连续工作,都体现出同学们负责、细致的科研精神。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各组还进行了本航段实习成果汇报。海洋生物方向的同学们对叶绿素分布、浮游和底栖生物初步鉴种结果进行了整理汇报;海洋化学方向的同学们分析了对pH、盐度、溶解氧、营养盐单因子以及DO与叶绿素的相关性;海洋物理方向的同学们对声速分析、水声通信、船载声学设备三部分内容进行了分析汇报;物理海洋方向的同学们围绕CTD、走航、ADCP展开探讨;海洋地质方向的同学们围绕粒度和硅藻深入研究。
同学们纷纷表示,非常珍惜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在这里深刻体验到了海洋科学研究的艰辛不易,更感受到了海洋学科的独特魅力。
首次驶向马来西亚,助推中马科教合作
“嘉庚”号科考船在完成12天的“海丝学堂”第二航段海上科学考察之后,于8月15日傍晚成功靠港马来西亚。
8月17日至18日,作为今年“海丝学堂”的重要内容之一,由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主办的“嘉庚”号科考船开放日活动在马来西亚巴生港顺利举行。
开放日期间,“海丝学堂”及合作单位的近百名师生志愿者在船上引导、介绍船体情况、科普海洋知识,展示“嘉庚”号科考船科研设备、厦门大学海洋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水平。
图片 / 财经时报
活动吸引了马来西亚多所大中学校的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近千名参访者。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代表、马来西亚首相对华特使办公室、马中商务理事会代表、华人华侨代表、留学生代表,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校长Dato’ Dr. Nor Aieni Hj Mokhtar一行、马来亚大学一行等先后参观了科考船。
举办此次活动一方面旨在让马来西亚社会公众、师生了解海洋科考设备、感知海洋研究意义、普及海洋科学知识,激发公众探索海洋知识、参与海洋保护的热情,唤起公众对海洋事业更多的兴趣和关注;另一方面助力深化与马来西亚相关高校的合作,助推中马科教文化领域的交流。
国际合作院校并肩,探索海洋未知疆域
结束为期2天的开放日活动,“嘉庚”号科考船于8月19日傍晚从马来西亚起航返回厦门,沿途执行“海丝学堂”第三航段任务,来自4个国家、6所高校的32名师生随船共同探索海洋,既齐心协力共同开展科学考察,也增进了友谊、促进了沟通,且有力推进厦门大学与相关海洋研究机构的科教合作。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Stephan Steinke教授认为“海丝学堂”能够使本科生们对科考有直接的了解和清晰的认识。
谈到航次中印象深刻的事,同学们提及在做底栖拖网的时候,将拖网放进海里后,整个过程要持续相当之久,所以在等待出水面时候的心情是十分期待的。当拖网一拖出水面,老师们就带领同学们上前采下网中的各种生物。整个过程还是相当辛苦的,要蹲在甲板一直分辨种类并归类,然后用固定液将这些样品固定好,有些当场做成薄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当然大部分的鉴定物种工作只能等回到学校实验室后继续开展。
推进“三全育人”,专业思政同向同行
在一个多月的海上航行、三亚靠港期间,“海丝学堂”师生们先后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团活动,真正做到“走向深海、走向大洋、实践出真知”。
第一航段、第二航段以特色“海丝党团课”、“一分钟海洋”微团课、唱响红歌、劳动实践等多种方式,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洋事业的蒸蒸日上和海洋科研从筚路蓝缕到环境条件优越的发展过程,勉励同学们珍惜当下的科研机会,传承海洋人的精神,争取跑出更好的成绩。
第三航段来自不同国家、高校师生在南海齐唱《厦门大学校歌》,中国籍师生开展了由中国广播电台发起的《我与国旗同框》活动等。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将海洋魅力、厦大精神和中国文化带向世界。
往期回顾
科幻电影里找灵感?搞化学的都会做菜?他可入选了化学元素代言人!我厦这位青年科学家不简单!
这美,服了!“白鹿”来袭前厦园惊现至美“台风蓝”,但小夏提醒你……
厦门大学
来源:厦门大学新闻网、小夏朋友圈
责任编辑:王玖玲 李吉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