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光明日报》整版聚焦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2023-06-03

12月26日,《光明日报》“红船初心”专刊以整版篇幅聚焦我校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做法和成效,生动讲述我校精心组织部署,迅速传达学习,引导全校师生员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发展合力,推动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迈出更大步伐。

专版由三部分组成:校党委书记张荣署名文章《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开创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主体通讯《立德树人担使命 学术报国写华章——厦门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校孙世刚院士科研报国故事《爱国是科学家精神之魂》。





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开创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

张  荣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厦门大学为国而立、为国而兴,迈向新的百年征程,必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支撑作用,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厦大力量。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为中国式现代化不断输送青年生力军

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伊始,就聚焦建设现代化国家和提高人的素质的目标,立志把厦门大学办成“能与世界各大学相颉颃”“为吾国放一异彩”的现代大学。迈进新征程再出发,我们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源源不断地输送青年生力军。

厦门大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近年,厦门大学成为东亚唯一一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优秀原则和创新实践项目”的大学。学校深入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使命新任务,更加注重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积极探索高素质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能力;引导广大青年师生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将个人学术研究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


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学理支撑

厦门大学充分整合发挥优势学科力量,组建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加强高质量发展、国家统一与两岸融合发展、东南亚及“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特色研究,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贡献力量。

设立“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专项”,举办“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人文社会科学:使命、担当与情怀”系列学术活动,推进“青年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报国与责任担当”项目,启动“国外学者谈中国式现代化”项目,全方位多角度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依托自主研制的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面向全球持续发布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报告,向世界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与意义。扎根对台前沿,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与国家统一文科实验室,深入探索“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路径。找准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点,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新型高校智库。加强基础研究,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新文科建设,实现人文社会科学能级提升,融入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厦大学派”。


不断提升解决国家重大问题的能力,

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创新力量

厦门大学主动对接并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创新体系及新发展格局,坚持“四个面向”,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增强“从0到1”的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能级。

聚焦海洋生态、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重要领域,加快推进海洋负排放(ONCE)国际大科学计划、能源材料福建省创新实验室、生物制品技术福建省创新实验室、疫苗与分子诊断集成攻关大平台、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的建设,构建一流大学创新矩阵,着力打造“国之重器”。深化与福建省九市一区战略合作,打造金砖工业创新能力提升培训基地,推进中俄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建设,服务厦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和“两高两化”建设。充分把握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加强学科交叉,按照“筑峰扬优,交叉创新”的建设思路,构建“6+5+1+N”梯次建设、分类发展的学科建设体系,打造“学科建设共同体”,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创新力量。


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推进现代化的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国际

在百年办学历程中,厦门大学形成了“侨、台、特、海”特色和“海峡、海丝、海洋”优势,是最早开展国际中文教育的机构之一,也是中国对外合作最为活跃的高校之一。

迈进新征程,厦门大学立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区位特征,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更高水平的教育对外开放,更好地在海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力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作出更大贡献。深入实施“协同万方”战略,深化与世界顶尖大学务实合作,完善立体开放式办学格局。管理学院先后通过AMBA(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EQUIS(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和AACSB(国际商学院协会)三大国际认证。推进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亚洲年会首次在内地举办,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逾400位国际顶尖学者为全球经济发展把脉问诊。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办好马来西亚分校,建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内涵式发展,继续办好孔子学院,大力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吸引高层次外籍教师和优秀留学生来校工作学习,探索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双向交流新机制,培养更多知华友华力量。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专业人才,办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创意与创新学院,办好中国—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培养税务法学硕士和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等项目。

(作者:张 荣,系厦门大学党委书记)




立德树人担使命

学术报国写华章

——厦门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第一时间全覆盖推进学习培训、高质量开展宣讲解读、深层次推进研究阐释、多形式策划主题活动……在厦门大学校园,一幅幅表达爱党爱国之心的标语振奋人心,一句句铮铮誓言回荡在师生心中。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厦门大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连日来,厦门大学精心组织部署,迅速传达学习,引导全校师生员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发展合力,推动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迈出更大步伐。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育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不断谱写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篇章,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展示新作为、作出新贡献。”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荣表示。


聚焦主线 掀起学习热潮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历史使命,准确把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相互关系。”11月9日的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报告厅,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施芝鸿,对党的二十大报告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

台上,主讲者娓娓道来,台下,师生们聚精会神。“我将扎根立德树人的本职工作,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与科研中,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学生,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新时代青年的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林密深受鼓舞,同时感到责任重大。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厦门大学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召开翔安校区、漳州校区、港澳台师生代表、党外人士代表、学生代表等众多专场座谈会,引导师生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与此同时,厦门大学采取集中宣讲和常态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以“贯彻二十大精神,奋进双一流征程”为主题,开设“理论面对面”“南强微讲堂”“奋进新征程”等系列专栏,立体化打造理论宣讲品牌;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做好专题教学设计与规划,积极推进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融入课堂;充分运用红色资源,策划一场场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强化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让主题党日活动“出新”更“入心”。


思政盛宴 点燃信仰火种

航天员是怎样炼成的?“我用15年的地面训练,换来在太空中15天的工作时间。”航天英雄杨利伟做客厦门大学“群贤大讲堂”,为大家讲述中国航天员的“飞天故事”。

“择一事终一生,用一生时间做好红色文化宣传推广。”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共一大纪念馆宣传教育部主任杨宇走进厦门大学思政课堂开展党史教育,让青年与信仰双向奔赴。

从普通钳工到“大国工匠”,产业工人如何在技术革新中追梦成长?党的二十大代表郑志明在厦门大学新工科研发大楼现场教学,带来一场集分享和实训于一体的“大国工匠思政课”。

一场场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思政大课,热气腾腾地走进厦门大学校园。党的二十大代表、英雄模范、科学家汇聚一堂,以案例讲述、情景教学等生动鲜活的形式,与厦门大学师生分享“冒热气”“接地气”的爱国奋斗故事。

厦门大学还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就业创业、志愿服务等育人环节,组织开展基层党务干部素质能力大赛、红色影视作品配音大赛、党史故事汇活动,推出“献礼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主题书单等,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入群”“出圈”,在青年学子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近日,厦门大学开展“囊萤星火”青年讲师团集体备课会,并组织青年微宣讲进支部、进社团、进公寓、进网络,着力讲好“青年话”、凸显“青年味”。

前不久,在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厦门大学博士生党支部沙龙。大家翻阅一张张珍贵历史照片,聆听一段段感人事迹,在沉浸式的学习中感知真理力量。

大思政盛宴,深深打动了厦大学子。“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化学化工学院2021级硕士生申峻飞说。公共事务学院2021级硕士生崔宁仪备受鼓舞:“这是一个追梦的时代,要敢想敢为,善作善成,用奋斗书写青春华章。”


脚踏实地 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

在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夏宁邵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科研一线,研制出全球首个新冠总抗体试剂、首支国产HPV疫苗等。

夏宁邵说:“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用更多科技成果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刚刚获得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的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尤延铖,一如既往地在各大科研院所穿梭,组织面向国家重大需要的科研攻关。每天工作到深夜,是他的常态。这位青年科学家,领衔全国大团队承担国家专项科研任务,产出了以“嘉庚一号”“南强一号”为代表的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他的心中始终怀抱空天报国理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的重大需求一直指引着我们科研的方向,这是科研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厦门大学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相结合,聚焦“四个面向”,着力提升科研水平,提升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能力,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

“让学术报国成为新时代青年师生最响亮的口号、最鲜明的标签、最坚决的行动。”近日,厦门大学率先成立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并启动“青年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报国与责任担当”系列活动。

作为“国家队”的重要一员,成立厦门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是厦门大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举措。目前,已设计发布50余个研究选题,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启动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专项以及“国外学者谈中国式现代化”项目,实施“中国式现代化”地方实践研究,力求产出一批独具“厦大特色”的标志性成果,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贡献更多“厦大智慧”。

“我们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奋力推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与时俱进建设中国特色、厦大风格、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说。

(光明日报记者 马跃华 通讯员 欧阳桂莲)




爱国是科学家精神之魂

讲述人: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孙世刚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讲到“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那一刻,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1982年,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最早的公派留学生之一,我把国家为每位留学生量身定做的一套西装和呢大衣小心收进行囊,带着国家的殷切关怀和期待前往法国留学。独在异国他乡,时刻关注着祖国发展的信息,强烈的报国情在我心中激荡。当时的想法很朴素也很迫切——早日学成归国。经过4年的学习,我提前获得了巴黎居里大学授予的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回国后,我便专注于电化学和表界面科学研究,投身到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中。我经常跟学生讲,追求永无止境,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技术需要赶超。回国以来,我从创建实验条件开始,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成果,为我国电化学及其相关领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作出贡献。

爱国是科学家精神之魂。从走进实验室的那天起,我就从未停止对科技强国梦的追逐。2014年,我牵头承担了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带领来自厦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相关科研团队,经过近8年的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建成了我国第一个覆盖中、远红外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成为国际上第一个包含5个实验线站面向能源化学研究的红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为化学、化工、物理和材料等相关领域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和研发平台。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未来,我将践行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赋予我们的时代使命,潜心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学研究,针对国家重大需求组织科技攻关,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专业精进的基础教育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为把我国早日建设成为科技强国作出贡献。

(光明日报记者马跃华、通讯员谢晨馨采访整理)


报名倒计时!厦大诚邀海内外青年人才云聚南强!

厦大版电脑分区壁纸上新!内含2023年月历!

▲没阳、阳了、阳过都该怎么办?一图了解→

来源:光明日报
责编:张火火、曾浣浣
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