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发现全新的鼻咽癌筛查和早诊标志物!
厦大研究团队发现的
近日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
国际医学权威期刊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鼻咽癌:近一半病例发生在我国
鼻咽癌筛查:EB病毒感染标志物
研究发现,鼻咽癌与Epstein-Barr病毒(简称“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在鼻咽癌流行区域,90%以上的鼻咽癌都能发现EB病毒的身影。
EB病毒属于人类疱疹病毒的一种,可通过唾液传播。
在中国,其感染率高达90%以上。
EB病毒抗体和DNA、miRNA等在鼻咽癌患者中明显升高。此前,一般通过EB病毒双抗体(EBNA1-IgA+VCA-IgA)或连续两次DNA检测等进行鼻咽癌筛查。
2011年,我国将基于EB病毒双抗体的鼻咽癌筛查方案纳入《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
但是,通过双抗体方案检测为高危的人员不一定都是鼻咽癌患者,其最终确诊为鼻咽癌的比例仅4-5%,这导致了95%以上的高危人员需要进行不必要的鼻咽镜检查。
这不仅降低了筛查效率、增加了筛查成本,还给筛查阳性者及其家属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时间长了,民众往往就失去了对筛查的信任,降低了参与筛查的积极性和依从性,最终导致双抗体筛查方案难以大规模推广。
因此,亟需发现新的鼻咽癌筛查标志物,提升筛查效能。
厦大团队发现全新标志物:让早筛更精确
2.特异性更高,阳性预测值相比双抗体方案提高2倍以上(10.0% vs. 4.3%)。同时,在研究中也发现,P85-Ab与双抗体方案存在互补性。
在P85-Ab阳性的基础上,如果进一步检测双抗体,双抗体中高危或高危者再进行鼻咽镜检查,能够将鼻咽癌筛查的阳性预测值提高到29.6%-44.6%,即每做2-3个鼻咽镜即可确诊1例鼻咽癌。
可显著提升鼻咽癌筛查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在不增加鼻咽镜检查数量的前提下,联合筛查的覆盖人员数量相比原来的双抗体筛查方案可提高6-11倍。
P85-Ab作为一种全新的鼻咽癌标志物,其灵敏度、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更高,可显著提升鼻咽癌筛查的效能、成本效益和可接受度,有助于扩大鼻咽癌筛查的覆盖面,提升鼻咽癌早诊早治率,最终降低鼻咽癌的疾病负担。
近日,该研究成果以题为“Anti-Epstein-Barr Virus BNLF2b for Mass Screening of Nasopharyngeal Cancer”的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厦门大学高级工程师李廷栋、毕业博士生郭小怡、工程师洪聪明和中山市人民医院主任技师李付贵、主治医师俞霞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葛胜祥教授和中山市人民医院季明芳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支持以及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国家药监局、福建省政府、厦门市政府长期给予的平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