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厦大女孩与她的设计梦!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2023-12-25





青春,可以是在图书馆里奋笔疾书、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也可以是在实验室里孜孜探求、在田野上仰观俯察……青春是一种进行时,它有万般模样。你的青春是什么模样?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李韫涵同学,聊聊她的“设计”之路。

素描课上,坐在画架前的李韫涵正反复观察面前的石膏头像,分析面部肌肉走势和骨骼结构,手握画笔不时在纸上排着线条,力求与雕塑1:1还原。对于她的画作,老师笑称“把人像画出了'秤砣'一样沉甸甸的感觉,非常扎实”


或许是遗传了母亲的绘画基因,她从小就对绘画有极大兴趣。而对凡事都认真扎实的态度,让这份兴趣变得更加专业,引导她在设计的这条道路上愈走愈远。


入学三年,获评多项校级、院级奖学金,获得校级以上科创竞赛奖项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项,专业学习之余还为学校、学院宣传平台制作了无数设计作品……


她是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视觉传达专业2020级本科生李韫涵,一个认真踏实、热爱尝试、有着自己设计梦的女孩


李韫涵在学院奖学金颁奖典礼上发言



“天赋不够,努力来凑”


大一刚入学时,对比周围一些参加过艺术类校考,竞争过国美、央美等各大美院的同学,李韫涵顿时感到压力巨大。听不懂课程和同学间谈论的内容,自身差劲的手绘、造型能力,在她看来“自己没有设计的天赋,哪哪都是困难”


“大一的时候我不怎么说话,没有特别多情绪,我只是觉得要沉下心来积累。”在日常生活中,她常常向身边的老师同学请教,比如用哪种笔刷能让颜色均匀、常用的素材网站有哪些、老师课堂中案例来源的公众号是哪个……这些一点点的小事积累起来,成为了她进步的一步步阶梯


一次,在《形态构成》课上,她的课程作业——一副用纸胶带拼贴而成的“断”字,引起了授课老师甘森忠的兴趣,“试着接着做下去”。结课之后,她将老师的话语视作肯定,进一步延伸创作。


李韫涵的作品《断舍离》


起初,她想用纸胶带的断裂感和通透感,进行文字重塑,表达“断”的深层文化含义。后来,受《断舍离》一书启发,她在“断”的基础上进一步创作了“舍、离”。


为了作业更好的呈现,李韫涵一次次地找甘老师探讨请教。“前后大概改了10稿吧”,从背景的颜色、纹理到字体的大小、粗细,一点点地来回调整细节。


持续了一个暑假的“精雕细琢”,《断舍离》走进了学院课程展,后来又为她斩获了“两岸新锐设计竞赛 · 华灿奖”



“在尝试中找到热爱”

一场微信公众号运营讲座,让她对新媒体产生了兴趣。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先后加入学校微信公众号团队,还成为学院新媒体运营部部长。


李韫涵在文艺晚会后台


在团队成员的印象里,“韫涵是一位认真靠谱的工作伙伴”“从她手中拿到的照片质量都很不错”。为了完成一篇校园玉兰花的推送,她带着相机在厦园里走走停停,在各种时间地点、尝试各种拍摄角度,只为捕捉玉兰最美的瞬间


李韫涵拍摄的玉兰花


除了摄影,她还负责一些课程和学术系列讲座的海报设计。身兼数职的她,在学生工作中练就了多任务处理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积累,也让她从任务的执行者,逐步走向团队的管理者。身份的转变,也伴随着她的成长蜕变。现在的她,在学院部门中更多的是发挥“纽带”和“桥梁”的作用。


面对团队伙伴,她无私分享,有问必答。有时她还会主动约上心烦的伙伴散步,一走就是几小时,边散步边聊天疏解对方的负面情绪;面对工作,她从容不迫,统筹各方。“交给她的事情,我基本不用操心。”对于她的工作能力,老师也给予了十足的肯定。


李韫涵设计的部分海报作品


专业学习与学生工作,这两条线交织着李韫涵的大学生活。将学生工作中学到的经验方法同步运用到专业学习中,是她平衡工作和学习的“秘籍”。而为了新的项目头脑风暴的过程、灵感迸发时的欣喜,都使她对设计这件事“愈发上瘾”




“设计就是走到人当中去”

“我很喜欢从身边的一些人和事里面听故事。”李韫涵认为,“我觉得设计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走到人当中去,走到生活当中去”。


“这学期不管多忙,就算通宵补作业我也一定要抽时间调研,拿着相机走到村落里去拍!”微纪录片《信与诚》的创作过程,对李韫涵来说,便是这样一次难得的调研经历。


李韫涵拍摄的微纪录片画面截图


为了这次拍摄,她大量阅读了闽南民间文化相关的资料,反复观看优秀的访谈节目,分析学习其中的镜头语言和声音设计。


由于缺乏经验,设备在拍摄当天状况百出。拍摄不到一半,相机就没有了内存,她只好用手机继续拍。不过瑕不掩瑜,多亏前期充足策划,她还是拿到了有价值的采访素材,以及拍摄到最具代表性的画面来阐述主题。


本身对中国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外籍授课老师,对她的作品很感兴趣。从构思、修改到成片,李韫涵与老师频繁交流。尽管这份作品错过了影展的投稿时间,但是为她带来了不错的课程分数。


“虽然这个片子呈现得不是很完善,”李韫涵坦言,“但它是我非常喜欢的东西,未来如果有机会,想把这种以人为核心、以地域性文化为主题的作品做得更好。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李韫涵开展了为期90天的医疗科普类新媒体实习,她的主要工作是设计健康科普图文、健康科普大赛活动筹备等。原本枯燥的医疗知识,经过她的排版、设计,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吸引了更多受众阅读,这让她觉得很有意义。“我希望科普可以越来越'年轻',让大家有兴趣、看得懂。”


李韫涵设计的健康科普海报


这段经历也让她对设计有了新的感悟:“传媒的视觉和内容表达固然重要,但是成为一个好的文化管理者,有更高层次的战略布局更为重要。”未来,她希望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拥有文化管理者的眼光,做好接手的每一个设计项目。


年是你在厦大的第几年
这一天,不敢忘,不能忘!

▲厦大用好暑期整合资源 推进定点帮扶工作走深走实


文:倪郑颖
责编:张火火、曾浣浣
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