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硅谷归来,听一线大咖比较分析中美互金发展现状

2016-05-10 英途

英途说

深度洗牌是2016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关键词。如何在把握创新趋势,控制风险的同时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是众多从业者心中的问号。

最近,英途率队带领玖富集团、掌众金融、迅雷、鼎晖投资、红杉资本、君联资本、乾源资本、涌峰投资等20位国内互金从业者和投资人,潜入硅谷实地探访了20+家金融科技范畴的创新标兵。

包括专注于早期精英人群的P2P网贷平台SoFi,变革借贷习惯的消费金融平台Affirm,提供机器人与人工结合的智能理财服务Personal Capital,建立个人消费信用行业标准的FICO,向消费者提供免费的信用评分和信用监督的Credit Karma,全球经济的检测追踪网络Premise等等。


以下是途友们深入硅谷考察后的体会和收获,其中包括对互联网金融标杆公司的分享实录,英途小编整理之后第一手呈现,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以下是途友观点收录:

1






玖富集团创始人兼CEO孙雷


这次参加英途的硅谷考察,收获有三方面;第一,充分感受到了美国的互联网金融像Lending Club和Prosper他们所表述的一些问题,他们发展的困惑以及今年的战略部署与我们在国内所处的阶段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大家都注重监管,谨慎发展,不断的调整结构,增加资金的多元化。我觉得这也是国内正在做的一件事情,这也说明中美的差距在逐渐缩小,或许在某些方面中国可能还有一定的优势。

 

第二,每家Fintech只专注解决一件事情,这样的话会比较聚焦。而中国的企业大多会强调综合化,这是中美企业的很大不同,这也会对我们今后开展新的业务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第三,硅谷的文化还是一个科技的文化,所以无论他们是对技术的重视还是对效率的提升亦或是相应的客户借贷资金成本的降低,都体现了他们的核心精神和理念—— 怎样更简单更有效率且更透明地让客户得到优惠和实在的服务,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对比国内的FinTech公司,我们一般是强调规模强调人数强调怎么定价高利润高等方面,而这些恰恰是跟硅谷强调的科技文化是有很大区别的。

2

玖富集团创始人兼高级总裁陈理行


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考察,途中认识了很多优秀的途友,我们非常享受提问和分享的过程。这次看得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公司,SoFi、DocuSign、CreditKarma等等对我们都有很强的借鉴性。时隔一年时间再来硅谷,发现对硅谷的企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另外感谢英途,整个考察安排的也非常缜密,收获很大。

3

玖富集团高级副总裁兼CFO林彦军


我个人对SoFi这家公司印象很深,它本身是一个很成熟很大的市场,核心优势在于它专注在最有利的客户群体和最精准的风险定价,然后再延伸。短短的几年时间,能从一个估值不足800万美金的公司做到30多亿美金,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中美虽然是很不一样的市场,但是目前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遇到的问题都比较类似,可能程度有所不同,但在应对上还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这次印象最深的是见了SoFi的总裁兼CFO Nino Fanlo,他本身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他说人要有信仰,一个伟大的公司要能够让一大批优秀的人为了信仰和目标在一起工作。这些对我都有很深的触动。我们自己在管理企业,做投资,做决策判断的时候都总是需要不断学习进而完善自己的思想和方法论。通过这次参加英途的考察,不管是见不同的公司,不同的CEO或是创始人,跟各种业界人士交流切磋,包括途友中的国内同行,我发现还是有很多新的东西可以触动自己,这比自己一个人摸索学习进步要快得多,因为它会指导你怎么做一个企业和一些思想,慢慢的从量变到质变,这个过程很重要。

4

悟空理财创始人兼CEO李治军


这是一次非常充实的考察行程。来之前,我其实对要考察的企业做了一定的研究和了解,但是真的来到硅谷以后,我发现这里和在国内看到的一些报道还是有一些差异的。比如我们看的SoFi,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不管是企业的本身还是企业的Leader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同时我还能感觉到国内和国外的创业环境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不管是政策方面还是信用方面,包括整个大众的认知和行为层面,如果单纯地把这里的企业搬到国内估计是做不起来的。美国一些比较成功的智能理财公司如果在国内,我个人认为也是很难做起来的。

 

还有一点感触比较深就是,美国这边创业性的公司他们会有聚焦,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从一个点出发做得特别深入,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我也感受到美国这边创业的热情以及他们本身对工作的认真精神。

5

乾源资本合伙人张晓颖


对传统的金融行业来说,接下来的趋势就是要运用技术做进一步的颠覆,而颠覆的层面就有很多:首先是渠道的颠覆;其次是服务方式的颠覆;另外就是如何更深层次更精准的把握一个客户真实的财务状况、还款能力等各方面方面资金体系的颠覆。这些对传统金融行业的颠覆都是非常巨大的。它不仅提高了效率也给客户带来了更满意的服务,同时还降低了服务成本。

 

这次跟随英途来到硅谷发现还是不错的。我个人觉得在中小型公司里面,Kabbage是我最推崇的一个公司。它的后台数据自动化能力非常强,而且从它规模化增长的速度来看,虽然已经涨到了10亿美金的贷款规模,可是前台贷款审批以及服务人员的审批并没有增长很多。这就说明它规模化的效率很高。其次在个人消费贷款方面,我印象很深的是SoFi,SoFi的把握很准确,它并不致力于服务于所有的客户,但是它把客户细分到一个层面以后,对客户的需求了解就非常全面,所以它不仅是提供学生贷款的再贷款,也提供资产管理、保险、抵押贷款服务,甚至于一些高频的支付。我觉得像这样的一个模式实际上是把我们的银行往做细做小这个方向在走。这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还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司,比如Xignite和Plaid,我觉得这两家公司本身不直接面对消费者,但是他们为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和创新企业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中间服务,让它们和传统的不管是数据来源还是银行,还是企业进行一个无缝隙的技术上的沟通。这样就大大加速了前端技术企业的发展,我觉得这个对中国整个金融技术上是很有帮助的。中国目前比较多的还是前端的所谓互联网金融公司,但是它们在后台的支撑上面跟传统的资本市场和传统企业都存在严重脱节,类似Xignite和Plaid这样的公司实际上是起到了中间过渡的作用。这些公司本身也会随着金融行业的壮大而壮大

6

上海涌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凯


我个人对FICO这家公司的印象最深,60年的历史,经历这么长的时间慢慢做出来了。现今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相互之间的征信越来越多,可能未来的机会越来越大。这种企业通过专注于自己的领域为其他人提供服务,这样慢慢的就会有新的业务延伸出来。个人觉得国内做到如此专注的企业是非常少的。

 

拿国内和美国对比之后,我发现美国人对不同领域做了非常细的分类。我当时就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的互联网企业越做技术人员越多,而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越做销售人员越多。这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模式,其实就是国内的很多人利用互联网这个旗号走了另一条路线。

 

我印象很深刻的还有SoFi,这家公司就是专注于一个早期精英的客群打造产品,反观国内,鲜少有人会安心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大家都是看到这个机会跳出来了就做这个,另一个机会来了又去做了。虽然市场机会非常多,但是把握起来也不容易,能不能耐得住寂寞,懂不懂提升自己企业的员工,下功夫在各方面把基础打好,这些才是迎来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还有一个感触,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针对其最好的客户,美国的银行已经将其效率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反观国内,这些远远都没开始。”

7

君联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文龙


英途考察的意义远不仅仅是一次考察,更重要的是把有想法的人都聚集在了一起,大家都不满足于已有的资源,都还在寻找创新的机会,新的突破。期待途友们回去之后合作做更大更有意义的事情,我个人很看好英途的平台潜力。

 

此行我感触很深的一点是,中美的差距在缩小。0到1的突破确实是我们希望来硅谷看到的,因为中国更多的是10到100的案例。现在1到10这部分中美几乎是在一个水准,甚至可以相互打仗了。世界确实是越来越平,可能某些方面,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比较领先的地位。

 

第二点,感觉美国这边的泡沫跟中国一样很厉害。很多创始人ABCDEFG地去融资,可是实际做出来的价值可能没有说得那么好听。

 

我们理想中做的企业,如果比成街边的房子,是那种宽度特别宽,楼也盖得高,同时深度也比较大的。关于宽度,我们是希望以相对低的成本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再说高度,以SoFi为例,它的目标群体相对集中,就做早期精英这个群体,虽然不那么宽,但精准客户很多,可以做很多金融产品线,助学贷款、房贷、个人理财等等,这样就使得一份投入多方产出。前提是你的根基要稳,就好比盖房子,先把地基做稳做牢,再慢慢往上盖更多的房子,创造更大的利润,取得更好的经济模型的效果。

 

再说深度,这其实是核心的东西,产品的不可替代性越高,赚取的毛利率就会越大。深度代表利润的厚度,代表在产业链中的位置,我们很期待在大数据征信等领域看到这样有深度的公司,就是其他地方没有alternative,这个产业链一定会给你一个相当的毛利作为回报。

 

我觉得国内的机会绝对不比美国的小。就拿10到100这个区间来说,这部分在美国根本没有空间,20000家银行已经充分竞争,但是在国内你仍然有充分的application的空间,你可以拿到足够的cash和资本溢价,体量还可以很大,不管是运营中拿到现金流还是从资本市场拿到现金流,我们都可以将其投入到进一步创新当中。这样再过2-3年,中国市场可能会诞生真的领袖型公司。

8

北京掌众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CFO谭淳


这是第二次参加英途的活动,第一次到纽约,第二次来硅谷。总体的感觉就是每一次来以后,对我们整体的业务和发展形势来讲越来越有信心了。从金融技术角度来讲,其实我们并没有落后,包括我们这次看到的对标的两家公司,一家是LendUp,我们的模式几乎跟它一模一样,另一家就是Affirm,这两家公司从它们的技术能力,技术实力以及运用方法来讲其实不在我们之上。从目前的美国市场环境来看,它的市场空间依然很大,还是很赚钱的。今年,我们会把风控的体系在变化分析的能力上逐渐的构建起来,未来我坚信在这方面我们会超过LendUp。

 

从融资规模来看,我们的发展阶段与这两家公司都极为相近,甚至包括我们的业务水平都非常的接近,所以,我个人比较深的体会就是在技术能力上,我们中国是不落后的,甚至一定程度是领先的。


第二个体会就是美国的市场环境相比中国的企业要好的多。中国的市场目前是比较恶劣的。这次在论坛上看到很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形成了战略合作,提供了一些业务资金方面上的支持。其实我们现在也在跟国内的一些金融机构在谈,明显的感觉到我们的合作模式是不一样的。

9

北京掌众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CTO惠天舒


我们是一家特别新的公司,从业务正式发展到现在也就一年多一点。我从一个传统行业的产品和技术的从业者慢慢进入到互联网金融的行业中,主要有两个兴奋点:1)我发现技术在传统行业的应用确实会产生极大的生产力;2)看到国内现有的所谓创新企业里,技术还真的是个瓶颈。原来我可能都很难想象一个企业以这么low的技术能活得下去,但它可能就是在一个业务场景里做了细分,技术上根本不用做太多的提高,只要达到一个及格的水平,就能大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但是再往下怎么做?本来我们是想来硅谷取取经的,对这边的技术进展有很高的期待,但是沟通完发现,我们跟他们并没有特别本质的差别,可能我们在实践、运用和一些系统化方面确实还有执行上的差异,但是这些差异我们是有意识的,也知道该怎么去应对。我的整体感受是,国内技术领域的发展相较硅谷不仅仅是不滞后,甚至很多方面都是同步了。现在企业大量用得都是开源系统,大家都在一条竞争线上。


本文为英途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zhoum@intoer.com。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英途近期热门考察

5月22-29日

硅谷人工智能考察

 

6月19-26日

伦敦互联网金融考察

 

6月19-26日

硅谷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考察

去伦敦,看FinTech如何重塑欧洲金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