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节习俗】| 春节的来历,你知多少?


“沈阳教育资讯”提供辽沈地区全面、及时、权威的初高中教育资料及中高考升学信息,为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服务。请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沈阳教育资讯”关注我们!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春节的来历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们把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春节,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在不同时代,春节的名称也有不同。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如春节源于腊祭,春节源于巫术仪式说,春节源于鬼节说等,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我国古代称新年第一天为“元旦”或元日、元长、元朔、元春,具体日期在西汉以前各不相同,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太初历”,以正月初一日为元旦,从此历代相沿,直至民国时期。“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 “正月初一”。

 

  初一按照年例有派利是的习俗,利是是人们传统的求吉祥顺利的心理行为,现代人生活繁忙,办事情的许多礼节可免即免,唯独这利是越用越广泛,唯恐礼数不足的,一一以利是搭救!

  春节利是,俗称“压岁钱”。古时的“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着零钱,分给孩子。后者即是今天红包的前身,广东人称之为利是。

  

  “恭喜发财,利是拿来”。“真诚的祝福”与“拿来主义”幽默地组合在一起,成了过年时人情往来的必备大戏。正月里,亲友间你来我往,说着祝福的话语,同时赠与或受赠利是,到处洋溢着新春佳节的喜庆气氛,小孩子这时最是高兴,一年的收入又盼到了头。在广东,利是由亲友中已婚的派给未婚的,所以常常会有年幼的派给年长的,后辈派给前辈的情况出现。所以,都不知道派还是不派,收还是不收。更有甚者,年纪不小了,年年于此时便被追问婚姻之事,所以索性呆在家里,一步不出或直飞旅游景点图个耳根清净。




  1. “沈阳教育资讯”提供辽沈地区全面、及时、权威的初高中教育资料及中高考升学信息,为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服务。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或搜索“沈阳教育咨讯”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沈阳教育资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