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域植物在宁夏

2017-07-24 仇王军 口述宁夏
点击上方“口述宁夏”可关注我们!


      “不是张骞通西域,安得佳种自西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足可反映出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物产传入内地对中原人民物质生活的影响。

      张骞通西域以后,西域的许多珍贵植物品种不断地输入我国内地,如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红兰花、酒杯藤、胡桃、胡瓜、胡荽、胡蒜、胡葱、橄榄等。

      其中只有苜蓿和葡萄是张骞通西域带来的,其他物种的传入都是张骞的后继者输入的,后世人都把功劳附到张骞的名下。

      古代曾有人用西域所传入的植物来形容西域和中原的频繁交往。天宝末进士鲍防在《杂感》一诗中就用葡萄、苜蓿来赞颂开元盛世时的景象:“汉家海内承平久,万国戎王皆稽首,天马常衔苜蓿花,胡人岁贡葡萄酒。”

葡   萄

      一提起葡萄,人们就会想起清晨挂满枝头,沾满露珠,映着金色的阳光,青翠欲滴珍珠般的果实;就会想起甘甜、沁人心脾的葡萄酒;就会想起,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中的慷慨悲壮之情:“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葡萄原作蒲陶或蒲桃,是希腊语的音译,原产于地中海东海岸和小亚细亚、中亚细亚地区,也是大宛的特产。


      西汉时期伊吾、车师、且末、龟兹、焉耆、于阗、康居、大月氏等地都盛产葡萄。


      《汉书·西域传》中记载大宛人用葡萄酿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至数十岁不败,俗耆酒”。


      葡萄传入中国后,汉武帝就在离宫别观中大量种植葡萄。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曾这样描写和评价葡萄的美味: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论葡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狷,脆而不酸,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饴。又酿以为酒,甘于曲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可以流涎咽唾,况亲食之耶?他方之果,宁有匹者?


      北魏时,洛阳城中的白马寺佛塔前种植的葡萄生长茂盛,“枝叶繁衍,子实甚大,柰林实重七斤。葡萄实伟于枣,味并殊美,冠于京中。”


      唐代之前,葡萄和葡萄酒在中原因稀少而名贵。东汉时的孟佗赠送了一斗葡萄酒给张让,便得到了凉州刺史之位。


      北魏时期,宫人们得到赏赐的葡萄,“转饷亲戚,以为奇味,得者不敢辄食,乃历数家云云”。


      北齐时,李元忠“曾贡世宗蒲桃酒一盘。世宗报以百练缣,遗其书曰:‘仪同位亚台铉,识怀贞素,出藩入侍,备经要重,而犹家无担石,室若悬磬,岂轻财重义,奉时爱己故也。久相嘉尚,嗟咏无极,恒思标赏,有意无由,忽辱蒲桃,良深佩戴。聊用绢百疋,以 39 37804 39 15043 0 0 3611 0 0:00:10 0:00:04 0:00:06 3610清德也”。足见当时葡萄的珍贵。

      吐鲁番地区的高昌国,盛产黄、白、黑三种葡萄。


      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命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率兵平定了高昌国,“收马乳葡萄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酿)酒法,帝自损益造酒。酒成,凡有八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即颁赐群臣,京中始识其味”。


      唐太宗宣布长安城“赐脯三日”,全城庆贺。


      元代诗人周权在他的诗中生动地描写了葡萄酒的酿造过程:翠红夭矫飞不去,颌下明珠脱寒露。累累千斛昼夜舂,列坛满浸秋泉红。数宵酿月清光转,一腴芳髓蒸霞暖。酒成快泻宫壶春,春风吹动玻璃光。甘逾瑞露浓欺乳,曲生风味难通谱。纵教典切肃双裘,不将一斗博凉州。


      人们把采摘的葡萄鲜果放在臼中舂碎,再放在坛中发酵几天,酿成清醇的葡萄酒。


      唐代时期,中国广泛种植和食用葡萄,并且已经学会用葡萄酿酒,唐人的诗歌中,“葡萄酒”出现的频率比较高。


      葡萄和葡萄酒成了文人写诗作赋的一种题材。


      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葡萄甘甜味美,不仅可以酿造葡萄酒,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神农本草》中称:“葡萄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祛风寒,令人肥健。”《唐本草》中也说:“葡萄味甘,酸,性平,解表透疹,利尿,安胎。”


      汉代开始用葡萄作为一种纹饰来装点织锦和铜铸物品。


      汉武帝时,大将军霍光妻室有24四匹葡萄锦。和阗尼雅遗址出土东汉葡萄纹饰的绮、罽。


      铜镜也用葡萄纹饰来装点,海兽葡萄纹铜镜被视为汉代工艺美术的精品。

      到唐代已经普遍出现在服饰上了,新疆阿斯塔那墓出土的白底葡萄印花罗表现了唐人对葡萄的钟爱。


      唐人的诗歌中也描写了葡萄花纹的织品,岑参《胡歌》“葡萄宫锦醉缠头”;施肩吾《古曲五首第三》“夜裁鸳鸯绮,朝织蒲桃绫”;白居易《和梦游春一百韵并序》“带襭紫蒲萄,袴花红石竹”;曹松《白角簟》“蒲桃锦是潇湘底,曾得王孙价倍酬”。

      唐人用伸展自如的葡萄藤来比喻飘逸的衣带,称其为葡萄带。


      唐代从中亚来的胡人少年在跳舞时用一种藤蔓式的葡萄带,起舞时葡萄长带跟随优美的舞姿,飘然而起,正如李端在《胡腾儿》中所描写的:胡腾本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帐前跪作本音语,拈襟摆袖为君舞。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


      1985年,宁夏盐池县苏步井唐墓就出土了表现胡旋舞舞姿和装饰的精美图案的石门扇,画面线条流畅,左右门扇两个起舞者各踩一个小圆毯,两人对舞,手持长带,做快速旋转状,四周用浅浮雕刻出卷云纹,就像舞伎在云中起舞一般,体态轻盈,给人一种飘逸、自然的视觉美感,表现了一种开放的生活气息。

      宁夏同心清真大寺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伊斯兰教装饰艺术有机结合的高台建筑群。


      在礼拜殿八字墙的右墙壁的砖雕上,刻有两株葡萄树,互相缠绕,葡萄藤伸展自然,在茂盛的叶子下面,挂着颗粒饱满的葡萄。


      整个画面线条流畅,立体感强,栩栩如生,是宁夏砖雕艺术中的精品。


      宁夏平原地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沙性,适合于葡萄的种植。


      宁夏种植葡萄由来已久,元代马祖常在《灵州》诗作中这样写道:“乍入西河地,归心见梦余。葡萄怜酒美,苜蓿趁田居。少妇能骑马,高年未识书。”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宁夏地区的风土人情,也写出了葡萄和苜蓿在当时的普遍种植,而且已经用葡萄来酿酒。

苜   蓿

      苜蓿原写作目宿。原产于米底亚,是伊朗一个地区的古地名,位于里海西南,地处今天伊朗的西北部,其都城为埃克巴坦那,即今天的哈马丹,苜蓿在那里大量种植。


      苜蓿又称为光风草或连枝草,被认为是最好的马草。


      苜蓿在很早的时候就传入大宛国,即费尔干纳河谷地和我国新疆地区。

      苜蓿的传入与西域良种马的传入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我国古代新疆一些地区如乌孙、匈奴等和中亚地区如大宛、康居等地出产优良马匹。


      尤其是大宛,“多善马,马汗血,言其先天马子也。”乌孙马最初被称为“天马”,张骞从西域返回长安,乌孙就派使者随带数十匹良马作为答谢。


      元封六年(前105年)西汉以宗室女细君与乌孙王和亲时,乌孙就以乌孙马千余匹作为聘礼。后来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获得数千匹良马后,乌孙马改称为“西极马”,大宛马称为“天马”。


      “西极马”和“天马”引进内地后,壮大了汉朝的军事力量。汉武帝得到大宛马,高兴不已,写下了《西极天马歌》:“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1969年,在甘肃武威雷台西晋墓出土的铜兵马仪杖俑和马踏飞燕的铜奔马,就是“天马”的形象代表。


       但“天马”嗜食苜蓿,在马匹引进的同时,苜蓿就随之引进中原地区。当时的长安离宫旁边就大量种植苜蓿,《史记·大宛列传》就记载汉武帝于“离宫别观旁尽种葡萄,苜蓿极望”。

      由于苜蓿是马的良好的饲草,古代政府重视苜蓿的种植,专门设立了种植苜蓿的官职。


      隋代还在司农寺下专门设立了“苜蓿丞”,《隋书·百官志》记载:“司农寺,掌仓市薪菜,园池果实。统平准、太仓、钩盾、典农、导官、梁州水次仓、石济水次仓、藉田等署令、丞。而钧盾又别领大囿、上林、游猎、柴草、池薮、苜蓿等六部丞。”


      《晋书·华表传附子廙传》中说魏太尉华歆的孙子、华表的长子华廙在迟家巷居住了10年,“教诲子孙,讲诵经典。集经书要事,名曰《善文》”。


      华廙与陈勰“共造猪阑于宅侧”,晋武帝司马炎曾经探视过华家,看到他如此简朴的生活,心生怜悯之情。登上陵云台,“望见廙苜蓿园,阡陌甚整”。


      可见当时不仅用苜蓿做马的饲草,而且还用苜蓿来喂猪。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专门设置了从七品的上林署,《元史·百官志六·大都留守司条》中说上林署的职责是:“掌宫苑栽植花卉,供进蔬果,种苜蓿以饲驼马,备煤炭以给营缮。”


      上林署下设苜蓿园,提领三员。掌种苜蓿,以饲马驼膳羊。


      苜蓿的引进和种植,丰富了我国内地的饲草品种,对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苜蓿是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是一种重要的牧草和绿肥兼用作物。


      苜蓿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共有60多个品种,我国约有7个品种,即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南苜蓿、小苜蓿、天蓝苜蓿、褐斑苜蓿、炬镰苜蓿,其中紫花苜蓿为栽培类型牧草,其余大多数为野生类型。


      我们日常所说的苜蓿就是指紫花苜蓿。


      苜蓿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牲口特别喜欢吃,所以人们把苜蓿赞誉为“牧草之王”。苜蓿主根发达,侧根多,主根入土2米以上,在较干旱的地区甚至更深,是保持水土的优良植物。

胡   麻

     胡麻,原产于中亚大宛,两汉时期从大宛传入内地。我国考古发现的居延汉简中就有了关于“胡麻”的记载。


      东汉后期,崔寔在《四民月令》中也有关于胡麻种植的记载。


      胡麻主要种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山西、陕西、新疆和西南地区的云南等地。


      胡麻是宁夏的主要油料作物,也是主要的大田经济作物,在宁夏南部山区的农业布局中占有重要的比例。

      胡麻是喜凉爽和干燥气候的长日照作物,耐旱能力较强,需水肥相对较少,对宁夏南部山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的生态条件有着较好的适应性,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率比较高。


      胡麻是油纤兼用型的经济作物,胡麻籽含油率比较高,茎秆纤维产品被广泛运用于轻工、纺织等行业。


      胡麻油是品味较高的食用油,它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含亚油酸16.70%、α-亚麻酸47.79%,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胡麻油现在已成为宁夏的特色食用油,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宁夏回汉人民喜欢用胡麻油炸制馓子、麻花等,炸出来的食品金黄油亮,酥脆可口。

核   桃

      它是胡桃科植物,又名胡桃或羌桃,原产波斯北部和俾路支,在阿富汗北部有野生的。《博物志》中称:“张骞使西域还,得胡桃种。”


      汉武帝时,皇宫中的上林苑开始种植核桃。核桃的根、根皮、树皮、嫩枝、未成熟的果实的外果皮(核桃青皮)、成熟果实的内果皮(核桃壳)、果核的木质隔膜(分心木)、果仁都可以供药用。


      核桃果仁营养丰富,含有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赖氨酸,果仁中所含的脂肪中有丰富的磷脂,有支持大脑复杂精致运算的功能,食用核桃对人有健脑的作用。


      核桃中含有多种对人体皮肤有益的氨基酸,有助养颜美容。核桃中所含的维生素E可以使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氧化损害,是抗衰老的物质。


      所以核桃有“万岁子”“长寿果”的美誉。

      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内地并在宁夏种植的物种还有黄瓜、芫荽、胡萝卜、菠菜等。

      

      黄瓜原名胡瓜,原产于埃及或西亚。


      芫荽(读sui)原称为胡荽,俗称为香菜,产于波斯、大宛等西域地区。


      胡萝卜原产于地中海地区。4世纪时石勒出身胡族,“讳胡尤峻”。


      为了避讳,将带“胡”字的称呼一律作了修改,胡瓜改称黄瓜,胡荽改为芫荽。


      芫荽的茎叶可以食用,是调味的佳品,籽可以入药。


      胡萝卜是烹饪的重要原料,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比较高,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菜品。


      菠菜,旧作“波斯菜”,原产于波斯、印度、尼泊尔。


      644年,唐王朝派遣王玄策出使印度,路经尼泊尔,尼泊尔国王盛情款待,以后又派特使到长安答谢,带来了菠菜等物。


      西域新物种的传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我国农业、畜牧业以及医药等方面,成为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改变了我国的农业种植结构。


文章选自《丝绸之路在宁夏》 图片源于网络

往期内容 点击查阅

1  这些宁夏老照片,背后有故事(1)

2  兵荒马乱奔朔方---民国时期的宁夏移民

3  宁夏人文地理:宁夏河流知多少

4  宁夏人文地理:雄关要隘中卫胜金关

5  煤城记忆:命运叫我奔向远方

6  探秘老银川:从满城到新城

7  探秘老银川:银川老城的影剧院

8  探秘老银川:老银川有条红花渠

9  “三线”建设与宁夏工业移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