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袁驷:在线教育不在于把多少门课挂到网上,而在于构建新型教学场景

2021年4月24日,第四届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育研讨会暨2021雨课堂峰会在北京召开。在上午的会议中,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袁驷发表致辞。


致辞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嘉宾,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也很荣幸再次为此系列研讨会致辞。


2020年充满风雨和挑战,也让我们的第四届智慧教学研讨会在今年才得以开启。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向去年克服千难万阻、坚持在线教学的广大老师们表达崇高的敬意,你们辛苦了!


今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我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上”清华的故事。去年二三月份,在疫情最焦灼的时期,清华大学发起的很多在线直播讲座,非常多的学习者在雨课堂上发弹幕,有的说:“妈妈我上清华了”;有的说“清华编外学生前来报道”;有的说:“在线教育让我们大家四舍五入都上了清华了”。事实上,让更多人能学到最好的知识内容,有更好的学习体验,是我们一直的追求,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疫情暂时隔开了学生和校园,但却在云端升腾起了超大规模的在线学堂。疫情阻止了我们前往海外的脚步,但在线教育却跨到了云外的另一端。去年这个时候,在教育部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在清华大学正式发布了“学堂在线”国际版,供海外云外学习者学习。截至目前,国际版已上线了377门具备中国质量、世界水准的优质课程。去年岁末,清华大学又发起成立了“世界慕课联盟”,并成为第一届主席单位;作为世界慕课联盟的创始成员,学堂在线在推进全球教育命运共同体上持续发力,一直在线。


在学堂在线国际版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我,清华大学发起学堂在线平台的初衷是怎样的?我们为什么要自主建设一个慕课平台?为什么不直接把课程搬运到视频网站上去?我说,简单说,我们的初衷就是服务和创新。未来的在线教育绝不仅仅是挂在网页页面上的多少门课程,而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教与学频繁高效互动的新型教学场景。我们需要一个自主运作的平台,去记录、采集、分析、处理、评估和改进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教学状态和教学成效。


这里我想举例雨课堂。雨课堂是研究中心设立后的第一个重大项目,因为它完全是为了实现上述理念、为构建新型教学场景而破题而生的。我给雨课堂总结了三项特异功能:


一是积云化雨——将在线云资源落地,滋润课堂教学;


二是收雨成云——采集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数据,分析教学行为,评估教学成效;


三是人人受益——在分析评估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进行“学习体检”,量身定制学习方案,在有教无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因材施教。


那么,是什么让这三项特异功能得以实现呢?是技术创新!宝生部长曾评价说,雨课堂把低头的工具变成了抬头的利器。把一个工具变成利器,靠的是技术创新!我们感到很高兴也很荣幸的是,这样的技术创新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去年清华大学凭借雨课堂获得了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奖年度技术创新奖。可谓是,墙外开花,墙内结果。


我们的初心就是服务和创新。在服务中创新,在创新中服务——用创新提供更好的创新服务。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广大教师,正是你们坚守初心的辛勤耕耘和勇于探索的教学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在线技术持续创新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为此,特别感谢广大教师对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的支持和关注,感谢广大教师对一年一度智慧教学研讨会的支持和关注!


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转自丨学堂在线教育研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