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青年报编委吴湘韩:新闻行业今天仍受年轻人追捧

长江传媒研究 长江朱建华
2024-08-29

吴湘韩:中国青年报社编委、新媒体运营总监,高级编辑,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


目前在新闻一线抢拼的大都是80后、90后新闻工作者,有人认为“一代不如一代”,新闻职业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滑坡现象。理由大致有二:一是80后、90后新闻工作者人才流失严重,对新闻职业不再“从一而终”;二是“标题党”、假新闻盛行,炮制者大都是80后、90后。


笔者认为,80后、90后新闻工作者离开新闻岗位或新闻行业是人才流动的正常现象,在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更是如此。只要他们在新闻从业期间没有违背新闻职业精神的行为,就不能说明存在问题。他们离开新闻行业后,不再是职业新闻工作者,就不能再用新闻职业精神来要求他们。就笔者的观察,离开新闻行业的人在新闻从业期间,大都采访作风扎实,践行了新闻职业精神。


朋友圈中经常有这样的文章,一个吸引人的标题链接,打开后发现题文不符,或是一则广告,或是前一部分有吸引人的内容后一部分就是推广或诱导你交钱的内容。人们对这种行为深恶痛绝。炮制者往往是营销行业或商业自媒体行业的80后、90后。笔者认为他们不是新闻机构的新闻工作者,他们的行为并不能代表职业新闻工作者,因此也不能用新闻职业精神来要求他们,更不能推论出80后、90后新闻工作者职业精神滑坡。


笔者今年参加了本单位的校园招聘工作,充分感受到一些90后对新闻职业的向往和热爱。如果说实力强的外地生源考生报考新闻采编岗位,可能还有解决北京户口等动机,但一名复旦大学本科毕业、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已收到几家央企聘用通知的北京生源女孩,就不能怀疑其热爱新闻职业的纯粹动机了。新闻行业在今天仍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去年武汉“封城”后,我们找记者去武汉前线。一位90后女记者主动给笔者打电话,要求去采访,当天下午就奔赴前线。在武汉保卫战报道中,冲锋在前的“逆行”的新闻工作者大都是80后、90后。


中国青年报社在湖北、河北战“疫”一线的记者都是80后、90后。多名记者在抗疫一线坚守100余天。13人进入危险的隔离病房等红区采访65人次,发表红区相关报道100余篇(条)。2020年2月21日,本报90后女记者李峥苨不惧危险进入火神山医院红区采访拍摄,记录下医护人员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真实而感人的画面。随后,摄影记者李隽辉深入武汉同济医院红区拍摄,用镜头记录了ICU病房里的“阻击战”。中国青年网记者刘逸鹏深入新冠肺炎重症隔离病区一线,讲述了守卫生命线的重症监护室ECMO搭建师刘阳的故事。90后记者王嘉兴、鲁冲冒着感染风险深入方舱医院采访,《方舱医院里的人间烟火》等全媒体报道还原了方舱医院的真实生活。3月25日“冰点特稿”刊发《抢命金银潭》,暖人心、增信心,引起很大反响。其幕后是记者李强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进入重症病房。


80后、90后新闻工作者是好样的,“后浪”们会更强。


(本文摘自“青年记者”公号)


长江传媒研究小编微信whcjrb027,欢迎加入传媒交流微信群,分享交流传媒业务,报料信息、推荐稿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长江朱建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