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影岁月』第三期

2016-12-19 新媒体运营中心 三峡青年


『 三峡青年(ctgutw)第385期推送 』

本期编辑 | 全媒体协调中心·新媒体运营中心记者  黄紫荆  李亚茜  黄彧莹

图文来源 | 全媒体协调中心·《三峡青年》报社  张朵

投稿邮箱 | 

天气变冷啦,不想出去溜达。 临近期末了,复习脑袋要炸啦。双十二过了,钱宝宝也离我而去了,剩下半个月只有吃土了…… 我说:“莫慌,这些都不是事儿”小编想陪着你,从你去不了的地方,带故事给你听,带所有的勇气给你。走过我们从未踏上的路,领略人生真谛。倾听历史唱给我们的古老的情歌。

本周好书

《白鹿原》



作者:陈忠实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 内 容 简 介 — —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1993年6月出版后,其畅销和广受海内外读者赞赏欢迎的程度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所罕见。1997年荣获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后被改编成同名话剧、电影等多种形式。《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抖。




——关于本书——

《白鹿原》的创作构思与准备花了两年,提笔写作四年。这部历时六年完成的鸿篇巨著倾满了陈忠实的心血,给了他成就和骄傲,也让他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备受煎熬。《白鹿原》中有不少关于两性的描写,这种大胆突破曾一度引发争议。但正如陈忠实在写给话剧《白鹿原》歌词中所描述的:“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男人笑女人哭都在炕上。男人下了原,女人做了饭。男人下了种,女人生了产。娃娃一片片都在原上转。”《白鹿原》正是用最朴素的话语勾勒出人生百态,而这正源自他对家乡土地的那片深情。

小说《白鹿原》1993年问世,如同一块巨石投进水中,激起文坛波澜。白鹿原》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悲剧人物的典型塑造鲜明独特,语言的通俗易懂并且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高超的叙述艺术、独特的结构安排、史诗般的巨制、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正如著名评价家何西来所说:“《白鹿原》是九十年代初在社会主义长篇创作领域所出现的难得的艺术精品,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咀嚼、深入批评。”

第一点是塑造了一批悲剧人物形象,何启治先生说:“《白鹿原》始终以人物为叙述的中心,通过人物命运的变迁来展示民族历史的演变。”因此,最能揭示民族命运、展示民族生存历史和人的生命体验的,莫过于这些堪称经典的艺术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所体现出来的悲剧性质,恰切地实现了作家陈忠实创作《白鹿原》的初衷,即“关于我们这个民族命运的思考”。第二点是高超的叙事结构,在叙事结构上,作品一方面采用多线索交叉并进的方式,在错综复杂的故事叙述中,还采用环环相套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主体线索突出、脉络清晰的特点,围绕着白鹿两家的或明或暗的争斗,不仅展示了白鹿村宗法制度森严的家族历史,而且也一定层面展示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过程,白鹿原是中国社会历史的一个缩影。第三点是小说结构独特,陈忠实在这部小说的创作中最难的是结构。《白鹿原》中的家族叙事和革命事件共存着。但革命事件从来都没有站在真正的前台,叙述者为之花费笔墨甚少,且全是为家族叙事服务的。但是值得关注的,除了家族叙事,就是隐性的中国现代革命背景。《白鹿原》在处理复杂的社会时空结构方面,显示出一种处心积虑的精心设计。第四点是语言通俗易懂,具有极强的地域性。《白鹿原》最显着的特点,是语言的运用,不但鲜活传神,又于质朴中渗透出民间乡土文化的气息和地域语言的特点,成为小说在语言运用上的特殊典范。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白鹿原》是一部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作品。《白鹿原》提供的并非一种泛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的画卷,而是有非常具体的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的画卷。其次,《白鹿原》诞生于中国的文化思想界弥漫着一股反思气息的上个世纪之末,比较真实地展现了从民国建立、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到国共合作及其分裂、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因而,《白鹿原》也成为这一反思潮流的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 — 小 编 有 话 说 — —

陈忠实曾说:“让我感到自信的一件就是我可以向这个世界发言,用文字,哪怕很短,而只要我继续努力,我就可以继续向世界发言。”这是一个文字者的坚持和骄傲。

评论家认为:该作是一部渭河平原近现代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著名学者范曾评价说:“陈忠实先生所著《白鹿原》,一代奇书也。方之欧西,虽巴尔扎克、斯坦达尔,未肯轻让。”

在我看来,《白鹿原》带给我的是关于人生,希望,爱情,福祸等方面的思考。

世上有许多事,尽管看得清清楚楚,却不能说出口来。有的事看见了认准了,必须说出来;有的事至死也不能说。能把握住什么事必须说,什么事不能说的人,才是真正的男人。

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熬过去挣过去就会开始一个重要的转折开始一个新的辉煌历程;心软一下熬不过去就死了,死了一切就都完了。好好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世事你不经它,你就摸不准它。世事就俩字:福祸。俩字半边一样,半边不一样,就是说,俩字相互牵连着。就好比箩面的箩筐,咣当摇过去是福,咣当摇过来就是祸。所以说你么得明白,凡遇到好事的时光甭张狂,张狂过头了后边就有祸事;凡遇到祸事的时光也甭乱套,忍着受着,哪怕咬着牙也得忍着受着,忍过了受过了好事跟着就来了。

最后还想说一句“好饭耐不得三顿吃,好衣架不住半月穿,好书却经得住一辈子读。”



本周电影

《活着》



导演:张艺谋

编剧:余华

主演:葛优,巩俐,姜武,牛犇,郭涛,张璐

英文名:To  Live

— — 内 容 简 介 — —

故事的主人公福贵是一个嗜赌如命的纨绔子弟,把家底儿全输光了,老爹也气死了,怀孕的妻子家珍带着女儿凤霞离家出走,一年之后又带着新生的儿子有庆回来了。福贵从此洗心革面,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戏的营生,却被国民党军队拉了壮丁,后来又糊里糊涂的当了共产党的俘虏。他们约定,一定要活着回去。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平安回到家中,母亲却已去逝,女儿凤霞也因生病变哑了。

  一家人继续过着清贫而又幸福的日子。在“大跃进”中当上区长的春生不慎开车撞死了有庆,一家人伤痛欲绝,家珍更是不能原谅春生,她说:“你记着,你欠我们家一条命。”文革时,春生遭到迫害,妻子自杀,一天半夜他来到福贵家,把毕生积蓄交给福贵,说他也不想活了。这时家珍走出来对春生说“外面凉,屋里坐吧。”春生临走时,家珍嘱咐他,“春生,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哪,你可得好好活着!”

  后来凤霞认识了忠厚老实的二喜,两人喜结良缘。然而不幸总是不肯放过福贵一家。不久凤霞生下一子,自己却因难产而死。凤霞的儿子取名叫馒头,聪明可爱。影片结尾,福贵对馒头说,“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就越来越好了。”



——关于本片——

香港第14届电影金像奖评选“十大华语片

第47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大奖

第4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

第7届台北电影奖商业映演类大陆电影推荐奖。


影片《活着》洗掉了余华的血腥写作,留下了对境遇的冷静呈示。《活着》的故事讲述和人物表演、镜头处理都实得很,老实得让评论家没说头,但里头的境遇和人的状态非常实在,真实得紧。1993年之前,这种老实的现实主义在中国内地是被我们有意识地给剪裁掉、遮蔽掉的。这种现实主义跟邓丽君的歌曲一样,在这里,它们是先锋文化。

——豆瓣网友


有人说这是张艺谋拍的最成功的一部片子。影片平实、朴素的记叙与情节保持了一致,场景永远是灰蒙蒙的,一如那个荒谬的时代和蒙昧的社会。葛优饰演的福贵,表情和动作维持在一种混沌的状态,活灵活现地叙述出了在那个时代的小人物身上那种自然而又悲哀的耐性,在被迫面对各种失去后,继续平静地生活下去,仿佛领略过了生命的各种真谛,但最终兴许还是归于无物,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人世,又赤裸裸地离去。

——豆瓣网友 



——小编有话说——

这是一部安静的影片,不曾出现多少大哭大嚎、大悲大戚和竭斯底里,仿佛只是一段主人公福贵一路走来的注释。

《活着》没有告诉我们悲惨的命运,里面的一次次死亡和不幸,没有使我们看到绝望,去控诉那个社会或者命运,相反每一次都告诉我们一定要好好活着,认真的活着,因为这两个字很重要。

生活就像是一条路,不总是平坦而笔直的。人只有一勇气、毅力和信心去面对和克服种种的挫折与不幸,体会幸福的不易与甜蜜,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活着是一种证明,是一种历练。

活着就要好好活着,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感恩每一缕阳光,热爱生命,做一个真正活着的人。

最后小编祝大家期末科科全过,回家坐车有座,还有周末愉快!


近期图文推荐 | 点击即可查看

① |  三大食堂午间观测报告

② |  为什么聊天软件越来越多,我们的心却越来越寂寞?

|『书影岁月』第二期

|  历史上的今天——回眸诺贝尔

⑤ |『中奖啦』文艺汇演获奖名单



期待大家的影评哦!

--小编在留言区等你来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