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机共驾时代HMI发展趋势(2022版)

韩亦可 盖世服务 2023-04-05

加入盖世行业交流群,请加微信(盖世汽车西西:gasgoo222)出示名片,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在智能驾驶长期以人机共驾为发展常态的背景下,智能交互成为汽车厂商的关注焦点,尤其是如何在座舱内打造人性化的交互、塑造更佳的用户体验逐渐被视为智能网联汽车差异化竞争的关键要素。


围绕车内人机交互的相关热点话题,本报告核心观点有:


▶ 从整体市场来看,目前中控(88%)、语音交互(69%)的渗透率相对较高。随着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大量投入市场,全液晶仪表、多屏互动、HUD、DMS渗透率明显增长,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 从中短期趋势来看,前排大尺寸显示屏依然是塑造座舱交互科技感的重要方案。此外,屏幕分辨率与性能、触控技术也在不断突破,OLED/曲面屏/可升降屏幕/3D/AR技术逐渐应用,带来显著的高科技体验。中控延伸至副驾屏幕意味着服务对象从驾驶员向副驾乘客拓展以及车内娱乐要素提升


▶ 目前HUD的前装量产以W HUD为主,自2021年开始AR HUD逐渐规模化落地,未来也将融合更多交互技术与功能,如与语音助手相结合等。DMS将融入更多的感知功能及更广的监测范围,发展成一体式的座舱监控系统;同时,与ADAS功能相结合,实现车内外安全一体化


▶ 在交互技术方面,车内按键在减少的同时其物理形式也出现优化设计,如推动式车窗拨片等;部分车型强调“零按键”交互设计理念,其用户学习成本与体验仍有待验证。在车载语音方面,新势力品牌水平相对领先,借力供应商但自研成分较高,部分厂商建立独立的语音框架,朝着拟人化、情感化迈进,甚至已形成独特的品牌特征;未来交互技术将以语音+视觉相结合,呈现多模交互、主动交互趋势,更加迅速精准地理解、满足用户需求


▶ 在车内大屏设计、功能多样的趋势下,座舱交互也需要做“减法”加以简洁化。例如车载显示方面的创新解决方案——屏幕与内饰融合,仅在需要时显示;屏下摄像头一体式集成屏幕与感知等解决方案。此外,AR/VR技术与设备在车载领域的应用延伸座舱交互,或将成为车内屏幕的替代方案之一


本报告主要从人机交互的发展背景、市场现状以及趋势展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



未来随着芯片和算法性能的增加,智能驾驶功能将进一步升级。但由于全自动驾驶的落地受制于法规、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人机共驾将是智能驾驶发展的常态。同时,座舱融合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I感知技术等,逐渐由智能助理阶段向人机共驾阶段过渡。




智能交互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三大要素之一,对需求加以输入或主动识别,进而输出驾驶操作体验和服务体验。基于座舱高性能SoC、操作系统、中间件等软硬件平台以及产业链技术的不断成熟,车内的人机交正持续升级,趋向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现阶段,车内的人机交互多为按键、触控、语音、生物识别等多种方式组合,集成于车载显示系统、智能座椅、内饰等多区域在座舱内的应用逐渐多元化。未来随着智能表面、全息投影技术的应用,交互界面也将无处不在。




扫码报名年度账号 年度报告随心下载



👇查看年度报告清单👇

-END-

如果喜欢本篇文章请给我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