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堂 | 《色·戒》暗爽与情欲

24楼影院 2018-06-15

张爱玲的小说《色·戒》,对于情爱是虚写的,只是用王佳芝的同学们发现她跟了易先生后乳房大了。再有的描写,便是易先生陪王佳芝买戒指路上,两人坐在汽车后座,易先生习惯性地插着胳膊,用肘部碰着王佳芝的乳房底边,来过瘾——这个细节描写,在港台的文学评论中称为“暗爽”。

《色·戒》中的情爱是暗爽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隐藏着的情感,所以有特殊有味道。当李安的《色,戒》拍摄前宣传是,看到以情欲场面做宣传,我就知道要坏了,把隐秘的变成了赤裸裸,就丧失了张爱玲的味道。


以我的判断,觉得床戏没有必要,尤其是出现了性虐场面,做特务工作的易先生内心就一定是惊惧的么?以致一定要用女人宣泄?不一定吧,易先生有情爱暴力的倾向,当然可以,但无疑是最简单的。看民国时特务的经历,起码最大的特务头子戴笠便不是这样,他对胡蝶便很有情调。

通过日常生活,推测两人的情欲,不必实写床戏,这应该是张爱玲文学高级的地方。李安过分依赖床戏,忽视了日常生活中的细微情调,以至于当电影的床戏被删减后,王佳芝和易先生的感情就不太成立了。


小说中易太太想买的“鸽子蛋”戒指,和易先生送给王佳芝的戒指,是两个戒指。而电影中是同一个戒指,结果造成了易先生不给妻子买的却买给了王佳芝,所以感动了王佳芝的效果。



天呀,情人认为自己比夫人更重要,所以被感动了,王佳芝被一个戒指的物质指标所刺激,认可了易先生对自己的感情,所以放走了易先生——这就把人复杂的感情变得简单了。

在增加床戏的同时,李安还增加了一段王佳芝给易先生唱“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歌曲的戏——这也是太实在,太廉价了。张爱玲的高级,就在于没有写两人的卿卿我我,两人不能直接谈感情,而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体现出感情的萌生和目的的转变。

小说有着一种朦胧的美感,不是一个刺杀行动,而是写一个女人在辨认自己的感情,因而是文学经典。张爱玲笔下的王佳芝是一个没有谈过恋爱的人,对于她出于爱国热情作美人计,装成少妇去接触易先生,而让同学破了处女之身,也是糊里糊涂的,对于那个睡她的同学,小说里讲两人不是仅仅一夜,而是有好多次,是过了一段情侣生活的,只是事情过了很久之后,她才觉出自己做了一件傻事,开始恨那个同学。

另外,明确地建立她和另一个同学邝裕民的感情,也是有失分寸的。影片中出现邝裕民企图吻她,她反讽道:“两年前,你可以,为什么不?”——这是明显的败笔,只是为了让情感纠葛,却失去了情感的品质。

如何评价李安的《色,戒》?一部常规剧情片,好莱坞在五十年代把海明威的小说改编成电影,也是这套技法,把小说中隐含的情节都实拍出来,从而把小说的品质变得浅薄,把复杂的感情变得廉价,海明威的电影都被拍成了常规爱情片了。

更明显的例子,结尾的描写。小说中的易先生在下达了处死王佳芝的命令后,回到家里看太太打牌,悠闲地聊了一会儿,感到一丝惆怅,就走开了。




小说是在日常生活的热闹场面里结束的,所以显得人性复杂,格外残忍。而电影中,李安竟然让易先生忏悔了,没有表现太太们打牌,而是让易先生到了王佳芝的房间里缅怀,并出现了愁苦的表情——把一个大特务头子变成了中学生式的情感,廉价了。

小说中的易先生有着自己独特的爱情观,他觉得自己处死了王佳芝,王佳芝反而会更爱他,因为他有着“无毒不丈夫”的男子汉气概。而自己和王佳芝的爱情,在王佳芝死后,达到了永恒,因为他心里的一点点愧疚,会让他一辈子都铭记着她。她虽然死了,但她的影子一辈子跟随着他,他的爱情完美了。

张爱玲小说写出了一种特殊的人情,一种复杂的善恶颠倒,而李安的易先生则还是一个平常人,虽然是一个特务头子,但做了坏事会忏悔,心理崩溃。

而小说的精彩之处,就在于这个特务头子把自己的心理调整过来了!张爱玲虽然是一个女人,但她对人性的体察、下笔的尖刻,令男人汗颜。李安太温和了。

杰出电影作品,在于提供了一份特殊的价值观,或者对常规的价值观做出反讽,而李安讲述了一个暗杀的传奇故事,最终却仅仅给了一个“做坏事必会良心不安”的简单价值。

这样的一部常规剧情片,是没有多大艺术性的。总体说来,电影实写了小说中淡化的青年学生异想天开地刺杀汉奸的过程,以及这伙人如何真的依靠了国民党的特务组织的过程。短篇小说改编成电影,需要情节的量,将其写实,无可厚非。

但这一过程应该是失败的,因为青年学生的特点是过于简单,学生们冲动、丧失分寸、毛躁都不生动,青年们也不可爱。基本的调子,应该是一伙可爱的大学生去做了一件很残酷的事情,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现在的效果,则是一群人格有缺陷的人做了一件很残酷的事情,青年人特有的活力没有出来。

还有张爱玲是一个很尖刻的人,小说中她对人的庸俗性做出了批判,就是当在香港的行动失败后,王佳芝无意义地失身了。刺杀的事被同学们淡忘,大家只记得王佳芝失身了,人摆脱不开的庸俗性,令同学关系变得尴尬,所以王佳芝离开了——这是很深刻的笔法,而李安将其省略掉了。

另外还有两处的感情处理过分直接,有过火的嫌疑。王佳芝和易先生发生关系后,李安拍摄了王佳芝对易先生抱怨,说因为易先生的工作关系,行动不定,她被冷落,很难受。这样的表白,在现在的电视剧里太多了,许多婚外恋的情节,女人都会说这样的话。

而在小说里,王佳芝是决不能说出这样的话的,因为王佳芝那个时代的人,有着现在的人没有的一个行为规范——面子。小说中的易先生,不敢一跟王佳芝好就送她礼物,以免王佳芝觉得自己看轻了她——和现在大款追女的做法绝对不一样。

王佳芝先开始埋怨易先生带自己去一个简陋的首饰店里,觉得自己被轻视,当这个简陋的首饰店店主拿出了高档的钻戒,王佳芝的心理感受是“感到自己被尊重了,终于有了面子”,而不是被钻戒的物质所迷惑。

而电影里则忽略掉了王佳芝的这个心理层次,我们都觉得首饰店很高级。那个时代的人,有着特殊的面子,不好把话讲得这么直接。而且王佳芝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才能钓住易先生,所以她不会跟易先生交底。

影片中甚至还有王佳芝向军统特务汇报时,大谈自己和易先生的激情经历的戏,而邝裕民大谈对王佳芝的理解——这在那个时代也是不可能的,西方的戏剧观太浅白了,总要把一切事情都搞得激烈,其实激烈了也就廉价了。

我们看电影的乐趣,是通过人物的行为推测人物的内心,而不是让人物像罪犯一样地向我们交代清楚。



本文摘自后浪电影学院:

《刀与星辰》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我们将按照《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抄袭行为处罚规则》进行侵权投诉。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投稿请邮件至wenhua@infzm.com;合作或其他事宜请加我微信chen173641687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进行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