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实事件改编,这部HBO新剧让人脊背发凉

花无宴 24楼影院 2022-08-13
当“凶案”和“家庭”这两个词儿合在一起时,总能演绎出让人惊骇不已的故事。因为前者代表着冷血无情,而后者却象征着温馨暖意。
 
由HBO Max出品的新剧《阶梯之间》,讲述的便是这类案件。

 
该剧主创阵容强大,“脸叔”科林·费斯、托妮·科莱特(《遗传厄运》)、朱丽叶·比诺什(《蓝》)、苏菲·特纳(《权力的游戏》)纷纷加盟。剧集的豆瓣评分8.3分,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4%,加上其8集的短小体量,无疑是近期最值得期待的限定剧。

01

2001年12月9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达勒姆地区,一名男子深夜报警,声称妻子从楼梯摔下,流血不止,生命垂危。没过多久,当他再次报警时,妻子已经没有呼吸。


尽管警方到场时,这位男子极度悲恸,甚至一度情绪崩溃,然而死亡现场的怪异,令警方深深怀疑,这并不是一件普通的意外死亡事件,而是有谋杀嫌疑的凶案。
 
这名男子便是由科林·费斯饰演的迈克尔·彼得森,有关他和妻子的死亡案件,便是轰动一时的“彼得森杀妻案”。
 
在彼得森的口供中,妻子凯瑟琳(托妮·科莱特饰)是因喝醉服药后,从楼梯上意外失足摔死。


然而在法医的解剖报告中,凯瑟琳血液的酒精度相当低,甚至达不到醉驾的标准,而现场中呈喷射状的骇人血量,以及凯瑟琳浑身上下的伤口,尤其是后脑勺的七处撕裂伤,完全不符合自然摔倒的迹象。
 
不仅如此,警方在事后的调查中发现,彼得森身上存在大量疑点。

首先是他的性取向问题。在彼得森的办公室和电脑中,存有上千张男性全裸图片。据彼得森后来坦言,自己乃是双性恋。检方据此推理,案发当晚,凯瑟琳有可能在得知彼得森这一秘密后,与其发生激烈争执,进而被后者杀害。
 
其次是二十年前,彼得森在德国时的一件往事。当时,彼得森的邻居是一位寡妇和她的两个幼女,他时常提供帮助。然而这位寡妇和凯瑟琳类似,同样从楼梯上摔倒致死。事后,彼得森还收养了这位寡妇的两个女儿。

从这些蛛丝马迹来看,彼得森的确不像他所表现的那般谦和绅士,而是暗藏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但这些疑点也仅仅是疑点,警方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彼得森真的犯罪了。而彼得森始终坚称,自己从未杀害过妻子凯瑟琳。

经过两年漫长的拉锯2003年10月,彼得森被定罪为谋杀妻子的真凶,他将面临终身监禁。

时间来到2006年,一位曾负责彼得森案件的检察官因行为不当被免职,让彼得森看到了希望,他提出上诉申请。他表示当年这位检察官对自己怀恨在心,故意使绊。
 
到了2011年,同样负责彼得森案件的一位血液分析专家,因长期作伪证而锒铛入狱。最关键的是,当年彼得森案件的血液报告同样存在作假问题,这就让他获得了假释机会,在家服刑。


2017年案件重审,彼得森签了认罪协定,获刑86个月,由于此前的服刑时间已经超过了这一判决,故而彼得森算是以认罪的形式彻底摆脱该案件。
 
尽管“彼得森杀妻案”在法律意义上告一段落,但在舆论媒体上,大众依然各执己见,有人认为彼得森人面兽心,肯定犯下过杀妻案;也有人认为他是被冤枉的受害者。

 
这一案件之所以发酵甚广,除了媒体持续大量报道外,法国纪录片导演让哈维·德·莱斯特拉德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莱斯特拉德在凭借《周日早晨谋杀》拿到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后,便想拍摄一部有关美国司法审判的纪录片,而“彼得森杀妻案”恰好呈现在了他的眼前。
 
由此,莱斯特拉德跟随了彼得森数年,拍摄了大量素材,后来还将其剪辑整理成了纪录片系列《楼梯悬案》。
 
颇值一提的是,《楼梯悬案》的剪辑师索菲亚·布鲁内,竟和彼得森日久生情,成了彼得森晚年的伴侣。而这一人物在《阶梯之间》里,便是由朱丽叶·比诺什饰演的角色。
 
02

从上文提及的案情进展不难看出,“彼得森杀妻案”并非是个板上钉钉的案件,导演安东尼奥·坎波斯也并非想通过这部《阶梯之间》,表达他的个人倾向,而是努力还原当年案情中的各方人物,以及家庭内部存在的分裂状况。
 
所以,你在观看《阶梯之间》时会发现,它并非按照线性叙事方式讲述故事,而是以2001年12月9日凯瑟琳死后的故事作为主体,不断插入凯瑟琳死前三个月的个人琐事,以及2017年彼得森获释之后的故事。


从前几集内容来看,这三个时空的聚焦主体分别是彼得森、凯瑟琳和索菲亚。进一步来说,它们意味着有关死者临终前的猜想,“嫌疑犯”审判时的表现,以及亲密者的另一重观察。
 
这种策略让该剧在保持多视角聚焦之外,更增添了解读趣味,即每个参与者所看到的不同“真相”。
 
比如第二集,律师鲁道夫和一众专家还原了凯瑟琳当晚意外死亡的情形。此时剧集的画面一转,出现了鲁道夫等人脑海中的“真相”。


而到了第四集的末尾,当法庭宣布对彼得森的判处前,画面又再次切回到凯瑟琳遇害当晚的情形,彼得森双性恋秘密的发现,以及随后她在楼梯口被杀,皆以巨细无靡的剧情做出呈现。而这,则是陪审团脑海中的“真相”。


剧集在这两处以情景再现,而非台词讲述的方式展开,目的便是让所谓的“真相”变得模糊不清。正如剧集最开始的楔子,那条《约翰福音》18章37节的经文——“真理是什么?”


有趣的是,在律师鲁道夫率领着包括华人第一神探李昌钰在内的团队勘察凶案现场时,剧集采用了华丽的蒙太奇效果,将勘探过程和凯瑟琳生前的筹募晚宴进行并置穿插。
 
由此,你能看到上一秒还是鲁道夫在和团队分析案情,下一秒却是凯瑟琳盛装出席穿过走廊;前一帧画面里彼得森还一副情绪低落的样子,后一帧画面中彼得森意气风发打算发表演说。

 
同一空间在不同时间的穿针引线间,升腾出迥然不同的滋味。死亡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在这番蒙太奇转换中变得雾中看花花不清,烟笼寒水水难见。
 
当然,《阶梯之间》对于“真相”的影像玩味,又不只是老调重弹,而是将这种模糊感深入到这一大家子中,将每个人所表现出的怪异不断放大,深究其背后的分裂状况。
 
要知道,迈克尔·彼得森与凯瑟琳·阿特沃特所组成的家庭相当复杂。
 
家中的两位男孩陶德、克莱顿,乃是彼得森与前妻所生;女孩凯特琳则是凯瑟琳和前夫所生;至于一对姐妹玛莎和玛格丽特既非出自彼得森,也非出自凯瑟琳,而是上文中提到的彼得森的寡妇邻居之女。

 
这种重组加收养型的复合家庭,令这七口之家的内部早就暗生嫌隙
 
比如第一集里凯瑟琳为玛莎庆祝上大学的桥段里,其亲生女儿凯特琳明显嫉妒,不乐意;而在当晚的饭桌敬酒环节,彼得森一边说着自家人“团结相爱”,可另一边,几个出自不同血脉的子女却敬着不同的姓氏。相当讽刺。


所以,凯瑟琳之死,彼得森被告,只不过是加速了这一重组家庭的崩溃。
 
当凯特琳得知彼得森是双性恋后,她立即倒戈站在了检察官一面,打算控诉继父;而早在凯瑟琳生前,她就对不求上进的克莱顿心生厌恶,两人发生过剧烈争吵。
 
至于彼得森和凯瑟琳之间,更是早就不可调和。不管是彼得森寅吃卯粮,不断用凯瑟琳的收入为两个儿子擦屁股,还是整个家庭早就入不敷出,只能靠凯瑟琳苦苦支撑,背后都指向了彼得森的虚伪和狡黠。
 
但剧集也有令人动容的地方,尤其是凯瑟琳死前三个月的苦涩生活。她被公司事务忙得焦头烂额,家中的蝙蝠将水管和阁楼弄得乌烟瘴气,就连脑中也经常出现幻听现象。这些看似与剧情没有直接关联的闲笔,成为这部剧最有原创力的地方。

它让我们明白,其实不管彼得森有没有谋杀凯瑟琳,单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就会发现,他早就开启了榨干模式。一边略施好处,用PUA的手段骗得妻子团团转,另一边享受恣意性爱和政治竞选带来的快感。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乔丹·皮尔在《逃出绝命镇》中营造的一处场面。当那位心理医师对男主角进行催眠之后,后者顿时坠入了无尽黑暗,眼看着外面的光亮越来越远,自己将永远消失。

 
某种程度上来说,凯瑟琳在这个家中,陷入的同样是这种无远弗届的黑暗深渊。只是她没有察觉到造成这深渊的罪魁祸首,就是朝夕相处的亲密爱人。

这部充满细密恐怖感的悬疑剧,或许是一个警示,告诉那些深陷深渊的人,及时抽身,不要等被吞噬才后悔莫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