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记忆|1995:中华商标创刊 欧阳中石题字

杨萍 中华商标杂志 2023-02-14

欢迎关注「中华商标杂志」,和我们一起分享专业知识

今年是中华商标协会成立二十五周年,也是《中华商标》创刊二十四周年。当人们以不同的方式为之庆生时,我的思绪也随着久别的记忆回溯到在《中华商标》编辑部的点点滴滴。
为筹备工作出一点绵薄之力

1994年5月,商标局着手筹备中华商标协会,有关中华商标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大会预备会议开启整装集结模式。我是之后被抽调的,在秘书组具体承担文字、外联等工作。在筹备的过程中,有两桩事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一桩事是当了一回负有特殊任务的“信差”。那是1994年的9月8日,时任国务委员宋健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应邀前来参加中华商标协会成立大会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索瓦·居尔舒一行。 

就在会见的前两天,时任商标局常务副局长李必达来到筹备工作组,过问是否起草过一份国务委员宋健会见居尔舒的谈参。那天筹备组主要成员刚好出门公干了,我立刻与他们联系,但都不太清楚有这么回事,此刻时间已经很紧迫了。

局长二话没说一转身进了自己办公室,大约二十分钟的工夫就把亲笔写好的三页稿纸交给了我,这正是会见所需的谈参。我片刻没敢耽搁,立马钻进“专车”,以狂飙的速度从三里河开进中南海,直到蹭蹭蹭上楼把它递到宋健身边工作人员手上才松了一口气,不知不觉间手心已经全是汗。

另一桩颇戏剧性的事是我和刘春田教授的相识。记得当时秘书组让我具体负责联系中华商标协会成立大会发言的专家和学者,其中名单上就有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刘春田教授。那时刘春田在知识产权界已小有名气,和他联络时我带着几分尊敬和敬仰。

因为是第一次通电话,我先做了自我的介绍,心里不免还有些胆怯。谁知电话另一端的刘春田笑出了声,说他认识我还是78届的校友,我好后悔当初上学时是走读,自己这只“小虾米”怎么就没有早点结识这位重量级的“大腕儿”。 

在中华商标协会成立大会上,我终于见到了刘春田并目睹了他演讲的风采。时至今日中华商标协会已经四次换届,只有刘春田从副秘书长一路走到副会长,依然担任着重要角色。时隔25年,他又一次亮相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跨越世纪的伟大觉醒》演讲再度引发了热烈的反响。

欧阳中石为中华商标题字
1994年9月9日,中华商标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告成立。这一年的秋季,在去或不去的纠结中我终于下定决心,丢掉了体制的“铁饭碗”,一猛子扎进中华商标协会的“商海”。从此,我开始近距离地走近《中华商标》,看着它像婴儿般出生,呵护它一点点长大。

创办期刊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首先要拿到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出生证”,也就是取得国内统一刊号和国际标准刊号。为了拿到这一合法的“身份证”,我们隔三差五就到新闻出版署去“打卡”,为此几乎都快跑断了腿。

由于杂志是舆论的重要阵地,主管部门对审批关口把的非常严。按照当时的政策和做法,只有注销一个公开发行的期刊才能再注册一个新期刊。几经周折和努力,还是时任中华商标协会会长刘敏学亲自出马,才终于拿到了《中华商标》的“通行证”。

接下来组稿子、做编辑、拉广告、找印厂,一摊子的事都堆在那儿,这对从来没干过杂志的我,真的是赶鸭子上架头一回。现上轿现扎耳朵眼,我参加了新闻署版署培训中心举办的新批报纸总编辑、期刊主编培训班,取得了编辑出版执业的资格证。

为了提高影响力,时任中华商标协会副秘书长杨叶璇提议,拟请书法家“出山”为《中华商标》题字,其中提到了著名的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我心里头一冲动,想都没多想就贸然地揽下了这件艰巨的任务。

接下这一事心里没什么底,这是因为事前还没征询我婆婆的意见和同意。那时候欧阳中石已经调到首都师范大学前身也就是北京师范学院的教育系,刚好和我婆婆是同事。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并恳请她从中牵线搭桥。 

欧阳中石是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和书法理论家,他的家就住在学校的家属宿舍区。婆婆带着我登门去拜访,不巧的是正赶上先生的眼睛出了点状况,我心里头直敲鼓,既担心欧阳中石太忙没有空儿,更担忧老先生因患眼疾而不能泼墨挥毫。

没料到欧阳中石不顾身体不适,竟当场欣然应允,我两眼直放光,笑的合不拢嘴。当我们兴冲冲地跑到主管部门备案时,新闻出版署提出杂志的刊名必须使用简体字,而题写的“中华商标”四个字恰恰正是繁体字。我的心情瞬间就跌到了谷底,感觉好像有一盆凉水从头浇下来,哇凉哇凉的。 

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又回过头来求我婆婆再度出面。多亏了她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又和欧阳中石是多年的故交,再次登门拜访,最终得到了翘首以盼的“墨宝”。欧阳中石不愧为书坛泰斗,他的书法如其为人,格调清新高雅,作品如行云流水,字字筋骨刚强,犹如仙风道骨,足见其无日不临池的深厚功力。


一个展现商标魅力的舞台


千呼万唤始出来。经历了十个月的孕育,在众多读者期待的目光中,1995年6月15日,由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和中华商标协会联袂打造的《中华商标》终于如约上线,呈现给大家,迎来了诞生的时刻。
《中华商标》大16开,双月刊,共48页,蓝色的封面寓意着宁静、深邃和智慧。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的中华商标四个大字居显著位置,在封面右上方黄色图案为迄今发现最早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兔儿商标图形。装帧设计清新而典雅,既传递历史的厚重感,又不乏时代的气息。


创刊号刊发了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国务委员宋健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为中华商标协会成立的题词;刊登了薄一波“商标工作很重要”、李岚清“文明国家不保护知识产权就不文明”、任建新“党中央、国务院关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张劲夫“我是商标工作的热心人”以及袁宝华“全国只有14个驰名商标太少了”的贺词。 

《中华商标》开设了专访、专稿、专家论坛、新法律新法规新政策、企业天地、热点评说、工作札记、海外风、短波台、公告、有问必答、商标故事等十余个栏目。其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呈现给读者原汁原味、喜闻乐见的商标视界,正如创刊词所写:“商标工作是一个广阔的舞台,中华商标是这个舞台的缩影”。



从初创时期蹒跚起步,《中华商标》紧扣时代主题,聚焦热点话题,深度挖掘题材,融思想性、法律性和知识性为一体。在对选题、约稿和采访,包括文章标题、遣词造句、事件背景、书籍装帧、板式设计以及广告发布等细节精益求精。作为崭新的商标专业刊物,它的面世成为一个引领商标风尚的新坐标。

《中华商标》的创刊得到了商标局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得到了中华商标协会各部门和会员单位的帮助,更得到了新闻出版界前辈的提点。在编辑部的日子里,从策划到组稿,从编辑到印制,用镜头记录的一个个瞬间不仅使我生出了许许多多的感动,也让我从中得到了历练和沉淀,我与《中华商标》共成长。

春去秋来,迄今《中华商标》已经走过24载。它既有持之以恒的坚持,亦有与时俱进的嬗变,始终是一个展示商标光和影的舞台。在这一舞台上我们穿越时空,共同守望,聆听商标人讲述商标絮语,感受方寸之间不一样的商标魅力。作为曾经的一名编辑者,我衷心祝愿《中华商标》在沐浴中外读者厚爱的雨露阳光中越办越好。




作者杨萍系原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巡视员


2020年《中华商标》杂志正火热征订中,欢迎广大读者踊跃订阅↓↓↓





 ★ 立足商标 · 服务企业 · 面向社会 ★ 



★企业实施商标战略的权威指南★企业实施商标战略的权威指南


投稿

马 君:010-68983165
邮 箱:china.trademark@263.net.cn



订阅


李晓娟:010-68036092
邮  箱:
zhsb68036092@cta.org.cn




 提示识别上方二维码↑订阅“中华商标杂志”(ID:ZHHSHB)微信平台


喜欢请点赞每一次点开微信,都是一场久别的重逢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