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隆德脱贫,厦门大学欢腾!这是地道的中国故事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1935年,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翻越六盘山时,写下这宏阔壮美的不朽诗篇;而今,环顾六盘山,精准脱贫之“长缨”,缚住了世代贫困之“苍龙”。
▲六盘山脚下盛开的油菜花。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2019年4月底,经过不懈努力,六盘山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消息跨越山海,传至东海之滨、鼓浪屿边,持续二十多年开展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厦门大学师生,为之感奋、沸腾。
这是闽宁协作结出的累累硕果。
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推进东西对口协作的战略部署。作为福建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同志明确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指导原则。
正是“长期协作”4个字,在历史长河中造就了闽宁协作的纵深度,也形成了高校发挥自身独特优势跨区域推动脱贫攻坚的一个范例。
5月27日,晨曦微露,琅琅的读书声从隆德四中校园响起。
八年级10班教室里,舒楠站上讲台,打开课本,面对着台下40多双渴望的眼睛,开始了生物课程的讲授。
“同学们,相对性状有哪些?”“每种性状由几对基因控制?”每抛出一个问题,坐在第一排靠近教室前门位置的15岁女孩马晓瑞都抢着举手回答。
一年前,马晓瑞对未来的目标只是“考个稍微好点的大学”,但遇到这么一群人后,她改变了主意。她想到更好的大学、更好的城市读书,变得像“他们”一样优秀。
“他们”,是厦门大学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的5位成员:黄真真、武晓琳、舒楠、潘苑、黄晓韵。
2018年7月,5个人一起来到六盘山脚下的隆德四中,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教,承担七、八年级政治、音乐、物理、信息技术等科目的教学。
▲厦门大学校园及周边景色。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课堂上,他们引入情景模拟、体验教学等环节,让枯燥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课后,他们会跟学生促膝谈心,点点滴滴犹如石子入湖,在孩子们心中荡起层层涟漪。
在学生曹帆读看来,这些年轻的老师平易近人,能时常和学生打成一片。遇到烦心事和他们倾诉,就能找到摆脱的好点子。
除了支教,还有助学。隆德四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其中留守儿童186名。一年来,支教团成员驱车200多公里、步行90多公里,走访经济困难学生家庭;他们还筹集到各界人士助学捐款,资助贫困学生97名;在厦门大学支持下,捐赠课外书籍为各班设立“书香一厦”图书角。
“支教一年,自教一生。”研究生支教团队长黄真真说,我们用一年时间做了一件终生难忘的事,用知识为山里孩子打开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
闽宁协作23年,厦门大学的支教持续了20年。自1999年以来,厦门大学先后派遣212名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到宁夏支教。他们立足三尺讲台,尽心讲好每堂课,积极开发音体美、心理健康等特色课程,创办合唱团、小记者培训等兴趣项目,丰富校园生活。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曾获得团中央、教育部颁发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优秀组织奖”等荣誉,70人获得省市以上表彰。
接过粉笔,种下春风。隆德四中校长古永胡说:“研究生支教团把梦想的种子种在了孩子们的心中,深植于这片山区的沟沟壑壑。”
隆德县西郊,厦门大学康业扶贫产业园内,一栋栋现代化厂房有序排列。
位于产业园西南角的宁夏黄土地农业食品有限公司,以宁夏特产马铃薯为原料,生产水晶粉丝和方便粉丝。
2018年,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陈猛副教授和药学院吴彩胜副教授通过课题组联合,协助企业建立450平方米的质量安全控制与研发中心,实现产品质量内控与检测。不仅如此,厦门大学通过技术改良,开发多种口味产品,帮助其打开了市场销路。
目前,该公司已建成8条生产线,产值数亿元,一年可消化马铃薯15万吨,带动马铃薯种植10万亩,提供就业岗位450多个。
▲宁夏隆德县联合村蔬菜种植基地,农户在分拣西红柿。新华社发 隋先凯 摄
黄土地农业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詹国清感慨道:“有了厦大的帮扶,企业生产废弃率由5%下降到3%,产品质量也更加稳定,市场信誉提高一大截。”
距离工业园不远,闽隆福馨托创园二楼的电商创业中心内,辛宝同正在电商平台上洽谈业务。31岁的他因下肢瘫痪失去劳动能力,2017年开始在网上售卖宁夏特产。
今年3月,他和其他残疾人参股创立的“闽宁协作助残乐购商城”正式上线,厦门大学无偿提供场地为其开设实体店,由志愿者帮忙整理货物,目前销售额已达30万元。在扶贫产业园区,像辛宝同这样身残志坚的电商创业者已有10余位。
2017年以来,厦门大学先后捐赠122台电脑建立“厦门大学隆德县电商服务中心”,从销售渠道拓展、物流优化等方面,为隆德县发展电商产业提供全流程支持。
厦门大学在96周年校庆日,还专门举办了厦门大学-宁夏隆德县“对口帮扶暨经贸合作推介会”,多家校友企业与隆德县签订协议,内容涉及农副产品深加工、服装加工、生物医药等。
2018年,学校采购隆德县牛肉、党参、黄芪等共计287万元。今年年初,隆德县的牛肉、粉丝相继出现在厦大食堂。后勤集团专门开辟“厦门大学精准扶贫宁夏隆德县特色食品窗口”,牛腩罐、黑椒牛排骨等特色菜品,不断挑动着师生的味蕾。
五月的隆德,山花遍野,松涛漫卷。
在沙塘镇张树村扶贫车间,一朵朵“人造花”灿然绽放。来自厦门大学的驻村第一书记胡雄,正在和车间负责人李康莉探讨生产情况。定型、抹胶、组装,一道道流程在工人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每经过一排工架,相熟的工人都会和胡雄寒暄几句。
▲女工在“扶贫车间”制作人造花。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张树村党支部书记张世忠仍清晰地记得胡雄第一次到村里时说的话:“我要尽我所能,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村部西头一间9平方米的房子里,一张床、一张桌、一个简易衣柜,墙上几张厦大的校园风景照,便是胡雄的全部家当。
到张树村的大半年时间,胡雄很少待在村部,而是经常往村民家里和田间地头跑。全村93个建档立卡户,他每户至少跑了6遍。在一趟趟的走家串户中,胡雄摸清了村里的情况,也找准了发力点——巩固提升肉牛养殖业。
在隆德县腾龙牧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建龙说:“胡书记的到来,为合作社带来了新的养殖技术,还帮我们打开了销路。”
今年,胡雄积极引进厦门大学帮扶资金,采购农用拖拉机、耕地机、秸秆打捆机等设备,使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
健康扶贫专题讲座、党员冬季轮训、农牧局种养技术培训……胡雄把村委会变成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把党组织建到群众心窝里。
看着这个啃几口洋芋蛋蛋就算吃过午饭的高级知识分子,村民打心里敬佩:“胡雄书记人老实,不怕苦,说得少干得多,实实在在为乡亲们谋福利。”
不仅是胡雄,41岁的隆德县委常委、副县长马龙同样来自厦门大学。闽宁扶贫产业园、人造花工艺有限公司、魏氏砖雕生产基地……马龙如数家珍,一一介绍扶贫产业落实情况。
除了选派优秀干部挂职外,厦门大学还结合隆德县实际需求,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对隆德各级领导干部、农村“两个带头人”进行培训,目前已超过3000人次。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与隆德县医院建立帮扶关系,开展新技术示教、人员培训、远程诊疗,并援建重点科室。今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与隆德县人民医院开展了宁夏首例5G网络远程会诊。厦大党委还从留存党费中拨出100万元,用于隆德县“智慧党建”云平台建设。
▲盛夏的厦门大学。图片来自厦门大学官网
厦门大学和宁夏隆德的对口帮扶,只是闽宁协作的一个切面。跨越2000多公里、接力23年,从单向扶贫到深度互惠,福建、宁夏两地通力合作,探索形成的脱贫攻坚“闽宁模式”,铸就了中国扶贫史上的一座丰碑。
“宁夏所需,厦大所能。”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说,隆德虽已脱贫,但脱贫不脱钩,我们将在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这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指引下,持续用力,拓展脱贫摘帽后的新举措,做好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统筹衔接,不断推动双方协作取得新成效。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
本期编辑:刘昀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