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或许那样在他们眼中更好,可是我却不喜欢...

小葱蘸大酱 华南师大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2022-05-30


最近这些天,“湖南留守女孩报考北大考古专业”这件事情的热度一直不减。一开始评论区下面有不少人都在劝说这个小女孩:

考古是冷门专业

报考古没“钱途”


看到了网友们的评论,有没有觉得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

&


_

在高中文理分科时喜欢文科,但家长劝说要选理科,如何抉择?

大学报考专业时是该选择喜欢的还是热门的?


_


_

在毕业时面对一份高薪且体面稳定的工作要不要继续考研深造?

在创业失败后要不要继续坚持?


_


每当你想选择那个自己内心向往的、但是当下看起来不太正确的选择时,身边的父母邻居亲戚朋友都会跳出来告诉你:


「这样不对,这样不合适!你应该选择那个当下收益最高的或者当下看起来未来发展更好的。」


这个时候你难免会困惑,自己应该何去何从?


那不如我们先转头看看劝你选择「看起来更正确的答案」的那些人,究竟是怎样想的~





01.为什么总有人喜欢告诉你,这样的选择才是正确的?

 “我对你的期待是这样的” 


湖南女孩的事情刚刚爆出以后,很多网友单看女孩的身份和选择,第一反应就是留守女孩好不容易考上了北大,家里一定不容易呀,为什么不选一个热门一点的专业呢,以后赚更多的钱呢?


网友们对这个女孩看起来很实在的建议其实就体现了生活中我们往往自己都没有感受到的“内隐人格理论”


内隐人格理论

内隐人格理论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进行判断时往往会不知不觉地应用自己头脑中特有的关于人的知识暨个人构念,形成对他人心理和行为的假设。


它常常表现在人们对社会的情况不甚了解时,就会运用自己的图式来填补这些认知中的空缺。


另外,当人们面对具有特定身份或角色的知觉对象时,也会受到自身内隐人格理论的影响而形成特定的他人印象加工策略,具体表现为:内隐人格理论直接影响个体对他人信息的提取。



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在接触一件事或者一个人时,容易只从其中提取符合自己设想的部分,通过自己的加工,然后形成对这件事或者这个人的整体印象,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而这也是人们对他人的期待与他人实际的选择可能有很大偏差的一个原因。



 “不是当事人,

让提建议这件事变得很轻松” 


大多数提建议的人都是好心,他们用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或者从别人嘴里听来的经验,很坦诚地告诉你:「这样可能会吃亏。」

或者他们以一种更激烈的方式阻止你:不能这样做!」


但做出这个决定后带来的结果或好或坏,只能由当事人一人承担


拿吃饭这事举个例子:


如果有一天中午,我们工作很忙。我们自己决定不吃午饭了,就同时也要承担做这个决定的后果——也许饿到胃痛,最后不得不去吃午饭
但如果到了饭点,同事来问你“他吃不吃午饭”,你无论告诉他“吃”还是“不吃”,最后同事饿不饿的结果并不由你承担。


因为提建议的人没有需要自己承担结果的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更容易出主意。


但是提出建议的人并非因为不负责任,给你的提议就不计后果,只不过他们没有当事人考虑的周到,更难换位思考去体会当事人的纠结


所以他们建议说出口的时候往往更轻松,没有当事人为了这个抉择甚至考虑到“身前五百年,身后五百年”的纠结心境。




02.那些看起来很正确却与我们实际兴趣相悖的建议,可能带给我们哪些不利的影响?

 情况A:我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决定 

——也许会经历一段自我怀疑的时间


自我怀疑

自我怀疑是怀疑自己的行为或状态, 它是一种“主观的对自我看法的怀疑或不确定”,与自我价值和自尊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自我价值包括两个方面:自我悦纳和自我胜任,自我悦纳是将自己作为一个社会客体进行评价,而这当中往往要参考来自社会和他人的评价


这种接纳需求可以说是人性的一种基本需求。



当你选择了身边大多数人不太看好的那一条路时,你会接受到比平常更多的质疑和更少的鼓励,甚至会收到连续不断的询问:「你为什么不做大家都看好的那个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你一旦遇到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许或多或少都会自我怀疑一下:「如果我当时选择了他们都认可的那一条路,会不会好一些?」



 情况B:我听从了你们的建议 


如果你一开始选择了身边大多数人都赞成但自己不喜欢的一条路,最后也没有获得圆满的生活,一般情况下会感觉到更加后悔


因为一开始你就抑制了自己的愿望,后来委曲求全却依然没有得到满足,这种被压抑的沮丧感通常就会翻倍。


当然,很多情况下是你听从了那个最容易获得成功的建议,也成为了旁人艳羡的对象。但或许人到中年的时候,你也会念念不忘那根未曾得到的“抹茶冰淇淋”的美味。





03.关于热爱

下面小编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来自公众号[简单心理]的关于热爱的几个真实的小故事。


向上滑动阅览

(图片来自简单心理)


如果读过了这些故事,你仍然确定你心中热爱的事情是你真正想要追寻的,不妨去试试看。胜固可喜,败亦欣然。


不过也不要忘了曾劝你做个看起来更正确的选择的那些人,不管结果如何,他们或多或少,都是在乎你的哦~



-END-


编辑 | 小葱蘸大酱排版 | SAGE审核 | 水泽木兰图片 | cindysykang参考资料:[1]一勺蝌蚪酱:《那些看起来更正确的选择,也许不一定是对的》[2]崔诣晨,王沛,谈晨皓.内隐人格理论对他人印象加工策略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6,48(12):1538-1550.[3]宫黎明,张俊杰.自我怀疑及其本土化研究前瞻[J].长沙大学学报,2019,33(03):139-142.[4]简单心理:《最遗憾的是,你登上并非你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你选择的剧本》


▼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 ▼

让我知道你在看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