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又在考前通宵看剧了……” | 你也是一个不敢努力的人吗?

跃迁点 华南师大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2022-05-30

● self-handicapping ●


进入期末月,每天面临着一堆赶不完的ddl和背不完的考试重点,你叹了一口气,然后打开了游戏,打开了小说,打开了电视剧,什么都做,唯独不干“正事”



“你不复习吗?你不写作业吗?你不努努力吗?”

“哈哈!算啦!老废物啦!”

内心os:我哪知道结果会怎么样,不想冒险了,直接躺平吧。(今天也是不怕开水烫的一天呢!


  不用怀疑, 

  这种在我们身上极为常见的现象,  

  其实就是“自我设障”!  


1

什么是自我设障








自我设障:指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而事先设计障碍的一种防卫行为。也就是在我们预测到某件事情可能会失败的时候,往往会为自己寻找“失败的理由”。


这种认知策略的启动通常是无意识的,即我们在为自己设障时,经常无法觉察自己所作所为的真正意图——我给自己搬了块大石头挡在前面,我却不知道这块大石头是自己搬的。


回忆一下,在越临近各种ddl和考试时,你是不是反而越不想努力,直至事后才说:这都是因为我没努力,我要是认真了,那结果就不是这样了!


自我设障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行为式设障”是指通过行动给自己的成功施加压力,是一种预先策略。

“自陈式设障”则是指过分夸大成功中存在的障碍,特别是一些具有状态特质性的事件。

  而在生活中, 

  我们对于自我设障这件事, 

  往往是既动嘴又动手…… 

人类自我设障行为实录play:

“能拖一秒是一秒,没做好只是因为花的时间少!”

“只要我考前摸鱼,失败就是因为没复习,才不是我不聪明!”

“如果一开始就放弃,做不成就和我没关系!”

“我先说自己不行,那做不好也不会挨骂啦!”

……


2

自我设障有什么负面影响?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用自我设障的方式来给自己留一些余地,适当的自我设障能够一定程度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起到安抚情绪的作用,但长期过度的自我设障,却会给我们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01

扭曲个体的自我认知

过度给自己设限,会妨碍我们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与自我价值评价,降低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不利于潜能发挥。


当我们已经从心理上接受了自己是个“废物”的现实时,就会失去做很多事情的动机。

——  “看,反正我是个废物,就是做不好呗。”  

02

自我欺骗,无法成长进步

以自我设障来逃避失败背后的真正原因,消极回避现实和自我,久处在这样自我欺骗的氛围之下,我们便不再愿意耗费时间去做出改变了。

——“做不好都是因为没努力/运气差/环境问题,我要是努力了就不是这样了!”

03

加剧习得性无助

通过一次次的障碍设置,得到一次次失败的结果,我们在不断地降低成功的可能,增加自己的失败体验,这反而进一步加剧了习得性无助,让我们更加不愿意踏出前进的那一步。

——“做了也没用,我不行的……”


3

为什么我们总在自我设障?

为什么我们总要为自己挖坑,而不愿意尝试着为成功而努力呢?这似乎于理不通,却又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上的现象。其实,我们这些行为都出于一个根本目的——自我防御。


为了避免直面“可能失败”的结局及其背后的个人原因,我们会本能地想要自我保护,让自己“无问题化”,于是,就会为自己设置一些额外的障碍,让问题都归结于那些障碍,而非自己。







01

维护积极的自我形象

印象管理,即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

我们总会希望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是我们所期待的样子,所以会在交往的过程中试图进行自我美化,维护他人眼中积极的自我形象。


例如,我们往往会想:“要是我努力了也没做好,岂不是很没面子?”

02

自我差距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倾向


希金斯等人所提出的“自我导向理论”中,认为存在三种自我成分:实际自我理想自我应该自我


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是对我们起导向作用的非现实自我知觉,也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标准自我”自我差距就是指实际自我与这一“标准自我”之间的差距。而这一差距越大,个体就越容易产生沮丧、焦虑类负性情绪。


所以,我们常会因为“自我差距”的存在,而害怕自己达不成目标,干脆选择放弃,避而不谈这个差距所在。

03

习得性无助的经验

习得性无助,是指因重复的失败而学会了放弃和感到无奈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有些时候,我们也许已经在一件事情上摔过太多次跟头,反复失败的经历让我们失去了“有可能成功”的信心,弄丢了自我效能感,于是不敢再对这件事抱有期待。


小编就对某件事情经常抱有这样的想法:做完就很了不起了,说什么成不成功啊,算啦算啦!(苦涩脸

04

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根据自我价值定向理论,保护自我价值不受威胁和提高自我价值,是个人先定的优势心理倾向。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自我保护的价值倾向表现得愈加明显。当别人否定自己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为自己辩护,或者是在心里暗暗反驳,而当别人赞美自己时,我们会感到高兴,并试图寻找更多能让别人肯定的事情。


在这种前提下,我们面对失败,会想办法让它归因于外部因素(运气不好、任务本身太难……),不破坏自我价值;而面对成功,则会归因于内部因素(自己能力强、足够优秀……),以此提升在他人眼中的自我价值。




4

如何正确应对那些任务挑战?



01

进行经常性的自我觉察

学习客观地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与应对程度进行评定,正确理解自己的可能性,选择恰当的应对方式。

如果能力足够,那就放手去做,大胆迎接成功。

如果能力尚缺,那就加倍努力,用更多的付出换来一个满意的结果。

欣赏自己的优秀,承认自己的不足,一点都不丢脸!

02

挑战自我设障的不合理信念

我们常会视“风险”和“失败”为洪水猛兽,过分看重做一件事情的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


但有些时候,尝试着将“我做这件事情必须成功”的想法转化为“我会尽力做这件事情”、“我会在努力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更积极的感受。


直面风险和失败,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

03

积极总结问题,寻找进步方法 

为了避免走进失败失败再失败的怪圈,对自己的错误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至关重要。我们不应一味地为失败感到痛苦,而是要积极地找出原因,直视问题,寻找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法,逃开“习得性无助”的魔掌。

04

适时寻求他人帮助

确实,我们有在他人面前维护自己面子的需求,但在更多时候,面子并不是最重要的。遇到问题时,我们不应把所有压力担在自己头上,独自承担,适时地寻求亲人、朋友、老师的帮助,不仅能够更加顺利地解决问题,还可以促进彼此的关系升温,何乐而不为呢?


● self-handicapping ●


这些自我设障的行为,虽然能够给我们带来一时的心理安慰,却无法实质上解决问题,甚至会对我们之后的学习和工作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想一想,当借口越来越多,逐渐变成了你所认为的“事实”之后……

 你还会有努力奔向成功的动力吗? 

所以,寻找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我们反思失败、走向成功的正确方式!

 

屏幕前的你,有时候可以不用顾虑那么多,努力尝试一下,也许你明明是可以做好的呢?做一条咸鱼固然舒服,但试着勇敢一点,说不定也会收获不错的结果呢~

——END——

编辑 | 跃迁点

排版 | neves

审核 | 水泽木兰

图片 | N.A.

参考文献:

[1]知乎:因为太害怕失败所以不愿意努力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2]知乎:为什么失败人士往往自尊心很强,而成功人士往往能忍辱负重?

[3]简单心理:“我害怕失败,所以不让自己成功” 

▼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 ▼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