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大学教授刘江永做客紫金草和平讲堂,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现实意义

2018-04-12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1周年,也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约40周年。昨天下午,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办,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承办的紫金草和平讲堂第二期,在纪念馆展厅一楼多功能报告厅开讲。


       本期讲堂特邀清华大学教授、博导刘江永教授主讲《东北亚大变局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现实意义》。近百位市民如约来到现场,收听了讲座。

清华大学刘江永教授

讲座现场


1中日关系改善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签署,这是继1972年9月中日联合声明发表、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公报以来两国关系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


       在本期紫金草和平讲堂上,清华大学刘江永教授介绍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为中日关系改善和高层互访提供了机遇。中日两国友好合作有巨大潜力,但他认为,在安倍、麻生当政期间,这种潜力难以全面发挥。

刘江永教授

       刘江永教授剖析指出,中日关系改善的主要障碍与恶性循环包括:历史观、战争观、国际秩序观矛盾,民族主义与民族感情对立,与国家安全相关的军事战略对立,围绕钓鱼岛归属认知的争议等。


2《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现实意义


       在谈到《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现实意义时,刘江永教授指出,条约确认了《中日联合声明》是两国间和平友好关系的基础,联合声明所表明的各项原则应予严格遵守;缔约双方应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各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在相互关系中,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的威胁;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或其他任何地方谋求霸权,并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现场互动


本期编辑:俞月花 /文 蔡美婷 /摄



点击标题,查阅往期文章

清明祭英烈 | 350位市民冒雨徒步紫金山,寻访南京保卫战碉堡群

纪念馆昨获赠日本友人拍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影像资料及加拿大安省议会有关南京大屠杀提案原件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