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成长漫游:画罗织绣,妙“布”可言
花开世间春草长,物始今朝皆复苏,
转眼间,立春已到。
虽春气始而建立,
但依旧春寒料峭,乍暖还寒,
寒风刺骨让人瑟瑟发抖……
今天的我们可以穿着羽绒服、大棉袄,
但在没有羽绒服的古代,
古人是如何御寒的呢?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今日的冬令营活动,
一起来探寻古人过冬的智慧吧~
Part.1 画罗织绣
棉花在宋代才传入中国内地,真正普及要到元代,在棉花普及之前,平民百姓竟然是用纸做衣服的!用楮、藤纸等纸张制作而成的衣物叫做“纸裘”,从魏晋时期到唐宋时期在民间非常流行。
以楮树皮为原料蒸煮、调制、压实后制成的纸裘柔软且厚实,穿旧或穿破后还能修补继续使用。同时纸原料成本低,容易获取,因此纸裘在当时很受欢迎。
社教老师通过展品展项与课件向孩子们展示当时百姓的穿着以及纸裘制作过程,孩子们听得相当投入~
柳宗元所描述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的蓑笠是何等御寒神器?
蓑衣最早由蓑草编织而成,表面光滑,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后来棕麻取代了蓑草,既可防水,又能遮风挡雨,保暖效果更佳。
蓑衣一般分上下两个部分,江上独钓的老翁正是穿着这件保暖的蓑衣抵挡了风雪的侵袭,悠然自得的享受垂钓的乐趣。
李白有诗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裘衣是由兔、狐、獭、貂等动物的皮毛制成,毛向外,保暖效果一流。
追溯到商周时期,殷墟甲骨卜辞中就出现了“裘”字。《甲骨文字典》中提到:“裘,象皮毛外露之衣。”《礼记•月令》中也有记载:“孟冬,天子始裘”。说明裘是王公贵族在冬日的标准装束。
在社教老师的娓娓到来中,孩子们了解了古人百花齐放的御寒衣物。大家拿起画笔,展开想像,绘制出一件件绚丽古装,小小指尖展现华夏罗裳蹁跹。
Part.2 妙“布”可言
纺织起源于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的纺轮和腰机,今天我们用迷你织布机体验一下中国古代的织布过程吧。
社教老师带领大家回顾了中国古代纺织发展的历史进程,讲解了织布机构成部件、工作原理,并逐步演示制作过程。
同学们跃跃欲试,在织布机上“大显身手”。一手握梭子,一手织布,在经纬纵横之间,一根根彩线逐渐交织,大家都感叹着传统技艺的神奇。小小的五彩线,孕育着文化、传统与历史,同学们一次次尝试、一次次探索,不但锻炼了动手能力和专注力,感受到编织的魅力,也认识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国家人文历史》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审核:荣骏炎、顾玮倩、马绍闯发布:郭黛晶
1.本公众号的采编或原创内容,欢迎转载并请注明出处。未经同意擅自转载或引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2.本公众号所发布的文/图/音视频等,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原创,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及原版权所有者,仅作公益分享。
3.本公众号所转载内容若原作者及原版权所有者不愿意在此刊登,请及时通知本院职能部门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