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需传承,潮汕贝雕绝非活化石
萌主有话说
你可知道什么是贝雕?贝雕并不是你餐桌上吃的贝类食物,而是一种优秀的民间工艺;在这期推文中,快跟随萌主的步伐,倾听贝雕传承人的故事,领略贝雕独特的艺术韵味。
潮汕贝雕
匠心需传承,
潮汕贝雕绝非活化石
Deriving from shell carvings
他说过,迎客松乃是无本之物,只为迎接阳光雨露而生。
产自汕头市海门镇的贝雕画《迎客松》,是汕头市博物馆所收藏的贝雕画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距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画中松树的枝叶是由一块块原贝拼成,仅是叶子就已有百余块碎片;由此可见,一幅贝雕画制作工序之繁杂,而这也是潮汕贝雕走向没落的缘由之一。
贝雕画《迎客松》
在七八十年代的传统工艺界中,迎客松是最常见的题材之一。广东末代贝雕艺人——林汉桂先生说道。迎客松破石而生,错根盘结于危岩峭壁上,处处显示着其顽强的生命力,一如潮汕贝雕,历经沧桑,依然屹立于传统工艺之林。尽管如今的潮汕贝雕已乏人问津,林汉桂先生却仍在这个行业中默默坚守。
林汉桂先生
贝雕作品:山水楼阁
贝雕作品:花鸟
01
贝雕,独特“海味”始于潮汕
望着眼前破旧的贝雕工坊,无奈与哀伤是林汉桂先生内心的真实写照;他不禁唏嘘感慨:关于潮汕贝雕的兴衰,是每一位贝雕手工艺人都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我更多的是对“贝雕曾经辉煌璀璨的怀念,是对“贝雕走向没落”一言难尽的痛惜。
据林汉桂先生所说,潮汕贝雕的历史可追溯至新中国成立前,当地的艺人从海边收集一些小贝壳,通过堆叠、黏贴的形式,初步加工成摆件以供欣赏。后来,这种简单的立体贝雕经过再加工后,便开始拿到市场上贩卖;由于这种贝雕艺术品在市场反响不错,使得当时的海门民间艺人逐渐成为走街艺人,而这种形式被当地俗称“度生”。
1957年,散落的民间艺人自愿成立了贝雕工艺互助组对贝雕技艺进行探索、革新,并研究出浮雕形式的贝雕画和多种实用工艺品,且形成了较具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产品一度远销海外。
贝雕画《荷花蜻蜓》
贝雕画《栏栅秋色》
20世纪80年代的潮汕贝雕在艺术方面,也拥有着巨大的荣耀,一批批贝雕画佳作被先后选入省及全国工艺美术展览,被刊登在国家刊物,甚至被有关部门收藏,使得潮汕贝雕成为当地的一张特色“名片”。但时过境迁,潮汕贝雕在历经市场经济的浪潮过后,已由盛转衰,人才青黄不接,许多贝雕厂纷纷破产,逐渐沦为无人问津的状况。尽管现今的潮汕贝雕鲜有人知,但却无法忽视它所雕琢的独特的艺术风情。
因此,该如何革除阻碍潮汕贝雕发展的固有弊端,让曾经盛极一时的潮汕贝雕再次焕发新的光彩,应是所有贝雕艺人及其爱好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贝雕画《四羊图》
贝雕画《加禄》
贝雕画《四季花鸟》
贝雕画《花鸟鱼石》
02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贝雕老艺人对于贝壳的运用已达到高深的境界:带斑痕的贝壳,可锯成惟妙惟肖的树木躯干;带螺丝旋纹的贝壳,可砌成仕女的发髻;利用江贝的层层纹理,可制成少女的衣裙……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无不存在着对贝雕艺人的美好向往,林汉桂先生正是这其中的一人。
在谈及为何接触贝雕行业时,林汉桂先生说:“我起初只是把贝雕当作一个行业,那时候老一辈的人都认为会一门工艺的人都是极为聪慧的,况且会一门手工艺,一生也就衣食无忧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贝雕的理解已不再局限于技术层面,他开始从艺术方面去研究贝雕;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他对贝雕的情感也越来越深,似乎与贝雕有了灵魂的共鸣。因此,他才能在大多数同伴选择离开贝雕行业的时候,依然选择坚守贝艺至今。
博古图--梅花瓶酒醉樱桃
博古图--洪钟响彻菊花香
20世纪90年代以前,贝雕是十分珍贵的珍藏品,颇受海内外人们喜爱,大量的对外贸易,促使众多精美优秀的贝雕作品产生……谈至此,林汉桂厂长已然非常激动。风靡国际的贝雕雕刻为从事这门行业的人员带来丰厚的报酬,但在林汉桂先生看来,潮汕贝雕给予他更多的是那份沉甸甸的荣耀。
改革开放前后,林汉桂先生便成立了自己的团队,开始进行专门的贝雕创作。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功夫不负有心人,林汉桂先生所在团队创作了大量优秀贝雕作品,既为地方的贝雕行业做出了贡献,也为贝雕出口创下了很好的成绩,而林汉桂先生也由此被汕头市人民政府赋予“光荣纳税户”称号。随着贝雕带给他的荣耀不断沉甸,他那颗热爱贝雕的心也越发的炽热。
贝雕创作
但林汉桂先生怎么也想不到,潮汕贝雕的繁荣时期竟是那么短暂。20世纪90年代,由于社会经济的转型,人们的审美观念随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贝雕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其次贝雕制作需要消耗大量的成本,在观赏和实用等各方面也不再符合市场需求;因此,贝雕已被市场所淘汰,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如今的潮汕地区已很难找到从事贝雕行业的年轻人了,贝雕这门工艺需要艺人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然而当代年轻一辈普遍比较浮躁,无法专心投入到贝雕这一行业中;再加上贝雕行业的投入与收入不成正比,收入相对微薄,导致现代年轻人也不太愿意从事贝雕这个行业, 从而使贝雕的传承出现断层的状况。人才缺失是潮汕贝雕没落的根本缘由,而要如何延续贝雕传承,复兴贝雕路在何方,林汉桂也不禁双眉紧锁。
尽管如今的种种迹象都在印证潮汕贝雕的没落,但林汉桂先生依然身体力行、不遗余力地在用自己的方式让潮汕贝雕一直传承下去。他说道,只要贝雕的灵魂还在,且能永远地保持下去,就还有复兴潮汕贝雕的希望。
现代贝雕工艺品
潮汕贝雕是海的绮丽与人民智慧的结合体,绝不能让潮汕贝雕文化成为“恐龙文化”,林汉桂先生说道,爱贝就要携贝前行,他希望能携手爱贝、懂贝之人一路前行,共寻贝雕路,共叙贝雕路,始终如一地、坚定地复兴贝雕路!
萌主相信,潮汕贝雕会同迎客松一般,立足于悬崖峭壁,迎接属于它的阳光雨露。
往期回顾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文字丨刘高扬
图片丨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
编辑丨翦紫焉
责任编辑丨项晗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