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信达生物俞德超:抓住创新药未来发展的关键

联想之星 医药魔方 2021-09-20

研发国际标准的创新药,在今天看来,既符合政策导向,又受到资本和市场的认可,因而受到热捧。但在七年前,俞德超不得不面对曲高和寡的境遇。


2011年,他创立信达生物。当时,中国生物药市场是仿制药的天下,因为这是一条简单、安全、来钱快的捷径。但在创办之初,俞德超却把开发难度巨大、风险巨大的国际标准创新药作为公司定位,他的“不走寻常路”迎来了一片质疑:“在国外待得太久,不接地气。”


直到2015年左右,俞德超的迎难而上才让人刮目相看。当时,国家药监局开始进行大规模改革,做国际标准药成为重要导向。信达生物由于提前把握了产业发展的关键点,而取得了领先优势。


俞德超的专业背景与眼光,使信达生物拥有更高一筹的战略格局。


俞德超是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中国科学院分子遗传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博士后。也是国内唯一发明两个国家一类新药(安柯瑞和康柏西普)并成功领导开发上市的中国科学家。


2006年,俞德超发明生物新药“安柯瑞”,开人类用病毒治疗肿瘤之先河。


2011年,他创办信达生物,致力于开发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


2013年,他共同发明并领导开发的“康柏西普”在中国上市,改变了中国眼底病致盲患者无药可治的历史,这是我国首个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单克隆抗体类药物,被评为“中国眼科学最大科技突破之一”。


2015年,信达生物先后两次与世界医药巨头美国礼来制药达成产品开发全面战略合作,获得首付及潜在里程碑款等超15亿美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药领域金额最大的国际合作,创造了“中国企业第一次将创新生物药的国际市场授权给世界500强制药集团”等多个“中国第一”。


发展至今,信达生物已累计完成五轮融资。其中,2016年11月,信达生物完成2.62亿美元D轮融资,这是中国制药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融资,也是2016年全球范围第二大融资案。今年4月,信达生物又完成1.5亿美元E轮融资,成为独角兽级别的生物医药公司。


随着近期信达生物披露香港上市的招股书,信达生物有望跻身首批赴港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这也将成为信达生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信达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俞德超)


情怀驱动十二载创业

很多人知道俞德超“海归”的背景,其实,“海归”背后有一个山里人的质朴情怀。


1964年,俞德超出生在浙江省天台县的一个山村,他从小在山里放牛砍柴,上小学时,教学条件非常简陋,班里有5个年级的学生一起上课,到了初高中阶段,有些科目的任课老师还常常缺位。


1982年,俞德超考入浙江林学院经济林专业,成为当地第一个大学生。1993年,他在中国科学院获得分子遗传学博士学位后赴美,在加州大学博士后站从事药物化学专业研究,随后在美国多家生物药公司从事新药研发,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成为业界知名的肿瘤治疗药物专家。在美10余年,俞德超拥有了数十项专利。


2006年,俞德超发明全球首个抗肿瘤病毒类创新药物“安柯瑞”,开创了利用病毒治疗肿瘤的先河。


也是这一年,他告别家人,只身回到中国,投身创业。


做出这样的决定,并非一时起意。在美国时,俞德超常听说一些老家的乡亲患上癌症等重疾,有些疾病在美国有药可治,但乡亲们因买不起昂贵的进口药而不得不放弃治疗。这样的状况激起了俞德超心中的涟漪。2006年,他决定回国,研发中国老百姓用得起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


时至今日,回国创业十二载,俞德超认为,情怀是支持他走到今天最重要的一点。这也早已融入了信达生物的企业文化。目前,信达生物拥有600多名员工,其中有60多位是海归,俞德超说:“我们的想法大抵相同,虽然在国外生活得都不错,但我们还是想回来为国家做一点事,这应该就是使命和情怀吧。”


与礼来合作,创造多个“中国第一”

与制药巨头礼来的合作,是信达生物发展过程中的的重要节点,不仅让信达生物扬名业内,也切切实实在国际上为中国创新药长了志气。


2015年,信达生物两次与美国礼来制药集团达成产品开发战略合作协议,获得首付及里程碑款超15亿美元。


这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


第一个中国企业将创新生物药的国际市场授权给世界500强制药集团;


第一次让中国发明的原创药卖出了国际价;


第一个中国企业与全球500强企业达成的在高端生物药从研发、注册、生产到销售的全面合作;


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药领域金额最大的国际合作。



讲述这段合作时,俞德超坦言,跟“老外谈合作很简单,他们只看你的产品好不好。产品好,他们会主动找上门来。”


在信达生物与礼来合作正式达成合作前,礼来要对信达生物的研发能力和产业化基地生产线进行现场审计,并进行“尽职调查”。为此,礼来派出157人的检查组,三次进驻信达生物公司检查。结果礼来发现,信达生物的新药药效领先美国最好的同类药品,最终决定与信达生物合作。


与礼来的合作,为信达生物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也让信达生物吸收了更多国际合作的经验和教训。信达生物的格局、视野都进一步提高。在俞德超看来,与国际大公司合作的前提,是产品有创新力,在达到国际标准的同时,还要有自己的特点。另外,包括产品质量、生产基地等各方面都要符合国际标准。最后,诚信是最重要的,做事要规范,不能耍小聪明,或者打擦边球。俞德超认为,信达生物的优势也体现在这三点上。


从研发型走向商业化

一路走来,俞德超认为,信达生物创立伊始把握了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点尤为重要。


2011年成立信达生物时,俞德超规划的公司定位就与众不同——做国际标准的大分子药。在当时,没人知道这应该怎么做,能够做成什么样。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没有能力研发国际标准的药。另外,站在企业发展的立场来看,做国际标准的大分子药成本高、速度慢、风险大,极有可能血本无归,远不如做仿制药简单、来钱快。


因此,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投资机构特别是国内基金都对俞德超的做法持观望态度,信达生物的早期投资方,基本都是美元基金。


直到2015年左右,国家药监局开始进行大规模改革,做国际标准药成为重要导向。踩准了这个点,信达生物取得了领先同行五年的优势,才有可能与礼来达成合作。“正确的路最难走,这条路,我们走对了。”俞德超说。


在医疗行业深耕多年,俞德超也观察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在他看来,最大的变化是政策法规越来越有利于创新药的开发;此外,由于大批海归回国,中国创新药的人才基础更加充实;更大的变化体现在近年来资本向行业的注入,初创企业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国家支付体系也在逐渐改善,创新药可以进入医保,为创新药研发带来更好的回报;而如今,还未盈利的初创型生物公司可以进入二级市场,有了这个退出机制,一级市场会有更多资金流到生物创新药领域来。


信达生物和俞德超本人也同时面临大考。长远看来,在高效产品链的建设上,目前信达生物拥有17个品种,“如何更快地实现后期开发,形成连续上市的产品梯队,对于信达生物的业务发展是最重要的。”俞德超说:公司商业化后,对人才搭建、组织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对公司来说,是机会,也是挑战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