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博雅辑因CEO魏东: 不做追随者
If we all work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what is accepted as true is really true, there would be little hope of advance(如果我们都认为公认的真理毋庸置疑,那么想要取得进步就希望渺茫)。
魏东和魏文胜是北京大学1987级的本科同学,魏东的专业是遗传学,魏文胜学习生化专业。北大毕业后,他们同时前往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魏东转学微生物学,而魏文胜则转学遗传学。博士毕业后,他们又都到了旧金山湾区。
魏东:决定加入博雅辑因之前,我看了一些国内的生物技术公司和基金公司,通常模式是从美国获得在中国的授权或快速复制追随,这些对我都没有太大吸引力。在过去十几年,我一直在美国公司领导临床项目,而选择项目的一个必备条件就是前沿创新。
宁静:为什么说在中国做基因编辑技术的风险可能会更高?
魏东:在新领域做新项目的时候,应该考虑整个Eco-system(生态系统)。中国的很多科研做得很好,但要发展成为支持转化的生态系统尚需时日,风险更高就是因为生态系统的缺乏。
宁静:您认为国内外科研生态系统的差距是如何造成的?
魏东:可以说这是科学发展史上的必经之路。比如旧金山和波士顿,从1970年代DNA重组开始,生物科技体系开始建设,后来逐渐形成机构之间的相互合作,最后向工业系统转化,这一生态系统的形成需要几十年的沉淀。
我相信你采访过的很多创业者会谈及在中国优秀人才难找,旧金山经历过同样的问题。在1970-1980年代,第一代生物制品公司几乎都是大学教授亲自出来创立的,比如Chiron公司最先由UCSF(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三位教授成立;在基因泰克的发展史中,两名研究者从UCSF取走的实验材料起到了关键作用,多年之后,基因泰克公司赔了UCSF两亿美金。那个时候,大家别无选择。
魏东:原因实际上没有那么深层,在我看来时机更重要。比如造血干细胞疗法,1950-1970年代绝大部分研究者都失败了;1970年代后才找到用造血干细胞疗法治疗癌症的方法。之后又衍生出T细胞疗法,从1980年代开始,大家又在探索如何让T细胞疗法更强大,直到2010年后才见到曙光。
宁静: 博雅辑因的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
宁静:关于通用型CAR-T平台(又称异体CAR-T),最近有报道说博雅辑因与艺妙神州正在合作。我曾听到一种说法——异体CAR-T无法达到自体CAR-T的疗效,如果是这样,开发异体CAR-T的背景及意义是什么?
魏东:CAR-T是非常强大的技术,CAR赋予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的能力,经过CAR武装的T细胞相较于天然T细胞受体能够识别更广泛的目标。自体CAR-T追求能否治愈,希望T细胞被CAR武装之后癌症能消失。
另外,我想谈一个偏哲学的观点。大家都希望癌症能被治愈,但很可能癌症最终会变成一个慢性病。因为癌症本身就是一小群细胞为了在人体内生存不停地变化,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癌症会复发。
目前全球还没有一个通用型CAR-T产品上市,美国的在研项目也处于I期临床阶段。博雅辑因正在与艺妙神州合作研发,我们负责用基因编辑的方式去掉健康人T细胞上面一些有免疫排斥的分子,之后通过扩增放大来保持对细胞的杀伤力;艺妙神州负责利用CAR武装T细胞,涉及到设计、生产等一系列复杂的流程,预计能在近期进入临床试验。
魏东:今年五月,我们在第23届美国基因与细胞疗法协会(ASGCT)年会上,做了口头报告《新型以寡核苷酸为基础的RNA单碱基编辑技术针对Hurler综合征的疗法》。Hurler综合征即黏多糖贮积症I型中的一种,是由于IDUA基因突变,引起α-L-艾杜糖醛酸酶缺乏,从而导致代谢废物在细胞中累积并日益造成损伤,用RNA碱基编辑技术可以把点突变改回去。
魏东:我们的高通量基因组编辑筛选平台是非常经典的生物技术公司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的优势与跨国药企合作某些疾病领域的筛选工作,另一方面也针对另外疾病领域的实体瘤开展了自己的项目。
现有靶向治疗的很多靶点在信号通路上,但细胞的信号通路有很多条而且互相重合或交叉,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靶向治疗的效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打个比方,细胞的信号通路就像高速路,只要把高速路阻塞,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但如果高速路堵了,旁边有小道的就仍然可以通过,想要治好病就要找到小道并且堵住它,这就需要通过联合用药的方式。
实际上,高通量基因组编辑平台在国外已经应用于很多疾病领域了,比如美国的Broad Institute就有非常系统化的研究,药企可以每年花50万美金购买它的database。我们的优势在于聚焦于某一种癌症,在数据、样品、患者群、技术等方面做得更深入;另外,文胜的实验室在高通量技术方面世界一流,我们也合作创造了很多独特的方法。
魏东:中国在这方面已经成熟多了,比如北大设有科技开发部,专门帮助北大科研工作者与外部机构开展合作。从学校的角度,科研成果属于国有资产,与外部公司合作是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
文胜在北大的实验室有40多人,尽管他是博雅辑因的科学创始人,也是公司的重要顾问,但他不在公司里担任任何职位。我们现在有100多位全职员工,包括我自己。
魏东:这个问题比较深远,我可以分享一下我的想法以及听到的别人的看法。
从公司业务层面讲,以前公司做的方向特别多,方向多意味着精力会分散,所以我加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基于我们的优势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博雅辑因在转化基因编辑技术方面最有价值,所以明确聚焦于基因编辑技术疗法及高通量基因组编辑筛选平台。
随后的一年内,我们建立起了GMP生产质控团队、临床前研究团队、临床和注册团队,只有建立起这些核心团队,才能够把产品最迅速地推进到临床。
五月末,博雅辑因刚度过五岁生日。我加入时工号是40,现在已经100多人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公司最直接的变化是战略及执行力的改变。
魏东:目前基因编辑主要针对单基因疾病。针对多基因的编辑技术也有,比如美国的Carl June教授做的T细胞产品编辑了四个基因,我们的通用型CAR-T要编辑至少两个基因。未来肯定会多基因编辑、改变更多基因的性状。
兴盟生物创始人曹一孚:内外一诚,终能长久 礼进生物李杨/吴毅:生物医药“后浪”,和而不同 礼进生物创始人王结义:尚未成功的地方,才是应该去往的方向 三迭纪创始人成森平:只有出发,才会到达 盟科医药创始人袁征宇:在抗菌药前线,打一场持久战 新格元创始人方南:格物致知,识微通元 嘉因生物创始人吴振华: 距离理想最近的路有多远
作者简介
宁静:药学专业, 制药/咨询/BD工作多年;热爱写作,出于兴趣创办自媒体《宁静访谈录》,2017年出版纪实性访谈录《遇见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