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lead眼看要变成第2个辉瑞
如果把时针拨回1989年,辉瑞只不过是一个年收入51亿美元的中小型制药公司。接下来的10年,辉瑞的业绩保持一种温和增长的态势,公司内部的人也都比较乐观,这种乐观在辉瑞上市了“Big 5”之后变得更加强烈。这5种药物分别是Norvasc(络活喜,氨氯地平),Zoloft(左洛复,舍曲林),Zithromax(希舒美,阿奇霉素),Diflucan(大扶康,氟康唑),Cardura(可多华,多沙唑嗪)。
1996年,辉瑞上市了Viagra(伟哥,西地那非)并与华纳兰伯特签订了Lipitor(立普妥)的合作推广协议。诸多重磅药物的累积效应开始显现,辉瑞迅速成长为跨国制药巨头。1999年,辉瑞的总收入已接近270亿美元。
在上世纪90年代,辉瑞的股票经历了4次拆分,1989年的1股股票已经被拆分成1999年的18股股票,这绝对是很疯狂的一段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辉瑞面临如何长期维持这种增长势头的巨大压力。股东要求公司业绩保持至少10%的年增长率,这对辉瑞的研发管线提出了严峻挑战。新药研发的投资回报周期很长,早期投入的资金往往要用15年的时间才能收回。
为了保住全球第一大药厂的地位,辉瑞不得不借助外部并购来维持公司的增长。在看到Lipitor的强劲表现后,辉瑞1999年通过873亿美元并购华纳兰伯特而获得该药的全球独家商业权利。但是Lipitor的强劲表现反过来又加重了辉瑞保持公司业绩增长的负担。因为Lipitor终有专利到期的一天,辉瑞现有的产品管线中却很难再出现第2个Lipitor,该如何弥补这近130亿美元的缺口?
接下来的事情相信大家都比较了解了,辉瑞2002年与Pharmacia达成了643亿美元的并购协议,2009年以642亿美元收购了惠氏,2015年先是以170亿美元收购了Hospira,之后又以1600亿美元收购了Allergan……被“增长”绑架以后,辉瑞在并购的道路上根本停不下来。
类似的情节还会在其他生物制药公司身上重现吗?我们不妨来看看Gilead。Gilead在2005年的总收入不过20亿美元,但是到2015年Gilead的总收入已达320亿美元,成为全球TOP10的生物制药公司,这种增速较辉瑞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你敢保证Gilead还能开发出第2个类似Sovaldi和Harvoni的神药吗?Gilead现有的管线产品似乎也很难让公司维持过去10年的增长势头。特别是在丙肝市场将遭遇AbbVie和默沙东的两面夹击,Gilead 2016年能够实现怎样的业绩也还很难说。
Gilead该如何增强投资人对公司业绩增长的信心呢?辉瑞的经验是否值得Gilead考虑?考虑到生物技术公司的股价在过去几个月普遍出现了明显的下跌,一些优质标的对Gilead已经非常具有吸引力,Gilead会果断出手发起类似Pfizer-Allergan的大交易吗?
Gilead在2011年通过110亿美元收购Pharmasset获得了神药Sovaldi,进入了疯狂扩张期。可惜好日子总是那么短暂,Gilead也开始为如何保持增长而夜不能寐,一旦效仿辉瑞开启并购模式,还能停下来吗?至少辉瑞已经深陷其中不可自拔了……
本文作者John LaMattina曾担任辉瑞研发总裁!
—【医药魔方】—
以数据揭示医药行业
| 有理 · 有据 · 有身段 |
体验药品数据 点击“阅读原文”
订制数据服务,hi@pharmcub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