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佳士得“开元大观”里的官窑牡丹式洗(细图研究)

云破楼 黄骥 古玩元素网 2021-01-12

关注"古玩元素网"-微信号:shgudong带你进入古玩行!

 

 香港佳士得30周年大拍,推送出一批重量级标的,我仍然只关注其中的一件,就是宋官窑牡丹式洗。

   宋官窑、哥窑的地位与重要收藏价值,已经没有必要赘述。我为何关心这件牡丹洗?因为透过这件器物,折射出传统宋官哥研究与鉴赏中老生常谈的问题————“官哥不分”。



南宋 官窑牡丹式洗 Sir Alan and Lady Barlow旧藏


我解读的“官哥不分”

 

   “官哥不分”这个说法,最初可以追溯明万历十九年本,高濂的“遵生八笺”。高濂的原文,已广为传播,并反复被古今,中外学者解读,这里我不再重复引用,只谈谈我的认识。


宋 粉青釉官窑花盆 北京故宫藏


宋 粉青釉官窑圆洗 北京故宫藏

   在“遵生八笺”中,高濂把官、哥二者密切联系在一起,打断骨头筋联筋的,是胎土。两者都取材杭州凤凰山。就好比现代DNA亲子鉴定一样,胎土,就是鉴别瓷器窑口的DNA,既然两者都用杭州凤凰山紫金土烧,那么它们就是同源。高濂试图从釉色、纹片的异同,来作为定级划分官窑品质的依据。如釉色,有三等,一等粉青,二等淡白,三等油灰。再有开片,一等冰纹鳝血,次等梅花墨纹,末等细碎纹。又,纹片的形态,也被他用作区分官哥窑,如官窑纹片如蟹爪(是否暗示官窑是沿着北宋官汝的品级来烧造?),哥窑纹片为鱼子。


宋 粉青釉官窑香奁 示多重冰裂纹 北京故宫藏

   好古的乾隆皇帝,在鉴赏、御题清宫典藏传世官、哥作品,似乎也难以完全区分二者,难怪台北故宫余佩瑾博士把乾隆的鉴赏观,定为“官哥不分”。不仅华人学者,西洋陶瓷大家,也持有相同态度,如霍浦孙、大维德。现代西洋学者,都把官哥窑简单归入官窑(Kuan ware)。

  现在我们知道,釉色、纹片与龙窑中的温度、气氛、位置密切关系。同一胎土、同一釉水,因为窑内位置、温度的不同,会烧出不同釉色与纹片。所谓粉青,即高温还原,月白、灰青,即中性焰烧成,如氧化,则为米黄色。纹片的疏密、形态,也与胎、釉的膨胀系数关联。因此,从釉色、纹片来区分官哥二窑,有一定难度。这也是“官哥不分”大行其道的原因,官哥果真难以区分?我看不是,因为从传世官窑、哥窑作品看,二者还是区别显著。官窑主流色调为粉青,纹片自然,多为二层、三层冰裂,不着重表现纹片而淡化釉色。反观哥窑,釉色以灰青、月白、米黄为主流,不重釉色而重纹片,除了人为着色,更充分利用胎釉膨胀系数原理,同一器物,胎骨不同部位厚薄不同,精细修胎,使其产生稀疏与密集交错的纹片,韵味十足。因此,我认为哥窑源自官窑,但在艺术表现上独立分化,放弃釉色而突出纹片,是官窑系统中开发的新品,因为人力成本更高(纹片着色),故产量稀少。有观点认为哥窑最初是烧坏的官窑,再次加工,以达到入贡标准,或哥窑属于民窑,是凤凰山私窑产品。从传世哥窑的精制程度、老虎洞窑址大量烧坏的陶片、残片考量,并不支持此说。最后,如何区分典型官窑与典型哥窑?


实战技巧:釉色粉青、纹片稀疏(即大开片)、自然者为官窑;釉色灰青、米黄,突出表现疏密相间的黑色、黄色纹片,器物内外纹片着色没有断续者,为哥窑。此外,还有一部分作品,釉色呈粉青、月白,器物纹片局部黑色或黄色,局部冰裂,对这类官哥容易混淆,特征不分明的作品,传统上视作“官哥不分”的作品,我个人倾向划入“官窑”。因为粉青,始终是宋庭烧瓷器替代玉器,追求青玉的高层定调。

关于牡丹洗的介绍

   明,屠隆在『考槃余事』“笔洗”条,记载有“陶者有官哥圆洗,葵花洗、磬口洗、圆肚洗、四卷荷叶洗、卷口蔗段洗、长方洗。”



南宋 官窑牡丹式洗 北京故宫藏


南宋 官窑牡丹式洗 大维德藏

   牡丹为中国国花,最早可追溯至『诗经』,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东晋顾恺之的名画洛神赋中已经出现牡丹的形象、唐诗中大量涌现以牡丹为主题的作品,刘昱曦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化浓,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等千古绝唱描述了唐代牡丹的盛况。宋人对牡丹推崇备至,成为上至皇室下至全民皆动的盛况,牡丹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层,牡丹风尚超过了唐代。正是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宋官、哥窑牡丹洗这样的神品,继宋元后,又成为明代文人案头的心爱之物。

  因而,牡丹洗,是为官、哥窑文方案头的重要制式,不论官窑或哥窑,形制、尺寸、基本都取此样式。但二者略有不同。



南宋 哥窑牡丹式洗 大维德藏 原配木坐 为明人旧藏

   官窑的标准是:口沿呈八瓣至十瓣牡丹花形,移口窄边,浅壁,器物内底突起,外底上凹,裹足支烧,底有六枚或五支钉痕(偶有八枚者)。器物高度区间:三点四-三点七公分,口径:十一点一-十二点一公分,底径:八点四-九公分。

    哥窑就比较多样,有大小二式,大式口沿呈牡丹花形,分十六瓣,移口窄边,浅壁,裹足支烧,支烧分二到三层,二层者,外周六支钉,中心一支钉;三周者,外周六支钉,内层三支钉,中心一支钉。器物高三点八-五点二公分,口径十五-十六公分,底径十一到十三公分。小式,牡丹花口沿分八到十瓣,移口窄边,浅壁,裹足支烧,底有五枚或六支钉痕。器物高二点八-三点五公分,口径九-十一点六公分,底径七到九公分。



宋 米黄釉哥窑牡丹式洗 台北故宫藏




宋 灰青釉哥窑牡丹式洗 台北故宫藏



宋 灰青釉哥窑牡丹式洗 北京故宫藏



宋 米黄釉哥窑牡丹式洗 北京故宫藏

  就器型学考量,官窑的制式更为统一。

  

宋哥窑牡丹式洗标本的观察

     我通过仔细上手研究圆明园出土的,原属清宫旧藏的传世宋哥窑牡丹式洗标本,发现,此类作品,制作尤为考究。器物胎骨为黑色,为杭州凤凰山陶炼精细的紫金土。器物修胎极为精制,仅在器物靠近底部略厚,器底、器壁、口沿均薄,口沿削切尤为仔细,口沿部削薄,但与器壁过渡自然,形成柔美的线条。正因为口沿经过精细削切,上釉时,釉汁下淌,才会形成高濂所谓的“紫口”。器底上凹,支烧,标本留有支钉痕一个。厚胎薄釉。釉色,自然光下呈为灰青色,灯光下呈灰青略泛米色。釉表布有大小、疏密相间的黑色纹片,即“铁线”。纹片表现格韵有致。30倍放大镜下,釉中满布致密小汽泡,开片有明显人为着色痕迹。




宋 灰青釉哥窑牡丹式洗 标本 圆明园出土 JHM collection



宋 灰青釉哥窑牡丹式洗 标本 圆明园出土 示纹片染色痕迹 JHM collection


清仿作品

  宋官哥窑这类牡丹式洗,明清景德镇御窑也仿烧很多。其中以盛清三代仿得最好。但清仿品,虽能临摹器物釉色、开片等皮壳特征,甚至考究得作品,也有支钉,但究竟胎骨不是取自凤凰山,故胎骨略厚,上手感沉重,没有宋代作品胎骨坚硬但份量不重的感觉。



清 18世纪 仿米色哥窑牡丹式洗 JHM Collection


收藏与拍卖情况

    从收藏宋官、哥窑的主要单位看,就存世数量,通过公开发布文献,台北故宫官窑牡丹式洗藏有13件(其中归入修内司窑五件、郊坛下窑七件),哥窑有7件(其中大式2件,小式5件)。北京故宫藏有官窑牡丹洗3件,哥窑牡丹式洗6件。大维德基金会有3件。

   私家收藏看,伦敦东方陶瓷学会1952年汝、官大展,展出3件官窑牡丹式洗,分别为No 67Sir Harry and lady Garner藏),No 69Mrs AlfredClark藏)和No72(Sir Alan and Lady Barlow藏)

另,Frederick M. Mayer藏有一件哥窑牡丹式洗(Lot 60,原名“官窑青磁小皿”),在伦敦佳士得1974624日拍卖。



宋 米黄釉哥窑牡丹式洗 Frederick M. Mayer藏 伦敦佳士得1974年6月24日春拍 Lot 60

   仇炎之旧藏有一件哥窑牡丹式洗(Lot 289,原名“宋哥窑灰青釉铁线细片牡丹形洗”),于香港苏富比19801116日仇炎之专场拍卖(第二部分)。



宋哥窑灰青釉铁线细片牡丹形洗 香港苏富比1980年11月16日仇炎之专场,Lot 289

  伦敦苏富比19841111日,拍过原属Riesco旧藏的一件哥窑牡丹式洗(Lot206,原定官窑,实际属哥窑),后在2003年伦敦苏富比612日再次出现(Lot 104)。



宋 灰青釉哥窑牡丹式洗 Riesco旧藏  伦敦苏富比1984年11月11日,Lot206

  再有纽约苏富比2006330日拍卖过一件官窑牡丹式洗 (Lot 30),此洗最初曾在伦敦东方陶瓷学会1952年汝、官大展的展品中展出,展品72号,为Sir Alan and Lady Barlow旧藏。


宋 官窑牡丹式洗 伦敦东方陶瓷学会1952年汝、官大展 展品72号,Sir Alan and Lady Barlow旧藏





同一器物,纽约苏富比2006年3月30日春拍, Lot 30 


开元大观里的官窑牡丹式洗

 

  此次佳士得开元大观里的官窑牡丹式洗,为第二件伦敦东方陶瓷学会1952年汝、官大展的展品,原为第67号,属于Sir Harry and lady Garner旧藏。图录原文描述为

Kuan ware saucer dish with fluted sides, the concave base with sixspur marks, the exterior and interior with ash-grey crackle. 13thcentury.

“官窑牡丹式洗,器底上凹,具六枚支钉,内外具烟灰色开片。13世纪。”




开元大观里的官窑牡丹式洗 Lot 3126


  原文描述过于简单,从实物看,器物为标准十瓣牡丹花式洗,裹足,底泥有支钉六枚,露出黑色胎骨。釉色为灰青色,更偏重粉青,其中器外侧具“金丝”纹片,内侧器底开片为冰裂,靠近口沿部略有纹片略成黑色。总体上,纹片表现自然,没有哥窑那种刻意着色以表现开片。因此,把它归入官窑更合适。

 

结语

 

  我分别从“官哥不分”、宋官哥牡丹洗器物介绍,国内外重要收藏概况及重要拍卖记录,介绍了此次佳士得开元大观里的官窑牡丹式洗。从存世数量,拍卖记录看,官窑牡丹式洗都属于存世少,拍卖少见的神品,且传世大部分作品,均为故宫收藏,私家收藏、流传的非常罕见。此件标的,会有怎样的结局?

  61日,让我们拭目以待。


人物简介:

黄骥

伦敦东方陶瓷学会会员

Member of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OCS)

版权声明:本文由转载微信:云破楼   作者:黄骥,为古玩元素网合作方之一,其他同行转载请联系我们,否则一律投诉到底!


如果您欣赏黄骥老师,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云破楼黄骥老师的作品(前提:国宝帮勿扰)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此文!

也可关注我们的微信号:shgudong 阅读更多精彩的文章。

参加拍卖加微信:guwanyuansu

手机:15201921803(微信)

全国热线:400089788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