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皇家寺庙地宫被挖开,佛教绝世珍宝重见天日!


关注"古玩元素网"-微信号:shgudong带你进入古玩行!

请在wifi环境下播放

如暂时网络不好,请先收藏

中国皇家寺庙地宫被挖开,佛教绝世珍宝重见天日!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327cd7z9l&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七宝阿育王塔      北宋      国宝级文物

高1.2米,宽0.4米



2008年11月22日,经过997年厚重的历史尘封,北宋金陵长干寺七宝阿育王塔从铁函中缓缓升起,出现在21世纪人们的面前。该塔盛世重辉之后,其高大雄浑的身姿,精美丰瞻的图案,以及七宝随身、遍体金光的华贵风采,无不令人感到叹为观止。更为重要的是,塔内还瘗藏有如来真身“感应舍利”和佛顶真骨,以及以金棺、银槨为代表的大量珍贵的供养器物,在海内外文物界、宗教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座七宝阿育王塔被当之无愧地尊称为“塔王”。


七宝阿育王塔高1.2米,宽0.4米。塔身内部以檀香木作胎,外部用银皮包裹,表面鎏金,并镶嵌水晶、玛瑙、青金石等宝石。塔分为盖和身两个部分,塔盖中间为塔刹,刹顶为球形宝珠,刹上有五重相轮。塔盖四角有形似花叶张开的“山花蕉叶”,每座山花蕉叶与塔刹之间都有链条相连,链下悬挂着风铃。四座山花蕉叶外侧共有19幅画面,讲述了佛祖从母亲右肋降生,出生时七步生莲、双龙灌浴,削发出家、菩提树下觉悟成道、鹿野苑初转法轮、示寂涅槃的故事,表现了佛祖释迦牟尼从诞生、出家、苦修,到觉悟、传法、涅槃的人生过程。而塔身是四幅大型佛祖本生变相,塔身的铭文说明,它们分别描绘了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大光明王施首、尸毗王割肉贸鸽、须大拿王布施的场景。传说佛祖于今世之前经历过无数次生命轮回,无论为人还是为动物均舍身向善,这四幅变相即截取了佛祖前生的四次壮举,这些图案传递的是历劫求道、度己度人的佛教精神。整座塔上下满饰姿式各异的佛像,以及护法神器——金刚杵,塔身四隅各设一只站立的大鹏金翅鸟。


阿育王塔外部还錾刻有20条铭文,除“皇帝万岁”、“重臣千秋”、“天下民安”和“风调雨顺”四字吉语外,主要记述捐赠者的身份、姓名、捐赠物品及种类,以及打造变相等内容,例如塔刹根部錾刻的铭文为:“扬州仁曹坊浦宅女弟子刘氏一娘,舍银玖两叁分打造相轮,并钱壹贯文省记。”而塔座顶面两处椭圆形的开光中,錾刻了上百字的铭文,记载了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在演化大师可政、守滑州助教王文、会首张重旺等人的倡导募化下,众位施主捐舍银一百二十二两、金二两八钱半、檀香七斤、大圣七宝念珠,以及水晶珠宝等物,聘用扬州工匠朱承信等人打造七宝阿育王塔的事迹,这对了解七宝阿育王塔的建造过程提供了关键性的史料。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即公元1011年,著名高僧可政大师在宋真宗的支持下,于长干寺原址重建寺院和九级宝塔。他还通过民间集资的方式,制作了七宝阿育王塔,专门用于供奉佛顶骨舍利。北宋重建的长干寺不久宋真宗赐额“天禧寺”,存在了很长时间,在明成祖永乐六年不幸毁于一场大火。四年之后,雄才伟略的明成祖朱棣为了纪念其母亲,下令在原址上,修建了大报恩寺。大报恩寺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皇家寺院。它存在了四百多年,清代咸丰年间毁于太平天国兵火。


七宝阿育王塔,它是目前中国境内出土的体积最大、工艺最复杂、制作最精美的鎏金阿育王塔,是中国艺术宝库中极为珍贵的佛教艺术品。


水晶球        北宋


琉璃净瓶       北宋



蕉叶文水晶杯        北宋        国家一级文物



 水晶是一种无色透明或半透明的硅酸盐矿物晶体。其成分为二氧化硅等,其硬度不低于摩氏七级,故雕琢难度较高。水晶清澈玲珑,兼有玉石相亲之雅。又因其莹如水、坚似玉,在古代被认为是玉的别属,所以有“水玉”、“水精”、“千年冰”、“玻黎”等许多名称。相对于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玉器文化而言,水晶以其晶莹剔透的物理属性,自古以来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至东汉佛教传入我国以后,水晶饰物则被赋予佛教的神秘色彩,更成为善男信女佩带之信物。《山海经·南山经》中云:“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猿,多水玉”,晋·郭璞注:“水玉即今水精也”水精即水晶。《涅磐经》卷九云:“譬如明珠置浊水中,以珠威德,水即为清。因此佛教徒常以佩戴水晶来比拟洁心。”《法华经·序品》有云:“持净戒犹护珠”,由于水晶在佛教教义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2008年,经过千年的历史尘封,北宋金陵长干寺地宫七宝阿育王塔从铁函中缓缓升起,展现在人们面前。塔内瘗藏有如来真身舍利,和佛顶真骨,以及大量珍贵的供奉器物。其中就有一件蕉叶形水晶杯,高4.2厘米、长18.7厘米、宽7.1厘米,水晶质,椭圆形杯,侈口,浅腹,通体光素,器形宛如蕉叶,叶脉疏朗,口沿一侧扁扇形柄,器口镶银鎏金包边。此器用整块莹潔的水晶碾磨而成,光亮澄澈,具有玻璃般的透明度,基本不做过多的细部装饰,恰如其分地呈现了符合宋代注重形神勾勒的简朴玉雕风格。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称,水精为七宝之一。水晶会闪射神奇的灵光,可普度众生,于是水晶被尊崇为菩萨石。七宝指的是砗磲、玛瑙、水晶、珊瑚、琥珀、珍珠、麝香等。不同的经书所译的七宝各不尽同,七宝象征着高尚、纯洁、坚毅、安祥、富足、康健和圆满,又代表着觉悟和智慧。因此佛教信众常用七宝供佛可获无量功德。


  南京古长干里历史悠久,早在三国孙吴时期,在长干里就有了佛教的精舍。江南第一座佛教寺院建初寺就在长干里,实为江南佛教的发祥地。梁武帝时期曾对长干寺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大同年间(535—546年)梁武帝命令住在长干寺旁的数百户人家,献出宅地,长干寺因此新建了许多佛殿、佛堂,规模空前。隋唐年间,长干寺逐渐破败。唐长庆四年(824年)时任润州刺史的李德裕将荒废已久的长干寺阿育王塔地宫打开,从中发现了21枚舍利。李德裕将其中11枚迁往润州(金今江苏镇江市),在北固山甘露寺建造石塔供奉。北宋祥符年间,埋藏在长干寺地下的佛祖舍利经常显灵,演化大师可政在守滑州助教王文等人的帮助下重建长干寺,并建地宫瘗藏阿育王塔供奉佛祖舍利和佛顶骨,同时佛教信众供奉大量佛教器物。此件蕉叶形水晶杯就是当时佛教信众一同瘗藏在地宫中的一件珍贵佛教艺术品。


  宋代是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宋代所用玉材以和田白玉为主,还有水晶、玛瑙等,经过五代十国漫长的玉器生产低潮之后玉器生产骤然升温,国家的统一带来了文化经济的繁荣,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代玉器的空前发展。这时,民间玉雕行业初具规模,玉器市场应运而生,汴梁(今开封市)、扬州、杭州都出现了专门经营玉器的店铺。宋代玉器世俗化的倾向与民间玉雕的兴起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休戚相关的,民间玉雕主要的消费对象已不完全是皇室贵族,也不完全是士大夫阶层,还有对玉器、水晶十分迷恋的普通百姓。从现存的水晶饰品来看,它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玉材的一种。水晶饰品的制作工艺与玉器碾琢工艺相同,也就是说用制玉的工艺制造水晶器,所以它与玉器有着不解之缘。宋代佛教也大量使用水晶制品,如阿育王塔塔身就用大量水晶珠镶嵌,地宫同时也出土有水晶球、水晶葫芦、水晶念珠等。


  蕉叶纹水晶杯用整块优质天然水晶制成,是南方地区考古发现的宋代水晶制品,甚为罕见,体现了宋代玉石制作工艺的高超水平。


鎏金银净瓶         北宋




鎏金莲花宝子银香炉        北宋

 

造型像是一朵横置着的莲花,银质长柄上,莲花、莲蕊、莲叶、莲实以及枝茎一应俱全。其中最大的一朵莲花,实际上是一个呈花瓣形的炉形容器,而尾端较小的莲蓬,则是另一种叫“宝子”(专门放香料)的容器,另一朵莲花上还有一尊小佛像,是典型的宋代所用手炉。



金棺银椁       北宋      国宝级文物


2008年7月,南京市博物馆在大报恩寺遗址发掘清理一处塔基和地宫遗迹。根据地宫内出土的《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碑铭,确认该塔基和地宫是宋代大中祥符四年修建的长干寺建筑遗存。据碑铭记载,地宫内瘗藏有感应舍利十颗、佛顶真骨及诸圣舍利。这些舍利“内用金棺,周以银椁,并七宝造成阿育王塔以缄藏焉”。2010年6月,瘗藏舍利的金棺银椁在南京古刹栖霞寺盛世重光。尘封千年的佛家珍宝再次让世人震撼。


  银椁长18.2、宽10.5、通高19厘米,整体上可分为上椁、下座两大部分。上部的椁呈棺状,一端较高,一端略低,有盖有体。盖顶有五个折面,上面錾刻装饰莲花、凤凰、人面鸟身的妙音鸟(迦陵频伽鸟)等精美、复杂的纹饰;椁盖的两个端面皆浮雕出门楼的造型,包括屋檐、檐下的斗拱,以及檐上围绕的如意祥云等。椁体为长方形,两端面与顶盖的纹饰相接,錾刻出两扇门的形象,门上装饰柱剑而立的门神图案。两个侧面的中部亦为门神,门神两边为手持笙、笛、排箫、竽等各种乐器的伎乐神。银椁的下部为长方形须弥座,须弥座的上、下分别有两层和三层出涩,其中下部的第三层出涩装饰为一圈仰莲瓣,而上部的两层出涩装饰为仰覆莲瓣。须弥座中部的束腰部分共有八个壸门,内饰莲花。该银椁实为鎏金银椁,在底座仰覆莲、壸门,上部的门楼、门神、伎乐神等关键部位施以鎏金,形成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装饰效果。


  银椁内藏一只纯金打造的金棺。金棺的形制与纹饰与银椁类似,长13.1、宽6.3、通高7厘米。盖顶面五折,上饰莲花、凤鸟,两端也各饰一只凤鸟。棺体两端各饰两位柱剑门神,但两侧面各饰三位伎乐神,手持的乐器增加了唢呐、拍扳等。佛顶真骨即瘗藏于金棺内。


  另外在七宝阿育王塔内最底部又发现了第二套舍利容器,依次为漆函、银函和鎏金银函。漆函正方形,通体髹黑色漆,显得庄严肃穆。漆函内的银函,方形盝顶,边长14.5、通高13.2厘米。盝形函盖的顶面浮雕双龙戏珠,四个斜面上各饰双凤,八凤呈祥函而四个立面各饰三只双头金刚杵,杵心处以莲花为饰。函体四外壁的中心皆饰一尊佛像,结跏趺坐于一朵莲花之上。函盖与函体还以缠枝卷草做为底纹。银函内再盛放一只银鎏金小函。此函为正方形,边长7.7、高5.7厘米。函盖顶面中心饰四朵缠枝莲花,围以菱形边框,四角各饰一朵折枝莲花。函盖四边立面上各饰一只双头金刚杵,杵心为莲花。函盖有纹饰处皆鎏金。函体四外壁亦饰金刚杵,但素色无鎏金。此金函内藏有诸圣舍利。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经六朝、隋唐时期的发展,逐渐形成汉化佛教,对于佛舍利的瘗藏、供奉亦逐渐形成固定的模式。一般均有石函、铁函、银椁、金棺、琉璃瓶等层层套装;金棺、银椁外有的还用锦缎包裹。这次长干寺地宫出土的金棺银椁等瘗藏舍利的容器,对于研究宋代金银器制作工艺、佛教艺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银椁底部刻有铭文,有“大卿施护佛顶骨”的字样,记录了佛顶骨舍利是施护捐赠的。据史料记载,施护是印度人,他于公元980年,从印度来到中国弘法,当时的南京被称作“昇州”,是中国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施护除了携带大量的佛经以外,还将珍贵的佛顶骨舍利带到南京,并最终供奉于在长干寺地宫内。


鎏金银香薰       北宋       国家一级文物


盛放香料的鎏金银香薰 装饰有卷草、莲花及凤鸟纹,顶部还带有鎏金拉环,便于提放、开启。




版权声明:腾讯视频-趣闻实录  探秘时刻+一介布衣新浪博客由古玩元素网编辑,同行转载请署名版权及古玩元素网整理编辑!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此文!

购买古董、参加拍卖、鉴定等服务

添加微信:15201921803(微信号:guwanyuansu)

 广告合作:13641627067(同微信) 

关注订阅古玩元素网,扫一扫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的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