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退网后,「交个朋友」创始人黄贺说,我们今年要翻倍
交个朋友科技公司(以下简称「交个朋友」)的创始人黄贺先生像个大学生,接受采访那天,他戴个棒球帽,和在直播间带货时一样,脸上在任何时刻都挂着笑容。
两周前,罗永浩宣布退网,转型成立AR公司;刚过去的618,「交个朋友」从2021年抖音直播带货榜第3名下降到今年的第5名。但黄贺强调,自己并不看重每日单场GMV,「交个朋友」拼得是稳定输出,「我们每周、每月以及每年在抖音直播带货GMV都是第一,而且每天基本都是前三。」黄贺告诉《案例》。
这是罗永浩退网后,黄贺首次对外发声,回应一切质疑,他一再说,对「交个朋友」来说,罗永浩走了,但没完全走。他依然是公司主播,时常会飞去杭州,回到交个朋友直播间。
但对大众而言,「罗永浩」就等于「交个朋友」。
没有了大主播怎么保证GMV?在直播这个以个人IP强主导的行业,「交个朋友」能否把「罗永浩」的流量转化为公司品牌?更进一步说,在个人IP极其脆弱的当下,像「交个朋友」这样的头部直播公司是否要做「品牌」升级了?
面对以上问题,黄贺异常自信,这位90后创业者做过空乘、锤子科技的产品经理、映客的商业化负责人,两年前,以0经验闯入直播行业,最忙时,还和同事草威写了一本介绍球鞋文化的书。
有趣的是,这本书也是在老罗的全程参与下完成的。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老罗写道:「站在抱着它喜笑颜开的黄贺和草威的身后,我心中充满了隔壁老王般的复杂感受,嗯,不管它是谁的吧,我祝它前程远大,风光无限。」
文|王半仙
监制|鲁韵子
视觉|依洁
Q:什么时候开始着手准备老罗不在直播间这件事?
之前我们就有想怎么承接罗老师的流量。在我和朱萧木之外,还选拔了几个主播来做罗老师的搭档,帮他分担。随着时间推移,罗老师中途上厕所的时候,观众也不会掉线离开,其他主播也能正常卖货,但我们迟迟不敢去试罗老师不来会怎么样,直到有一次机缘来了。
Q:是2021年9月你和罗永浩在福建被隔离14天那次吗?
不是,比这还要早,在2020年。
正好是周六一个很重要的场次,罗老师吃坏肚子了,肠胃炎,在医院打点滴。半小时就要开播了,怎么办?那时我们还是一周一播,商家把货都备好了,你不卖人家就要多放一周。
我就硬着头皮上,我、朱萧木、李正(交个朋友选品经理)三个人播。上来之后确实人数比平时大概少了一半的样子,但是销售额也还不错,大概是平时罗老师的七折。从那时开始,就觉得好像罗老师不在,只有我们自己播也是OK的。
后来我们做了一个尝试,比如说罗老师晚上播7点到10点,三个小时,那10点到12点的两个小时就我们来播。
一开始大家会问:你们是谁,我要找罗老师。但慢慢大家就习惯了,认可了。因为他们发现即便从我们这买东西,出现问题之后客服还是第一时间给你解决,没什么区别。
随着播出频次越来越高,我们4个人也顶不住了,就慢慢变成10个、20个人,现在加起来已经有了40多个主播,后来的一些主播的转化效率也还行。因为我只需要一个形象不错,口条也不错,能够代表「交个朋友」品牌的职业主播就可以了。
Q:罗永浩的退出时间为什么定在今年6月?
这是早就计划好的,第一是罗老师到后期基本上一个月最多3次或者4次直播,占销售额的比重也不到5%。这种频率维持了半年多,我们觉得在销售额上的影响很小了。第二是他AR项目刚好在这个时间点启动。
外界有很多解读,说有其他人出了意外,老罗退出这步走得很妙。我要再解释一下,罗老师的退出和外界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巧合,我半年前就预热过这个事了。而且罗老师是退出管理层,不是退出了整个直播带货。
Q:也就是说罗永浩离开这件事,你们早做好了准备?
我也不能吹牛说我们有先见之名,说我们从第一天开始就想着机构化,因为最开始我们也和别人一样,就是一个类似网红工作室的东西,不过我们主播一直是在说「交个朋友直播间」,而不是「罗永浩直播间」。
但做着做着就发现很多问题。第一是罗老师的精力和体力不允许我们每天做直播,像头部那两个大主播,全年都休不了几天,真的是超人。另外,老罗也有企业上的事情,没法全身心投入。
另外一个,直播这个事越往后做,就是一个拼人效的事——选品如何系统化,合同如何流转,资质如何审核,售后如何确认。我们要让直播变成个正常的业务跑下去,就要把罗老师的IP转化为公司组织架构,让更多人承接流量。
罗老师精神的延续,我们觉得是可以量化的。整个直播间的风格态度,罗老师就是一股清流,我们会延续这个风格,不会让因为这个风格爱上我们的人离开。
过去半年多,罗老师直播时长不到公司总直播时长的3%,但我们的销售收入和利润还在增长,这在全靠大网红、大主播支撑销售的直播电商行业里应该是绝无仅有的。由于种种原因,这个行业的大部分机构只会做个人品牌,不会做公司品牌,而我们算是一个基本成功的转型尝试。
Q:怎么理解你强调的「清流」风格?
我们整个团队做事情有怀疑主义,不是别人说怎么做就怎么做。
你看很多直播间都是嘈杂的音乐,烦躁的氛围,再加上一种紧张抢购的感觉,像在大卖场一样。但我们从第一天就不是叫卖式的直播,而是娓娓道来、非常得体地介绍这个产品。
另外我们会不断想怎么做升级。比如我们是直播间里第一个做分机位的,原来别人直播全程都是一个镜头。我们介绍刚泡好的螺蛳粉还会增加垂直视角。我们还是第一个做演示区的,上产品的时候切机位让主播过去。
我都没想通,怎么以前那些主播现金流、利润这么好,却不肯花精力来迭代设备和演示方式。那我们作为新入局者,肯定要做得更好。你要仔细追溯的话,会发现在直播行业有很多是从2020年4月1号才产生的一些变化,我很自信这是我们带来的改变。
Q:大众对「交个朋友」的信任更多来自老罗个人极高的要求,这是他为交个朋友带来的精神溢价,接下来怎么保证延续好?
罗老师确实有他的坚持,比如直播时,卖的东西必须和准备的样本一致,如果今天卖的是三种口味,其他主播缺一种口味也能卖,但罗老师就不行,我们都能理解。这不是无理取闹。每次跟罗老师的直播,就像对我们的一次考试,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高要求,才能把我们团队训练得像一支铁军。
我以前做过航空业,航空手册有厚厚的一本,比如不能吸烟、应急出口怎么打开、椅子小桌板的调整,这后面都是一次次血淋淋的事故。我们这也是一样,只要出过问题,都要变成流程和标准的一部分。每次有问题出现,我们都会把它放进流程规范里。
Q:以前很多品牌找「交个朋友」都是冲着罗永浩的名气,后面怎么办?
我觉得是一个稳定的渠道。
打比方说抖音某明星大V,品牌上一次他的直播能冲个100万的销量,但我们直播间可能只有20万,但你想想,这个大V一个月才做几次,你可能碰巧就上那么一次,但我们能让你一周上2次,时间足够长、坑位足够多。
「交个朋友」就像商家的旗舰店、团购、私域一样,能够通过计算产生稳定的收入。
我们都做过企业,那种短时间靠营销搞出大销量的,要么是在融资,要么就是做宣传,但这个东西不是持续的,每个企业都想有稳定的直销。
Q:618当天抖音带货榜你们排第五,东方甄选是第二,这是你们躺平的原因吗?
不是,我不做618纯粹是因为流量太贵。比方说平时流量能支撑1000万,但由于618,京东、天猫、得物等等都要从抖音引流,势必造成我的流量少了,那我还要花数倍于平时的钱去买流量干嘛呢?无非就是证明行业地位呗,但那就是临阵磨枪。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我希望我们的模式是持续不断的,不光6月好,7月也好,不能618把消费力集中释放了,后面整个大盘都不行了。
Q:去年交个朋友GMV是50亿,你说过要一年以内GMV翻倍,能实现吗?
我们有13个垂类号,比如生鲜有两个号,酒水有两个号,面向不同的人群。这些号是跟主号拆分运营的。我们主号主播去垂类号播,也都是单独算成本的。然后每个号都要独立负责盈亏,独立结算,现在光北京矩阵号的人加起来有三百多,并且号和号之间也会比拼。
我们相信抖音直播未来的机会在垂直细分的专业领域。
当人效、收支没有达到一个拐点的时候,这个模式是可以不断复制的。到了某个点整个盘子增量开始下降或者说提升不明显,我也会停止。
Q:你是基于哪些原因,决定开新矩阵号的?
大盘涨得好。
这什么意思?就是你只要跟着大盘别掉队,就能涨。比如大盘里突然长出来一个类目,比如珠宝、手表之类的,那我就可以开一个类目。
跟着大盘走,一般不会错的。
Q:意思是所有的品类你们都能做成吗?
不能这么说。首先我们每个品类做得都还可以,但是相对其他MCN机构,我们有做得特别好的品类。比如说服装,在我这占了一半;比如说虚拟类目,就是旅游套餐、机票、体检券,在我们之前,没人卖过。还有就是科技相关的,我们都是理工出身,知道每个家电背后的黑科技是什么,头部也没我们卖得好。
还有就是酒水,在我们之前没人卖得好,我们不止讲工艺,还能教你酒杯怎么拿,身体的倾斜度,这都是我们开拓的新场景。
Q:你们想做好一个新品类就能做好一个新品类?
这么说太装了,但事实上就是这样。我们几乎没有做得差的品类。
Q:很多品牌在扩张的过程中会面临失控,损害品牌形象,你们怎么控制?
我们坚持用自己的方式,不会把「交个朋友」这个号给包出去。另外我们开号一定要严格按照SOP来。
Q:你说的这些只适用于抖音吗?
我们跟抖音是血浓于水的关系,关系实在太好了。
Q:「东方甄选」最近很火,很多人拿「交个朋友」对比,你怎么看?
我不想蹭热度,也不要拿来比,他们才刚开始,想要维持流量,靠的是很强的供应链、售后能力,还有各种背书。他们现在有点像「交个朋友」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是机构化的路子,他们的供应链有一部分还是杭州尽微(交个朋友供应链合作公司)提供的服务。
Q:交个朋友如果作为一个直播品牌,一个机构化品牌,竞争力体现在什么地方?
现在最核心的业务是直播,现金流很好,但相对来说,的确壁垒性没有那么强,我们希望在现在还比较好的情况下,把其他业务慢慢变成壁垒。
比如说我们供应链的沉淀—信息系统,可能现在收益不多,但以后它能够帮我分销到更多达人里面,走更多的流水。
再比如说代运营服务,这对品牌方来说是增值服务。未来你在我这播,我能把你在抖音的整个直播业务都承包了,这就是一个特别加分的项目。
还有广告服务,罗老师亲自出来给很多品牌打广告,做代言。我们帮品牌方在前期铺社交渠道,然后在我们的号或者别的达人给你直播,全网都能带量,感觉好像都在卖你的东西。
执行的整个case不比单独聊一次直播带货要性感得多吗?虽然现在收入少,但这是别的机构没法复制的。
Q:很多机构都有你这个规划,但最终没有一家完全跑出来,原因很简单,在快速扩张多业务并行下,组织能力也跟不上,你们是自己做还是从外面挖人?
事实上,我们确实挖了很多人,自己闷头干肯定是不行的。
举个例子,我们有个培训业务,本来打算两年前就开始做,但直到去年底才开始,因为团队里没人做过培训。刚好新东方有一些非常骨干的人出来了,他们很懂培训,我们很懂直播,就找了一个非常核心的人成为「交个朋友」的合伙人,启动培训业务。
我们的管理方式就是找到行业对标,看佼佼者是怎么做的,然后去学习模仿他们,最后就是不要参与太多。
Q:「交个朋友」希望塑造的品牌形象是什么?这个品牌对外到底要传递给用户一种什么价值感?
感觉说出来有点矫情,我们想做成类似「全家便利店」的感觉,你随时随地想找就能找到的一个温暖的港湾。
为什么我们现在做直播这么长,然后每个品类都覆盖,吃的喝的用的都有,就是因为只要你需要的地方我都能服务到你,就是陪伴的那种感觉。我们甚至想24小时直播,但后来凌晨两点半到六点这三个小时效率实在太低,就停掉了。
Q:要达成这个品牌价值感,除了必须要做的事,有什么是绝对不做的?
首先是主播,我希望交个朋友的主播是那种英国管家式的,不谄媚也不冷漠。所以那种一看起来就是尖嘴猴腮传销骗人的主播我们肯定不会选。第二是不要坑蒙拐骗的形象。第三是不要江湖气,不要套近乎,谁跟你是家人宝宝?
然后是选品,不做争议性的东西,比如说「生发」,有人说有用,有人说没用,那我们就不做,我不希望消费者买了之后被别人说你怎么买智商税,我们比较稳妥保守。
Q:你曾经说过要「做号不做人」,怎么理解?
我们不是要刻意压制主播,比如有个主播特别有人气,我说不行,你不能火,我恨不得每个主播都火。但我们会优先推号,而不是某个人。
比如说别的机构做美妆号,肯定挑个美妆达人,号跟达人绑得特别死。我们虽然也会找达人,但一定会配搭档,变成四五个人轮流播,任何一个主播走了也不影响,听起来是不是似曾相识?这就是我们大号的成功经验。
「做号不做人」完全是在追求企业运作的稳定化和效率化。
Q:除了可靠和温暖之外,你曾说过,还想让「交个朋友」的品牌有「酷」和「文艺」的标签,这个前后似乎不太一致。
我觉得品牌就是能够联合消费者一起完成一场局对吧?你要参与到消费者生活中去,「温暖」就是我们想提供一种无时不在的感觉。
但有时候想打动一些年轻消费者,你也要给他一些「酷炫、潮流」的标签,人有很多面,品牌也可以有很多面,我们肯定希望那些经常买球鞋的人能够来到我们直播间,至少让他们觉得交个朋友也有「年轻酷炫」的一面,不反感打开「交个朋友」。
Q:这个炫酷的标签跟老罗应该没关系吧?
你不能这么说,罗老师年轻的时候包括现在也都是很酷、很摇滚的。
《案例》原创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