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名家】这个人将“佛”画进了湘西山水,他的作品会说话~~
对
话
名
家
刘世树:团结报社社长、总编辑
彭奎华:青年画家
在吉首峒河花桥附近的“境然堂”,刘世树对话彭奎华。
刘世树:奎华,你好,因为工作与兴趣的原因,我一直密切关注着湘西的艺术与艺术创作,这当中,既包括一些年龄较大的资深艺术家,也包含诸多比较年轻创作活力十分旺盛的艺术家,你应该就是后者当中极富代表性的一员。我特意花时间认真欣赏了你的一些作品,非常不错。在湘西,有不少画家都以湘西山水为题材,你也是,不过,你的作品我感觉主要用“青绿重彩”来表现湘西的山水。
彭奎华:每个艺术家的风格都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个人的经历、学养与艺术取向上的差异。
我常常走在湘西的古寨村头、山岭、溪边,看到满山苍翠、飞瀑幽泉、丹崖碧树,湛蓝的天空与如银的白云,觉得只用水墨来表现,不足以表达所见到的一切。经过长期的写生、创作、思考,形成了“青绿重彩”的表现风格:先以水墨打底,后施以彩色层层叠加,使画面浑厚、灵秀,色与墨交相辉映。
刘世树:你的作品中给人以“清净、庄严、浑厚、灵秀”的感觉,特别是你的《祥云系列》作品,非常“空灵”,很容易让人安静下来,能做到这一点,在创作的背后是否有着不一样的故事呢?
彭奎华:是的,这跟我对佛教的研究有关,多年来,我一直在研究佛家思想,这些思想会影响我的艺术创作。
前一段时间我创作的“祥云系列”就是受到佛教敦煌壁画的启发——我把佛教庄严清净的庙堂正气融入到我的山水画创作中,让画面色彩艳而不俗,个性强烈。
佛家思想作为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的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对佛教经典和论著的深入学习与实践,我认识到佛教思想博大精深,特别是佛家的“菩提心”与“禅”,对我的创作影响非常大,我的作品也因此更为注重内在精神和画外之境。
刘世树:中国画如何在传统文化中吸收养料,继承发展,是一个一直在谈论的话题。感受得到你对传统文化的尊敬、坚守与吸纳,扎根传统文化,对于进入中国画的精神本质一定大有助益。
彭奎华:这一点,我感受很深,画画不单单是一门“技术活”,特别对于中国画来说,传统文化太重要了。比如,我们的古典诗词。很早,我们的古人就提出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是无声的诗,诗为有声的画”这样的理论。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此言不虚。诗词,已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诗、书、画、印”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时,中国画艺术魅力才能充分展现。所以说,中国画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底,去从事中国画创作,是注定走不远的。
刘世树:很有道理,诗词中的“诗意”让中国画更具艺术特色与人文关怀。将诗词融入画中提高了作品的品格,升华了画面的意境,这些优良传统,我们当代的画家们有责任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据我了解,你平常也写古典诗。
彭奎华:平常也写一些,不过,没有受过正规训练,写得不好。我念一首给你听听:
《古城烟雨》
烟雨春风二月花,雨带清香,风载云霞。
乾城处处染春华,古道长亭,墨客风雅。
风雨桥头百姓家,逝水东流,几度天涯。
人生如梦似飞花,且莫徬徨,白了芳华。
刘世树:“人生如梦似飞花,且莫徬徨,白了芳华。”——很好的句子,有意味。给我们介绍一下你学画的一些经历。
彭奎华:基本上是自学。小时候,是外婆激发了我对美术的热爱。外婆和蔼可亲、多才多艺,善长传统刺绣与工笔画。童年,外婆常常教我们剪一些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图案,有的像花瓶、牡丹,有的像荷花、小鱼,非常漂亮,在外婆的熏陶下,幼小的我开始对美术生发浓厚的兴趣。
真正接触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得益于我舅舅。舅舅毕业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吉首民族师范学校,他能书善画,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因为一段特殊经历,舅舅的精神受到了打击,时常神志不清,就在我家里养病住了几年。那时,我正上小学,在舅舅的悉心指导下,我初步认识和掌握了国画的一些基础知识与技法。而且经常参加州里举办的少儿书画大赛,且常有获奖。从那时起,我就暗暗立志,长大了要当一名画家。
初中毕业后,成绩不好,一门心思只想画画,那时很任性,家里人也管不了,我一度成了无业游民,现在想来,对那段时期的自己感到很惭愧。
刘世树:初中毕业后,没有继续升学?
彭奎华:是的,学校生活中断了。青少年时期思想比较动荡,对外面的世界有一种好奇与向往。于是独自一人,从吉首到泸溪至沅陵,由水路游历了沅江、洞庭、长沙、岳麓山、湘江和重庆。这段游荡的经历对我影响也非常大。我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丰富多彩,美丽壮观,这对后来以山水画作为主要创作题材,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后来,由于家里经济情况不好,不忍给家里父母造成压力和负担,十六七岁时开始了自食其力的打工生涯。打工很辛苦,但是每当休息,便会拿起画笔作画,一画画,所有的烦恼全忘了,感觉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
刘世树:的确,这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不过,苦难,是一所最好的社会大学,越不容易越可以看出你对艺术的执着。
彭奎华: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过着困顿的生活。直到1994年,我开了一家工艺美术广告店,生意还不错,生活上得到了很大改善。开店期间,我还认识了张雁碧、秦明道、田儒碧、张昌礼、曾令刚、钟启和等湘西书画界的前辈老师,也和王锡忠、苏高宇、徐锋这些兄长辈交往,他们对我有很多指点,让我受益匪浅。
2004年,我参加了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举办的一个高级研修班。其间,得到了黄铁山等艺术家的指导鼓励。记得那时,我每天都非常用功,努力作画,甚至吃饭、走路、睡觉都在思考怎样把作品画好。学习结束后,我更加坚定了走专业创作的决心。一回湘西,我就把生意不错的店面转让了,开始专门从事美术创作。
2012年,对我来说也非常重要。当年,我的山水画作品参加了由中国国家画院、河南省文联、荆浩艺术研究院举办的“荆浩杯中国画双年展”,并有幸结识了研究院秘书长苏勇军。在他的引荐下,我认识了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荆浩艺术研究院院长卢禹舜先生。他是一位非常朴实、厚道的长者,是当代新文人画领军人物。多次跟随他学习让我进一步开拓了视野,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努力的方向。
刘世树:通过你的讲述,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每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都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但是,通向成功殿堂的道路却不止一条。就如你,虽然没有进入正式的科班,接受系统的美术学习,但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今后,你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彭奎华:我会继续画我们湘西的山水。但是,在画的过程中,我要更加深入研究湘西的民族文化,把自然山水与人文关怀融合起来。同时,在创作过程中,我既要注重继承笔墨传统,又要与时俱进。古人常说,“笔墨当随时代”,创新,艺术才会更有生命力。
名家简介
青年画家彭奎华
彭奎华,1973年出生,湘西吉首市人,别号西月山人,主要从事中国画创作,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重要画展并获奖。现为《中国书画家》杂志社专业画家,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吉首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荆浩艺术研究院特聘画家。
艺术简历
●《醉春图 》入选1999年纪念孔子诞辰2550年书画大展。
●《武陵奇景》入选2001年爱我中华中国画油画大展。
●《春山如洗》入选2002年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家山高秋》入选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展———湖南展区湖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展。
●《中华雄风》入选2005年历史丰碑中国书画作品大展赛获优秀奖。
●《家乡秋梦》入选2005年民族百花奖第六届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
●《云水家山》入选2007年首届中国画画家乡全国美术书法作品大赛获银奖。
●《家山祥云》入选2012年第七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家在青山云水间》入选2012年荆浩杯中国画双年展。
●《家山新雨起烟岚》入选2012年第三届徐悲鸿奖中国画作品展。
●《苗岭祥云》入选2013年全国中国画展。
●《烟雨乾州》入选2014年“泰山之尊”全国山水画、水彩画作品展。
●《苗岭风情》入选2014年“塞上明珠·美丽宁夏”第八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荣获优秀奖(最高奖)。
●《苗岭田园》入选2014年第八届民族百花奖———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苗岭深处有人家》入选2015年首届八大山人全国山水画展。
●《锦绣苗乡》入选2015年“中国梦·黄山魂”全国山水画展。
●《苗岭祥云之二》入选2015年纪念潘絮兹诞辰100周年全国中国画展。
●《家山祥云系列之三》入选2015年“水墨潇湘·丹青本色”中国画双年展。
● 2014年荣获湘西自治州文艺突出贡献奖。
画作赏析
作者/彭奎华
彭奎华画作
彭奎华作品《荷花四条屏》
《苗岭祥云》之一 《苗岭祥云》之二
彭奎华作品《山里人家》
彭奎华作品《烟雨乾州》
本期编辑:杨世芳
内容来源:团结报(文字/刘世树 欧阳文章 图片/田宏贵)
猜你还喜欢:
推广:
·END·
好看·好用·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