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湘西名片】在浦市钻弄子

2017-07-20 湘西网 湘西头条

截至7月20日16时 湘西:869831 凉山:404768


吉家三重院


  浦市人习惯把巷子称为弄子,于是就有了李家弄、姚家弄、杨家弄、吉家弄等以当时大户姓氏命名的各条弄子。对于我这样的路盲来说,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哪怕是泾渭分明的小村子,都会迷糊得南辕北辙,所以每次去浦市采风,我只敢紧紧地跟着主办方,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也因此,在浦市街道行走的时候,我只记住了两边衍生出无数的小巷,却没敢独自一人脱离大部队钻进弄子瞧一瞧。


山间清院,古篱幽逸。


  妹妹知道我写过一篇关于浦市饺儿的文章,常嚷嚷着要去浦市吃饺儿,还一定要我带路,说只有我知道哪一家才是最正宗的浦市饺儿。为了让妹妹信服我笔下的饺儿真的有那般美味,我只得硬起头皮答应带她去浦市。在浦市车站下车,我立刻傻眼。记得以前是钻过一条弄子的,可到底要钻哪一条呢?妹妹见我那一副痴痴傻傻的样子,也终于明白,叫不叫我带路其实是没有区别的。辨不清方向的我们仰仗着一张嘴,终于找到目的地。只是我们到达时,店家正准备关门休息:饺儿好吃,生意兴隆,上午就卖完了。


  已经到浦市,总不能败兴而归,而我们也确实没了目的,便决定抱着大不了多走点冤枉路的思想,钻钻浦市的小弄子。


浦市巷子


  我们先是沿着饺儿店门前的路直接前行,到了李家书院,却不想再进去,浦市的几个标志性景点我已走过多次。再往前走,我们也不知会有怎样的发现,只是觉得走在青石板上,手指触摸着老墙壁时的感觉非常好。那一刻,若是有蒙蒙小雨,让我撑一把油纸伞的话,我会很乐意走进诗里,去做那个有着丁香情结的女子。前面不远,一名中年汉子正在把拆屋的砖摞起来,打算重复使用。那砖比我们常见的火砖要薄要宽,蒙了灰,却能看出其质地细腻。听说以前的大户修房子,那砖都是很讲究的,从窑里取出来后,要放在溪水里冲泡一段时间,让水流检验砖的质量,让水流把砖磨平,所以我们现在去看浦市那些过去的大宅邸,砖与砖之间的缝隙都非常小,这也是过去精工细作精神的体现,不像现在什么都讲究速度,豆腐渣工程一拨接着一拨。


李家书院


  浦市建筑以徽派为主,多是窨子屋结构,两层三进居多,以吉家大院为代表。可是当我们再钻进一条弄子后,却看见了一所院子屋,围着围墙,围墙边开了一个小门,站在门口我们看见院子里摆放了一些大水缸,这些水缸以不规则的方式立在了院子的两边。大门未关,我们便好奇地走了进去,顿时闻到了一阵浓郁的酱香,再看那些大水缸居然装满了酱,原来我们走进的是一户制酱人家。虽然天天吃着酱油,也知道酱油是黄豆酱制而成,但这种完全的手工酱油作坊我还是第一次看见,遂找到作坊的师傅并与之攀谈起来。原来陈师傅一直在用土办法手工制酱,院子里的一口大缸竟然可以装上千斤酱油,浦市有一大半人都在吃他家的酱油;原来酱一次黄豆,要4年之后才能取到原汁原味的酱油,所以他家的院子里才摆满了大缸。难怪我们常说越是弥久越是醇香,有了时光味道的手工酱油当然比那些加了焦糖色和味素的酱油要纯正。


浦市建筑传承“徽派”精髓


  这时一个小伙子骑着摩托过来,一开口就说要买30斤酱油,我好奇地问他是自己吃还是开店,他说是朋友托他来买的。我想那句“酒香不怕巷子深”,在浦市应该改成“酱香不怕弄子远了”吧。


  日光渐西,在浦市的弄子里钻进钻出,我仍旧在想着浦市的老砖,以及陈师傅的手工酱油,想到光阴赋予的价值,想到过去慢时光铸就的辉煌历史。也许,我们真的应该慢下来,像过去的匠人那般用一颗简单而执着的心对待生活。好像后来,我们钻进了一家叫做“沅水之南”的棉麻服饰店,那个长裙飘飘、神色安然、略带仙气的女店主只是一边看书,一边由着我们自行挑选。她那一刻的静谧,竟是如此的美好。


余晖下,浦市的故事仍在继续。



本期编辑:西西

内容来源:团结报(杨 涛)


猜你还喜欢:

【湘西名片】老司城:土家族文化的典藏~~~

【湘西名片】天桥山:暮春仙境惹人陶醉

【湘西名片】天桥天路天下矮寨~~~

【湘西名片】吕洞山:疑是仙境落人间


·END·

湘西头条

好看·好用·好玩

微信号:xxnet201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