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念沈从文逝世三十周年】在沈从文墓前的感怀~~

赵富山 湘西头条 2019-12-21



一直崇敬一代文豪沈从文先生,这次来凤凰古城得以寄托这种感情。先生是中国著名乡土作家、史学家、考古学家,生于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病故于北京,先生从故乡走出,一生痴迷文字,彪炳文坛,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终年86岁,叶落归根葬与故乡。



▲1932年在山东青岛大学教书的沈从文

陈庭茂/收集整理



先生一生著有五百万字的小说散文,《边城》、《长河》、《从文自传》是其代表作。他晚年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填补了中国服饰文化史上的一页空白。先生从凤凰走向世界文坛,为家乡为民族争得了荣誉。

家乡人民非常崇敬他,县委、县政府与其家属商议,将先生骨灰安葬在沱江岸边“听涛”山上。墓地前身是清代钦差大臣云贵提督的凤凰籍苗族人田兴恕为孝敬其母杜氏修建的花园,也是文人墨客在凤凰休闲雅聚的场所。又名“杜母园”。



▲1985年沈从文回凤凰同苗族民间艺人交淡

吴智江/摄


清晨我走出民宿客栈去拜谒久慕其名的沈从文墓地。我走过沱江下游一座又一座风格迥异的观光桥,沿着古城的回龙阁一直往东南方向走,左边是静静的沱江,一路走的都是青石板路,不久就到了墓地。沈先生的墓地,坐南朝北。山脚下毫不起眼,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看到了标志,我拾级而上,没多久就看到了沈先生的墓地。建在一块狭长的小草坪上,没有坟冢,这是我平生看过的最简陋的墓地,没有气派的陵园,惟见一块墓碑为一块五彩石,正面是先生为自己题写的手迹:“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言简意赅,深刻浓缩了沈先生的一生,也是其晚年心迹的真实抒怀。



▲“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言简意赅,深刻浓缩了沈从文的一生。 洛钊/摄 



墓石后边则刻着其妻妹、书法家张充和女士的铭文:“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其联句尾四字:“从文让人”透射出先生一生的隐忍大度。这是对沈先生最恰当、最真实的评价,但字迹已模糊不清须仔细辨认。一代文豪,其一生刚直、温和、仁慈、忍让,其文如星斗,其人如赤子。在墓石左后侧,有两块巨石并肩贴山而立,像天外飞来石,长满苔藓和小野花,旁边就地戳着一块粗糙木牌子上书“沈从文墓地”,让人想到先生骨灰是否埋葬在石缝里的泥土之中不得而知。



▲1982年5月,沈从文在家乡凤凰县听傩堂戏时,听着听着就流泪了,黄永玉在文字中做了这样的记述:“一天下午,城里十几位熟人带着锣鼓上院子来唱‘高腔’和‘傩堂’。头一句记得是‘李三娘’,唢呐一响,从文表叔交着腿,双手置膝的静穆起来。‘……不信……芳……春……厌、老、人、……’听到这里,他和另外几位朋友都哭了。眼镜里流满泪水,又滴在手背上。他仍然一动不动。”


文/摘自《爱流泪的大师》,图/陈庭茂收集整理



沈从文墓地清幽静谧,四周绿树环抱,墓地上和四周的草坪上摆放着一些野花和竹编的蝴蝶,这些都是前来膜拜的旅人们留下的。


先生的一生,就如这沱江的水,纯净、自然,其文如其人。这位从湘西走出来的才子,其经历和鲁迅先生很相似,鲁迅当年期待学医救国,沈先生则选择了从军报国。当他感觉到一名士兵并不能救中国时,他改学写作,并很快就名闻国内文坛。但先生始终很谦虚,在他已经文名鼎盛的时候,居然托友人介绍想到北大去读书,朋友觉得很搞笑,说你这样的人去北大不是当学生,而应该当先生。就这样,沈先生去了北大却真当了先生;在这里邂逅他的学生、一生的挚爱张兆和女士并谈起恋爱,并一起陪伴着走完了人生的旅途。



▲1982年沈从文在故乡接官渡

吴智江/摄


我是从《湘行散记》、《边城》等著作上熟悉先生的,也是从这些著作中了解湘西这片神秘的土地。故乡给了先生特有的灵感,而先生笔下的湘西也透露着特别的神韵和神秘。令人遗憾的是,建国以后沈先生一个华丽转身告别了文学创作,奉周总理之命,致力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沉寂的沈先生曾经不被人知,我们自然替这位文学大师觉得可惜。但世间万物、人生百态,很难用好坏说得清楚。祸福是可以转化的,也许这样的角色转变是对沈先生最好的保护,如果继续在文学道路上漫步,难免文革中落得老舍先生这般下场。而他甘于寂寞,在鼎盛时期淡出文坛,专业从事文史研究,给我们留下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样经典的杰作。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沈从文在北京

陈庭茂/收集整理



人的一生,命运多有变数。我们当然要积极奋斗,与命运抗争,积极提升人生的高度。沈先生的命运,我们无法给他找出另一种选择,今天他早已经安静地融入到了家乡的土地。在这块朴实无华的五彩石上,我似乎读到沈先生这篇大书,一阵微风吹过,我仿佛听到他来之天际的爽朗笑声,让我心里充满着景仰之情。


在另一侧下山路上立着沈先生的表侄、中国著名国画大师黄永玉的题词:“一个战士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是沈先生的心愿。他早年从戎,期望枪杆救国,未果,遂以文字改变中国,虽然从文了,他依然是一名无畏战士,毕生只当精忠报国的战士!



▲沈从文的故乡凤凰

龙炳忠/摄



我就要离开先生的墓地了,我空手而来,却带走了很多,包括先生人生感悟的启迪。应当说,这里是凤凰古城最好的景点,虽然只有一块五彩石,却胜过城内各类名人故居。我很庆幸自己来到了这个地方,在景仰的同时,看到了先生的风骨,似乎听到了先生的教诲,这犹如天籁之音,我相信这声音会一直在这片土地上激越地吟唱着。


沈先生永远安眠在沱江之侧听涛山上,诚如古人所言“头枕青山脚踏江河”。先生的灵魂安憩在故土,必然时时听到山风、林涛澎湃的声音。眼前的沱江,静静地流淌着,似乎压低了声响,担心惊扰了先生的梦乡。


一阵江风吹来,我似乎听到了涛声夹杂着先生的声音:“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谢谢您的临别赠言,我会终生记取。




本期编辑:孔黎明

内容来源:文/赵富山(洛钊) 图/以图下署名为准



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


 沈从文先生,这组老照片看后我哭了~~~

 生活中的沈从文,原来是这个样子!

■ 《沈从文与我》北京首发 听黄永玉讲述与表叔的故事

■ 他竟将沈从文生前珍贵物品无偿捐赠!看看有哪些……

■ 【对话名家】凌宇先生告诉你所不知道的沈从文!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