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可爱的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中,有一群人,他们肩负着党中央对困难群众的关爱走进了贫困的村庄,他们用饱满的热情和干劲积极行动起来。
他们不辞辛苦、热心付出,只为助民脱贫脱困,让村民过上好生活。
他们是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扶贫工作者,他们为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时期新时代下,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8月9日,团结报社湘西网特别策划“致敬‘最可爱的人’——为扶贫队员送健康”首站走进吉首市峒河街道办事处小溪村,同爱心企业一道,看望慰问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以实际行动向“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致敬。
▲团结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龙文玉(右一)同湖南边城醋业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陈万富(左一)一道为小溪村扶贫队员、村干部发放慰问品。
▲湘西爱尔眼科医院医生当日为扶贫队员、驻村干部、村民进行了眼健康检查。并为5位需动眼部手术的村民签约免费手术。
▲团结报社湘西网党支部在小溪村的田间地头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就如何做好精准扶贫报道、挖掘典型进行了探讨和部署。
吉首市·小溪村
▲小溪村航拍图
从吉首火车站往北行驶约3里多路,便是吉首人当下最愿去的避暑胜地“小溪村”。这个入选全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的苗族村寨,因有着9300亩国家、省级生态林、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且有三王庙原址、雷公坡寨堡、洪家大院等众多古迹,同时交通便利,所以被人熟知。尤其一到盛夏,前往避暑的游客络绎不绝。
小溪村,团结报社湘西网特别策划“致敬‘最可爱的人’——为扶贫队员送健康”的首站,也是湘西网“精准脱贫百村行”活动的第7站。这个昔日“无产业、缺田土”村,在湘西州政协的结对帮扶下,已于2017年全部脱贫走向小康。今天,脱贫一周年的小溪,村民的生活是否越来越好?一起去看看——
▲小溪村航拍图
人多地少 家门口就业成“致富”法宝
小溪村是吉首市峒河街道办事处7村9社区之一,全村有排坨、大寨、小河三个自然寨,5个村民小组,218户,1030人,其中劳动力675人。全村总面积虽有8.3平方公里,然而稻田仅650亩,旱地也仅有654亩。
▲小溪村别墅样的住房处处皆是
人多地少,家门口就业成了该村村民致富的法宝。据村支书石天生介绍,全村60%的劳动力就近在吉首市区、湘西经开区务工。男士从事钢筋工、架子工、泥工,每天收入少则200元以上,多则上千。女士则是从事家政。因吃得苦、霸得蛮,讲诚信,“小溪工”无论男女都有接不完的活儿,家家户户每月收入非常可观。
▲在吉首、湘西经开区多个建筑工地上,不乏“小溪架子工”的身影。 胡大湘/摄
曾经贫困 如今吃、住、医不愁
▲小溪村建档立卡户经“危房改造”后的住房
8月9日,记者在村网格员张嫦娥的带路下,来到曾经的建档立卡户石清姐家。这栋崭新的青砖黑瓦的平房,在门前小桥流水的衬托下,显得幽静别致。
今年56岁的石清姐微胖,面色红润,回忆起几年前在浙江打工时突患大病、手术花掉20万后,仍未痊愈,只得回家等死的情景时,眼泪接连不断地往下掉。“病到床上动弹不得,比自己大10多岁的老公又干不了重体力活,生活来源仅靠唯一的儿子在浙江打工挣点钱……”石清姐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石清姐向记者回忆当年的情形
“记得当时有个扶贫队员,我真对不起他,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他名字。他帮我到州医院挂好了号、安排好了床铺,开着车来接我去住院!住那么多天,他天天过来看我,比我儿子都好!出院后又到处帮我跑药费报销手续……”
“病治得好些了,州政协驻村工作队又帮我申请到了‘危房改造’政策,老房子变成了新房子,我家的一亩多地也全种上了蔬菜。现在治病可以报销,老公每天又可以卖菜挣生活费,儿子当上了厨师,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石清姐高兴地说。
▲石清姐目送记者离开
给记者带路的、脸上随时挂着阳光般灿烂笑容的网格员张嫦娥,毫不避讳地对记者说,她家曾经也是建档立卡户。
张嫦娥的丈夫洪海成患血管瘤近16年,不能干重活。一家四口挤在洪家大院里一间不到20平米的小屋内,生活全靠张嫦娥一人艰难支撑。跟石清姐一样,她家纳入建档立卡户后,住院不用花钱,俩孩子读书不仅免费、每年还有近4000元的补助,在州政协结对帮扶干部周婷的推荐、帮扶下,80多平米的新房建好,还开起了小卖部,兼卖蔬菜、鲜肉,全家人生活不成问题。
▲洪家大院前的荷花池
▲正在打扫游道的张嫦娥
村里担心张嫦娥家返贫,还让张嫦娥做起了村里的网格员,每月至少1500元的生活费,村里的停车场还分给洪海成来守,轻松且收入也过得去。
“最苦的日子都挺过来了,现在有吃有住、既能顾到家还有工资拿,天天当然笑着过日子!”张嫦娥笑着说。
靠山吃山 昔日贫困户今日小老板
▲小溪村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当下的小溪村,树木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鱼儿游来游去,岸上果香扑鼻。孩子们在河里欢快地嬉戏,游客在岸边农家乐里大快朵颐。
▲游客络绎不绝
竹溪农家乐和希望农家乐里,石天旺的大儿子与二儿子分掌厨房“大勺”,石天旺夫妇两边忙个不停,杀鸡宰鸭烤全羊不亦乐乎。早上,夫妇两人还在3公里外的万山冲放羊。儿子一打电话,便下山来帮忙。
石天旺养羊已有18年了。他说,以前养羊就叫“叫化子烧黄鳝——烧一节吃一节”。因养羊要3年才能出栏,三个儿子要上学读书,家里一缺钱就卖只羊,种养也卖,也无钱添置,所以小打小闹、不成规模。
▲石天旺夫妇与二儿子、小儿子在自家农家乐前
趁养羊的空档,夫妻俩在山上还曾开荒20多亩地种水稻,起早贪黑依然“贫困”。
近几年,随着州政协扶贫工作队将村里的游步道、防洪堤、停车场等硬件设施逐步完善,游客日益增多,石天旺与已成家的大儿子商量开起了农家乐,刚好在职院学厨师的二儿子也已毕业,于是,俩儿子山下负责烹制,老两口山上养羊、养鸡、养鸭、养牛蛙……一应供应山下农家乐,游客多时,一通电话,老两口立马下山帮忙。
不出两年,农家乐生意红红火火。山上羊也增到了200多只。鸡现在有60多只,鸭40多只,供应自家两店子不是问题。
“想吃烤全羊、土鸡、野鸭,就找小溪石老板。”面对记者,石天旺不忘给自己“推广”一番。
▲石天旺夫妇养在万山冲的羊
昔日建档立卡户,如今早已脱贫步入了小康。石天旺还有一个梦想:“准备再养100来头湘西本地黄牛,养殖规模做大了,将农家乐建得更科学些,留住更多的游客。”
▲小溪村招呼站
▲小溪村村部
▲小溪村如今各项硬件设施逐步完善
▲图中为正在修建的吉首大环线,届时吉首市区到小溪驱车只需几分钟。
“如今,小溪村已全面脱贫奔向小康,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目前,州政协工作组已转移,吉首市住建局作为承继单位继续开展扶贫工作。为防止脱贫后又返贫,村里已为他们备好了不少路子,比如学石天旺养羊、学隘口村种黄金茶、开农家乐、开家庭旅馆等等,同时村里也有决心让他们、尤其是年轻人干一行、爱一行、坚持下来……”小溪村村支书石天生说。
来源|湘西网
作者丨文/记者 孔黎明 图/记者 胡迎赢 杨贤清 龙尧 彭博
编辑|孔黎明
监制|龙尧
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