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狮子”
文/向力
“咚咚咚,锵锵锵……”威风锣鼓喧天响,各路狮子轮番走上擂台,登高献祥瑞。每逢农历大年初四,如此精彩的表演总会在吉首市矮寨镇上演。而这些活灵活现的狮子,大部分出自该镇大兴社区村民时元高之手。
临近年关,74岁的时元高正在家里为新年的百狮会赶制狮子头。“这些是刚扎好框架,这些等着糊纱纸,这些正在上色,这些就是成品了……”一提到苗族扎狮,石元高便打开话匣子,乐呵呵讲述起苗族扎狮的“一本经”。
作为州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时元高,说起他和狮子的缘起,还要从60多年前说起。“从小我就看着父亲舞狮,12岁开始学习苗家舞狮、武术,便逐渐爱上这个行业。父亲去世后,由我带领村里年轻人开展舞狮活动。”年轻时,石元高曾经在36张八仙桌搭建的舞狮台最高处,漂亮地完成雄鹰展翅、鲤鱼跃滩等高难度动作,博得观众热烈的掌声。最热闹时,有来自周边县市的百余只狮子队伍参加“百狮会”。石元高也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苗家舞狮、武术高手。
制作狮头。姚方/摄
“我年纪大了,不再适合表演了。”21世纪以后,时元高逐渐退出舞台,转向扎狮。时元高说,扎狮头是一件急不来的手艺,从选料劈篾、编织骨架、糊上白纸、晾晒风干、涂色装饰,一般要花个把星期时间。为了让舞狮人耍起来更轻便,骨架的编织,篾条的长度、弧度和拼接方法,全靠扎狮手艺人的“眼功”和“匠心”。凭着多年秉承传统的老工艺,时元高扎成的狮头保留着传统的配色和形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具有鲜明的苗族地区艺术特色,满足四里八乡苗家群众舞狮贺新年的需求。
“以前,百狮会时都‘抢狮子’,大多数狮子过了正月十五就不能再用了,来年都会买新的,扎的狮子就卖得多,回头客不断。”时元高回忆说,“现在一匹狮子可以用几年,每年卖不了几匹苗狮子,扎狮子赚不了多少钱,慢慢地越来越多年轻人外出闯荡,扎狮人也少了。”
但对于时元高而言,坚守至今,扎狮或许更像是一种责任。近来,他经常到吉首市民族中学传授苗家舞狮、舞龙技艺。正如他所说,“这是我晚年的爱好,希望让越来越多后辈对扎作狮头产生兴趣……”
来源|团结报
来源|向力
编辑|刘娜
监制|龙尧
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