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读|湘西苗族春节习俗

湘西头条 2023-11-06


  历史上,苗族有自己的历法——苗,节日比较多,月有月节,年有年节,还有其它节气。苗族信奉“万物有灵”,大凡过节都敬天、敬地、敬家先,还敬师傅和土地、路桥、树神等。

  苗族年节即“苗年”,是苗族依据自己的历法——苗历制定的节日。与月节不同,月节月月过,年节只过一次,时间在秋后,农历的九月至正月。各地过苗年的具体时间不一样,有的在农历十一月的第一个亥日过,有的在九月、十月、十二月的第一个卯日或丑日过,历时3-15天。湘西苗族过苗年除了到土地坛(苗语叫“杜勾东”)祭祀外,还设置有专门的祭坛,即年祭坛,苗语叫“奥种简”。

苗族阿妹过“苗年”

  湘西苗族也有“小年”,时间和形式上与汉族的不一样,是在正月过,是过完年开春,而且,各姓不在同一天过,吴、石二姓“午日”(马日)过,龙、施二姓“子日”(鼠日)过。祭祀在年祭坛进行,吴姓的祭坛在花垣县谷坡寨,龙姓的祭坛在保靖县葫芦镇木芽寨和吕洞山镇矮坡寨,石姓的祭坛在保靖县葫芦镇大岩寨和杉木寨。祭祀时,不能有外姓人,家家户户关门静坐,忌哭闹(在祭坛可以),忌学猫、狗、鸡、鸭等叫,忌出血等,否则会遭厄运。

  各姓祭祀,形式不一致,石姓与龙姓安排一个年纪大一点的男性当发号施令的“王姬”,一个年轻一点的男性当报晓鸡,王姬宣布过节过年了,扮报晓鸡的人便边走边敲锣边扮鸡叫,人们听到鸡叫就开门,可以说话了,可以哭闹了,外姓人可以来玩了,嫁出去的姑娘可以回娘家走亲了,大吉大利了,开始新的一年……

  苗族在武陵山地区种豆南山下时,年年都过年节、月节,乾嘉苗族起义失败后被满清政府禁止,而贵州黔东南苗族一直过。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的和平、民族的平等,也是保护民族文化,湘西苗族逐渐恢复“苗年”,第一个恢复苗年的是花垣县排碧乡板栗村,时间是2010年1月9日,农历2009年十一月二十五;第二个恢复苗年的是保靖县葫芦镇葫芦村,时间是2010年12月18-19日,农历2010年十一月十三至十四。

  而“小年”,绝大多数苗族老人也逐渐忘记还有这个节日了,目前只有湘西保靖县吕洞山镇黄皮寨、两路寨、贝土寨及吉首市马颈坳镇林龙寨等几个寨子的一些人家还在过,已不太遵循老习俗,其中黄皮一带的施姓、杨姓等姓统一在初三过,而且大多数人不知是苗族自己的小年。

苗家打糍粑

  和其它地方、其它民族一样,从杀猪那天起,年味就浓了,祭祀也跟着开始。湘西苗族的家先在夯诰(hangb gaox),夯,方位;诰,一边,特定、特立的位置,“夯诰”,堂上灶边放碗筷的位置,靠近主卧室。敬家先时,将盛着祀品的瓷碗放在夯诰,打糍粑的话,要夹几个火子放在糍粑上,燃香纸后,对着祀品吹一吹,喊祖先来吃。湘西苗族年节、月节祭祀,除了在夯诰烧纸,还要去猪圈、牛圈、鸡鸭圈烧纸,也要在门前烧纸,在门前烧,是烧给死得不好的祖先。

  改土归流后,湘西苗族开始过汉年(即春节),习俗上与过苗年、过小年有一定差异,除在夯诰敬家先外,也在神龛敬。还忌针、不扫地、不挑水、忌女性踩生……

  忌针即不补衣服,避免虫子吃稻谷、苞谷等庄稼。年前要送药,将一家人一年吃的草药送出去,放在干燥的岩缝里。

  一般来说,大年初四才拜年,拜年的时候,姑娘、小伙要站在路边,和走亲的异姓同辈老表讨糖、讨糍粑,讨的时候要唱歌,男这样唱(大意):

  “初四,美丽的姑娘走亲来,腊肉横放在背篓上……”

  笔者的家乡大岩寨是石姓山寨,正月的第一个马日(午日)过小年,这天下午,人们早早吃饭(苗族说人家“吃饭吃得那么早,过节过年啊”的由来),聚在今石心娇屋那里过小年(当年有一棵很大的梨树)。按照习俗,人们可以在这里嬉笑、打闹,还可以在这里购物、表演民族俗文化,如卖柑子、打狮子钵等。如果哪家的小孩爱哭爱闹,家长便将他(她)带到这里来,由他(她)哭,由他(她)闹。

  当王姬的是石志全的太公,石远信的爷爷石金阳当报晓鸡。石志全的太公宣布过节过年后,石远信的爷爷便走到村里,边敲锣边扮鸡叫,关门在家静坐的人听到鸡叫,便打开大门,百无禁忌了……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来源|团结报

作者|石远定

编辑|杨世芳

监制|陈昊





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




■ 夜读|中国文化的精神

■ 夜读|向阳山上的石屋

■ 夜读丨世界的模样 取决你凝视的目光

■ 夜读|阅读孤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