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读|“路灯儿”发到年那边

湘西头条 2023-11-06


  时间无序,乱云飞渡的苍穹底下藏匿着我们年边无日的乡关。不由地想起家家屋檐下悬挂的春联和灯笼;想起腊肉和香肠盛开的味道;想起在烤摊遇见一个多年不见的朋友,半晌才记起对方的名字,然后抢着付账……年关将至,城市上空、寒山村舍,处处火树银花,散发着炮仗烟花的味道,终是增添了些许过年的喜庆。


  保靖县城东南,有一条大河叫唐家河,抵酉水而达洞庭,一路浩浩荡荡经长江注入天海。唐家河中游是阳朝乡,下游是迁陵镇,千百年来,两个毗邻的土家族乡镇同气连枝,守望相同的年俗,凝成一句“二十四刷扬尘,二十五推豆腐,二十六杀年猪,二十七洗糯米,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家家有,三十夜吃不撤”饱蘸人间烟火的老民谚,告别旧事过往。


石径上的“路灯儿”依次绽放。黄益民 摄


  每逢除夕,天刚黑下来,阳朝乡村村寨寨以及迁陵镇少许土家村落,就有人站在檐子下,扯开了嗓子喊“发路灯儿,路灯儿”,这调子字正腔圆,和湘西其他县市略有不同,儿化音特别重,“灯儿”音从喉舌间弹出,软糯动听,平声下滑,听起来只有一个音符,有些土味,有些清脆,却是熟悉无比的乡音,别有一番滋味绕心头。


  人们听得呼唤,陆续撤下一桌年夜饭,从绿树掩映的吊脚楼走出,从红墙黛瓦的小楼房走出……大家手捧红烛香油家什,沿着曲折的田埂,蜿蜒的山路,抑或大道两旁,等到天黑透,男女老少沐手焚香,虔诚地一溜点燃“路灯儿”。


  远远望去,一个村接一个村,一个寨接一个寨,“路灯儿”的灯花依次盛开,村村寨寨光影摇曳,仿佛有星河流转。此时,山是喑哑的,河流是喑哑的,只有田坝子和山道透着光亮,这光亮一圈一圈晕开,如水的波纹,像天边的流彩,刺破暗夜裂缝,蔚为壮观!看得久了,却是心情澎湃,眼角潮湿,激动地说不出话来。都说月光美,倒不及“路灯儿”下斑驳陆离的村庄,在年三十夜闪烁毫光,对山川江河、生命万物充满炽情与热爱,不禁令人有今夕何夕之感。


  这是保靖县部分土家族“发路灯儿”年俗镜像,全球仅此一家,别无分号。它和汉族元宵放灯大相迥异,放灯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辟邪除灾、否极泰来的一种美好愿望;“发路灯儿”与四百多年前保靖土兵出征东南战事攸关,与世世代代土家族人热血武勇攸关,除了壮行,它还寄托了浓浓的思念。


  明嘉靖年间,久治不愈的“倭寇之乱”对中国东南沿海百姓生命财产造成了一定威胁。为加大对倭寇的打击力度,明朝政府下旨征调保靖和永顺两家宣慰司的土兵前往江浙一带抗倭。出征时,恰逢春节来临,将士们不误军机,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提前吃了年夜饭,乘艨朣战船奔赴前线。“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一战回得来是运气,回不来是命数,人人置死地而后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临行前写好家书,大抵与交待遗言也无二致。后来,土家族后裔为了纪念这场战争,一直保留提前一天过年的习俗,并称之为“赶年”。


  出征当夜,天黑路滑,乡亲们自发燃烛为土家儿郎引路壮行,这一盏盏明灯,成为支撑他们勇往直前、浴血疆场的力量!公元1555年5月,将士们不负家国厚望,合战王江泾,斩倭三千,被明廷誉为“东南战功第一”。捷报传来,乡亲们悲喜交集,喜得是此役取得的莫大胜利,悲得是有多少战士从此不再归来。


“发路灯儿”蕴含着无垠的远方。陈慧 摄


  至此,每逢大年夜,大家纷纷“发路灯儿”,点燃一排排香油烛火,用光指引英灵回家过年……


  阳朝乡土地平整肥沃,旧有保靖县“米粮川”之称。为了嘉奖立功的土兵和牺牲土兵的亲人,保靖宣慰使彭荩臣把阳朝乡和迁陵镇一带的好田好土划分给他们。所以“发路灯儿”这一奇特年俗,只在保靖东南一万多土家人聚集的土地上约定成俗,虽是小众,却蕴含大气节,它是一个边疆少数民族精神传承的压舱石,是家国情仇、人性本善的文明准则和价值尺度,因此得以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


  “发路灯儿”好看的有阳朝乡旮湖村、团结村以及迁陵镇杨家村。因为村庄田坝子开阔,田埂弧线优美,一齐“发路灯儿”冲击眼球,令人视觉震撼。当地人说,最少的人家都要放100盏“路灯儿”,最热闹的村寨还有打土家溜子助阵营造气氛的,而且“发路灯儿”一般不碰头,碰头了还要相互拜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因家中缺粮,跟随大人徒步走到家住阳朝的亲戚家借米,虽然他们家也不富足,但还是紧缩口粮慷慨接济。是晚,除了在亲戚家吃了一顿年夜饭,还看到了向往甚久的“发路灯儿”。


在“路灯儿”照耀下民居透着年的气息。黄益民 摄


  由于物质匮乏,最初“发路灯儿”多用松脂油(本地称枞膏油)拌在木棍上做燃料,条件好的用煤油拌灰,也有在线香上沾桐油或茶油的,不一而足。但当同时燃放“路灯儿”,那火苗起舞跳跃,大年夜似乎靓丽了许多。这时候小孩子总是有许多闹热可看,在灯与灯之间跳来跳去,嬉戏玩耍。无一例外,大人们便要出面训斥,“这是接菩萨老太转屋里过年来的,莫吵着了他们!”这是怎样的“菩萨”,这是怎样的“老太”呵?岁月忽已暮,而“菩萨老太”历经四百多年的风雨,在大地另一端早已同尘土合二为一。那些为国捐躯、一去不返的英雄,长长久久地生长在子孙后代的心坎。


  “发路灯儿”是壮行、是告别,是思念也是迎接。若没有村庄、土地相关的体验,没有这些等同生命的经历,那么也没有年俗的存在。就像大年夜,是过去、是未来,也是沉甸甸的希冀!当一季又一季的春风吹开心田,吹开我们和平幸福的好日子,来吧,让我们把一盏盏明亮的“路灯儿”发到年那边,发向无垠的远方……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来源|团结报

作者|方君才 肖恒昱

编辑|杨世芳

监制|陈昊





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




■ 夜读|中国文化的精神

■ 夜读|向阳山上的石屋

■ 夜读丨世界的模样 取决你凝视的目光

■ 夜读|阅读孤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