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读|女人茶

李海蓉 湘西头条 2023-11-06


闻香


01


  六岁之后,三三会在茶山等风,也等外婆和阿娘。夏天的时候还会竖起耳朵等溪流对岸飘来地卖冰棍的吆喝声。


  “娘,我想吃冰棍。”


  “没钱,加油掐茶,卖了茶叶就有了。”阿娘不抬头,手指迅速地掠过茶芽。


  “娘,要交学费了。”


  “先赊着,加油掐茶,卖了茶叶就有了。”阿娘偏过头循着声音看向三三。


  那一山山,一树树在春天如约而至的茶叶,顿时成了三三幼小心灵里一盏盏的神灯,只要像阿娘这般勤劳和吃得苦就能实现所有愿望。


02


  阿娘与茶,是宿命注定。


  1952年,阿娘出生在黄金村一个普通的茶农世家,兄妹三人。十八岁那年,经人做媒嫁到十里开外的另一个寨子,先后生下了哥哥和姐姐。在阿娘的言传身教下,姐姐成了寨子里第一个会炒茶的人。后来因舅舅意外离世,为给外婆养老送终,父母亲决定举家搬至黄金村。


  搬来那年,三三出生。


  三三的童年多是在云下看外婆和阿娘采茶,灯下看她们制茶。那时没有专门制茶的锅,点上煤油灯,外婆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清洗饭锅,直到干净无异味。外婆说炒制茶叶容不得一丝异味,制茶的人、制茶的手和制茶的锅都是如此。


  三三对茶的敬重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再次回到故土,年轻的阿娘负责烧火,外婆则用她一生攒足的经验把控着这小小的三寸空间,平日里那个沉默朴素的女人此刻像极了一个王,自如又自信地发号施令。灶台边,外婆一次次将手放到锅里去感受温度,只听得一声:“不要火了!”阿娘倏地便将正在燃烧的柴火全部撤出灶膛。与此同时,外婆立马将鲜叶投入锅内,双手开始迅速翻炒。一瞬间,清香满溢,甜甜嫩嫩的香气霎时充盈了整个屋子。倍感神奇的三三焦急地搬着小小的板凳干脆坐在了灶旁看外婆炒茶。如水如星的眸子里,外婆那双粗糙的手真是神奇啊,一遇见叶子竟可以变得如此柔软灵活。杀青、揉捻、提豪、烘干,一气呵成。外婆捧着新茶放在三三的鼻尖,问:“是什么香呀?”三三吸着鼻子嗅了嗅,扬起头看着外婆大声说“豆香!”外婆听闻,哈哈大笑:“三三是吃多了炒干黄豆吧,晓得豆香哩!”三三也跟着咯咯地笑。


  只有阿娘在茶香氲氤中若有所思地或点头或抿嘴。技艺需要在千百次了解鲜叶、气候以及熟练掌握火候、温度与技巧后方能实现道法自然。阿娘生下来好像就应该要成为外婆那样的制茶人。在成为制茶人后,只有超高的技艺炒制出受欢迎的茶叶方能卖出好价格。


  到了赶集的日子,天刚亮,阿娘就背着用报纸包好的茶叶,一路翻过重山,趟过冷寨河,到邻镇马颈坳场上换来油盐酱醋和大米,支撑一个家三餐四季的开支,又养育着三三成为像阿娘一样的制茶人。


  衣钵传承,在茶乡,是茶人的生命使然。


03


  三三与茶,是宿命注定,也是情深不负。


  毕业后,和许多南下追梦人一样,三三也去了。不一样的是每到春茶开采,三三都得回到寨子里帮阿娘采茶制茶。茶芽一天一个样子,如果采摘不及时,就会茂盛成粗老的叶子,在以嫩绿鲜爽而独受茶客青睐的保靖黄金茶市场就会失去价格优势,从而影响一年的收成。


  这样一回就是半年,回到城里的三三只得重新找工作。在一次请假未果后,三三毅然决然回到寨子。从此,安心制茶,再未离开过。


  又到三月,春茶开采。


山中采茶


  茶树枝上已迫不及待地冒出枣核般大小的新芽头,羞羞答答,密密匝匝,见风就长。好似一颗颗饱满的汉字,在枝头婉约成词。某年某月你曾在某一款茶里品出的那些如置丛林,如沐春风;那些风起云涌,细水长流;又或者某个山头的晴空万里,月华如练,都是一颗茶树在望见了四季的风景之后,为你伏案执笔的家书。


  茶人是跑马的信差,喝茶是读信时的慢慢悠悠。


  到了春茶后的五月,草木繁盛,寨子里的茶人开始陆续修剪枝条。


  还记得第一次不经意间瞥见修剪后的茶园时,只见整座茶山呈一片枯褐色,只在中间零星点缀着一些些绿色,三三以为茶树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急急忙忙奔回家告知阿娘。阿娘听后笑着说,这是给茶树修剪枝条哩,让茶树啊长得不要太高,这样茶蓬才会变得矮、壮、宽、匀,整棵树的采摘面也会变得更宽,茶叶品质、采茶效率和采茶量就会提高。


  三三似懂非懂,巧笑着春风一样地跑开了。


  阿多尼斯在《孤独是一座花园》中的那句“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定是写给这世间所有的茶树吧。伤口之上那个翠绿蓬勃的新世界,静谧、向阳而伟大!


04


  保靖黄金茶在以“中国最好的绿茶”而声名鹊起成为茶界新宠后,茶人开始了将其制作成其他茶类的尝试。


  三三最爱的是黄金白茶。其清浅淡雅、毫香蜜韵的特征极具征服性,也极有辨识度。白茶属于微发酵茶,无需杀青或揉捻,萎凋后只要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即可成茶,工序看似简单却极为讲究。


  白茶,唤做女人茶也是很妥帖的。


  赶在茶树修剪枝条前,在查看了近一周的天气情况后,三三准备采其两叶一芽做一款白茶。


  制作白茶的过程,制茶人需要和当下的温度,湿度,风,以及阳光做深度地交流。先是采茶时需遵循雨天不采、露水未干不采、细瘦芽不采、风伤芽不采、病态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等规则。其次萎凋也需要遵循合适的温度和充足的时间。萎凋又分为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和加温萎凋,它需要根据各种变化随时调整鲜叶萎凋的速度和烘焙时间。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还需进行并筛。最后通过拣剔、烘焙等方可制成成品茶。


  当然原材料也是很有考究,三三准备选用高山鲜叶。清晨,采茶工们鱼贯而出,天还未全亮就分布在茶山茶行茶间,她们要赶在中午前按照三三的要求采摘完所有的鲜叶。


  收完鲜叶后用竹箩筐运输下来并迅速摊凉,然后是漫长地自然萎凋。在这期间,需要耐心地观察天气并做出实时调整。后期因为气温偏高而引起走水速度比预期得快,于是提前了小半天,三三将九十五个竹筛并成了二十七个。并筛的时候可以很好地感受到鲜叶在走水过程中的香气变化。期待的心又迫切了许多,眼前那些层层叠叠的竹筛里仿佛酝酿着一场洋洋洒洒地十里花开。


  只有亲自参与制作一款茶,才会懂得一个茶人对自己茶的那份独有地偏爱!当每个人都懂得了这份偏爱时,茶桌间五湖四海的人也就变得更加包容与谦逊。在制茶与喝茶地过程中,才会更加接近茶和茶所蕴含的禅境。


  与许多普普通通的时间相比,在制作一款白茶时,这是充满念想和无限靠近某一种结果的七十二小时。日月轮换,晨昏交替,三天之后,三三的新茶终成。三五茶友迫不及待聚在小小茶室“石炉敲火试新茶”。亦会与另一款新做的白茶冲泡对比,以期在经验累积上不断精进。因为产地相差那么点,装运工具相差那么点,天气相差那么点,导致两款茶在口感上有所差别。足以可见,细微之中蕴含了千差万别。干茶,在必然和偶然中是和某一种香气与滋味地狭路相逢!


清晨薄雾寻茶


  这款茶因为产地高远,大约在成为茶之前,一定见过了吕洞山许多许多的云,见过林间一场接一场地花开,是一款有着前世记忆的茶。杏黄色茶汤里有着泥土的芬芳气息,甚至云朵化成的几场雨,山谷吹过的南风,樱花开过的样子,和蝴蝶飞过的痕迹,都在茶汤里随着时间幻化而来!


  茶喝在嘴里,风景长在回忆和眼睛里!


  三三将这款茶打包一二两赠予茶友试喝,不曾想,茶又被其探亲回家的姐姐带回去封存。缘于喜欢,不过一两的茶,定期给了三年或者七年后的某一天,在时间的深邃浩瀚里存储一场期许,收获会是什么呢?


  一款白茶,起码会有三次生命的转化!一次是成为茶,其次是成为宝,最后是成为药。


  一个女人,也有三次生命的转换。一次是成为女儿,其次是成为妻子,最后是成为母亲。


  三三其实并不太喜欢等一款新白茶被岁月所成化。买一款老白茶,不急不慢地喝,从容与优雅便都在当下了。等一款新茶,则需要耗上青春,特别是一个女人的七年。七年前,陪着这款茶诞生的时候,青葱美丽是女人,青气味薄是茶。七年后,沧桑疲惫是女人,香高味浓是茶。每每冲泡这款白茶时,漫长回忆涌上心头,再次和当年那个上山采摘鲜叶制作茶叶的自己相拥,会不会泪流满面呢?


05


  岁月厚待,将“老”这个字作为褒义词赐给了茶,比如白茶,普洱,黑茶等等,比如老到年轮不详的那些茶树。那些老的成妖封王的茶树皆活成了原产地高贵血统的证明。人和树,都对其充满膜拜和敬畏!


  茶,被岁月加持,赋予其无限的精神内质,举杯间皆是平淡闲适和心之慰藉。被琐粹日常裹挟的日子里,有一人烧水执壶,坐在你的对面,行云流水般为你泡茶,一杯接着一杯,从日暮到星辰,从青年到暮年,直到在回甘的路上,十指紧扣,看见繁花盛开,看见未来种种。这大概是做茶的女人最简单的幸福。


  而今,阿娘被岁月熬成了外婆,三三成了母亲,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制茶人,技术远远超过当年的外婆和阿娘。风吹过的山头,却已无外婆,只有一座旧坟,仍然守望着茶山。


  敬奉祖先与神灵的捧茶里,三三神色肃穆虔诚:吾执女人茶一杯,敬传承,敬生命!


(本组图片均由 马燕 李海蓉 提供)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来源|团结报

作者|李海蓉

编辑|杨世芳

监制|陈昊





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




■ 夜读|沈从文笔下的端午节

■ 夜读|八部大王庙

■ 夜读|宝藏天桥山

■ 夜读丨莫负春光好读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