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章太炎湘西行

曾湘军 湘西头条 2023-11-06


章太炎, 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1917年9月10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任命章太炎为大元帅府秘书长。此前的七月初,张勋复辟,北洋余孽毁弃约法,解散国会。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后,号召各省护法。章太炎向孙中山建议争取西南军阀支持,组织护法军,发动北伐,扫除妖孽,建成真正共和国家。他还主动请缨,率队赴西南活动,获得许可。1917年9月下旬至次年8月,章太炎巡历西南,其间到湘西劳军,他感叹湘西人淳朴、山水险绝、多有錞于出土。



诗赠湘西军人


1917年9月下旬,章太炎率领议员5人、随员2人出发,由广州、香港,取道越南赶赴滇、川、黔与鄂西、湘西等地,次年10月11日归抵上海。如《章太炎自定年谱》“中华民国七年”条曰:“自六年七月以还,跋涉所至,一万四千余里,中间山水狞恶者,几三千里。”


湘西是章太炎此行最后一站。他1918年11月13日有信致吴承仕,其中谈到:“仆此行自广东过交趾,入昆明。北出毕节,至于重庆。沿江抵万县,陆行至施南。南抵永顺、辰州(今沅陵),沿沅水至常德,渡洞庭入夏口以归。环绕南方各省一帀,凡万四千二百余里,山行居三分(之)一。”


清代在湘西设镇筸、绥靖二镇,为绿营。清末,全国绿营一律改勇营,仅镇筸和绥靖因为西南军事重镇,两镇保留绿营建制。辛亥革命后,镇筸总兵改称湘西镇守使,田应诏任。


田应诏,凤凰县人,清贵州提督兼巡抚田兴恕次子,晚清留日在振武学校曾与蒋介石等为同学,入同盟会,辛亥革命他在南京奋起响应,担任敢死队长。1916年2月,蔡锷在云南首举义旗,护国讨袁。在黔军挺进湘西时,护国军前部王文化与北洋军卢金山部发生激战,两军相持不下,情况十分紧急。王、卢二人都是田应诏的好同学,他们又同时向田求援。在湘西军内部,对于支援谁意见不一致,有的主张北伐讨袁,有的主张坐山观虎斗。这时,田应诏决定响应孙中山的护国号召,出兵倒袁。5月24日,田应诏在凤凰成立湘西护国军,自任总司令,率部攻打北洋军。同时指令部下作战时不要伤害老同学卢金山。湘西护国军一出阵,迅速改变了战局,使护国联军得以取胜,蔡锷将军称赞田应诏“ 关怀大局,虑远深思”。


林德轩,常德石门县人,1915年,孙中山委他为中华革命军湖南司令长官、湖南讨贼军总司令。1918年春,孙中山委他为湖南靖国军第一军总司令,他与北洋军对峙达两年。1921年,孙中山委他为湘赣黔桂军事联络使及湘鄂宣慰使,手书命令“凡经军政各事如有违抗等情,该员得就权宜相机办理”,继委绥靖镇总兵,可见对其信任之深。


谢重光,保靖人,时绥靖镇总兵,统领2个巡防营,分驻永顺、乾城(今吉首)等地。迁陵镇酉水摩崖石刻“天开文运”为其所题。张学济,芷江人,1916年任护国军湘西总司令兼辰沅道尹,统兵一营2600人,驻凤凰县城。胡瑛,桃源人,1917年被推为护法军湘西招抚使,1918年任靖国军第三军军长。1917年,张学济与谢重光、胡瑛统兵7000,出师湖北,抗击北洋军。


民国七年7月,湖南护法军第一军总司令林德轩率部由常德进驻大庸、桑植,堵截常澧北洋军冯玉祥部,成立湘西靖国军,第一军军长田应诏,有兵力5000人,第二军军长张学济,有兵力3000人,第三军军长胡瑛,有兵力500人,第四军军长谢重光,有兵力1000余人,第五军军长林德轩,有兵力200人。


他们是西南一支不可小觑的军事力量,加上在护国战争中全力拥护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十分器重,这次专遣章太炎为湘西劳军使慰劳他们。章太炎由滇、川、黔东归,途经湘西,专门接见田应诏、林德轩等五人。他们是故旧相逢,田应诏设盛宴为章太炎洗尘。第二天晚,田应诏又偕同张学济、胡瑛、谢重光、林德轩及参谋长陈渠珍等前往拜见章太炎。章太炎趁机要求他们忠诚孙中山,坚决护法,并勉励其与民生息,团结一致,不起内讧,为地方和人民谋幸福。尽管他们是武夫,但在章太炎面前毕恭毕敬,胡瑛面善如弥勒佛,田应诏说话时常常低头,表现十分低调,显示了湘西人的淳朴。章太炎感慨不已,即席赋诗一首:“闻道林张谢,频年不解兵。低头看应诏,佛面见胡瑛。”章太炎把五总司令的姓名巧妙嵌到诗中,表明他们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惊叹湘西山水险绝


章太炎在湖北来凤和守军吴醒汉相处十来日。来凤与湘西龙山毗邻,太平山距龙山县城八公里,雄奇险峻,其山顶终年云缠雾绕,仅一条石径小路可攀,沿途设三道山门,山顶建有寺庙一座。在龙山县现流传有章太炎在此期间登临太平山的传闻。


1919年章太炎致易寅村书札四通其一云:“去年曾至辰州,历涉苗峒,一见沅水峻险之势,而来窥湘衡形胜。”


龙山、来凤酉水河段。高文前 摄


章太炎此行是经永顺的酉水河段下沅陵的。酉水为沅江支流,现在呈现在世人眼前的酉水航路,河道宽阔,水面平整,让人目睹的是一幅白鹭款款飞、波稳好行舟的美丽画卷。这幅画卷并非酉水原貌,而是在五强溪、凤滩、高滩等三座水电站建成后,通过上堵下截,才形成的五溪湖库区水景风貌。现在通往二酉山下的酉水河道,实际上已是五强溪库区的尾水部分,而二酉以上,又分别建设有高滩和凤滩两座水力发电站,滞缓了上游酉水的狂野涌入,所以才有了现在酉水的波平浪静,而旧时酉水以滩多水险闻名于世。沈从文在《白河流域几个码头》中这样描述:“白河多滩,凤滩、茨滩、绕鸡笼、三门、驼碑五个滩最著名。弄船人有两个口号:‘凤滩茨滩不为凶,上面还有绕鸡笼。’上行船到两大滩时,有时得用两条竹纤在两岸拉挽,船在河中小小容口破浪逆流上行。绕鸡笼因多曲折石坎,下行船较麻烦,一不小心撞触河床中的大石,即成碎片,船上人必借船板浮沉到下游三五里方能得救。”其中沅陵县乌宿的凤滩又分头凤、二凤、三凤三个著名险滩,乾隆十年、三十五年、咸丰年间永顺府组织疏浚,结果无功而返。明溪口的酉水古歌谣唱道:“凤滩边人不种田,等望滩中打烂船。”说的是凤滩两岸山多田少,自古以来老百姓都不靠种田过日子,他们的生活来源,主要就是等着过往商船撞滩打烂后,凭着水性救人捞货,从中获利。《永顺县志》载,永顺县“全系山岳地带,故道路崎岖,运输工具全恃人力与骡马。水道虽有猛洞河,经王村会酉水而达沅陵,然河床狭小,水浅滩多,舟行辄生危险,商旅视为畏途。”



发现蜀中与湘西多有錞于出土


錞于是一种打击乐器,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盛行于汉代,用绳系钮,悬挂于架上,以击打的方式使其发出声响,常与鼓配合,用于战争中指挥进退。《淮南子·兵略训》:“两军相当,鼓錞相望”。


章太炎爱好文物收藏,西南之行,他注意出土文物收藏,在彭山收购一件錞于。如1919年章太炎致易寅村书札四通其二云:“蜀中则颇有錞于,铜多器巨,不能伪造,仆亦于彭山得之。大抵公孙子阳所为,以无铭文,不能臆断。据《容斋随笔》,当时长杨(阳)、慈利各得一器,湘西亦有之。”


关于慈利出土的錞于,以《容斋续笔》卷11记载最为详细:“淳熙十四年(1187年),澧州慈利县周赧王墓旁五里山摧,盖古冢也。其中藏器物甚多,予甥余玠宰是邑,得一錞,高一尺三寸……虎钮高一寸二分,阔一寸一分,并尾长五寸五分,重十三斤。”


湘西州博物馆藏汉马钮铜錞于。杨震 摄


章太炎经过考证后认为,蜀中多有錞于出土,湘西也是錞于出土的重点地区。这已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考古发现所证实,据统计,迄今全国出土的錞于150多件,集中分布在湘西、鄂西和巴蜀地区。而这些地区春秋、战国时期为巴人故地,因此学术界公认虎钮錞于是巴文化最具特征的青铜乐器。


五溪,湘西古称。光绪《湖南通志》卷八十一引《十道志》亦曰:“楚子灭巴,巴子兄弟五人流入黔中,汉有天下,名曰酉、辰、巫、武、沅五溪,各为一溪之长,故号五溪蛮。”


湘西州8县市共出土錞于18件,是目前全国出土錞于最多的地区,常见的有桥型钮和虎型钮。1988年凤凰千工坪镇岩六屯村出土虎钮錞于一件,盘上饰有手心纹、椎结人头纹、鱼纹、船纹等,与四川涪县冬笋坝、广元宝轮院、涪陵小田溪出土巴人遗物纹饰相似,系古代巴人遗物无疑。类似的在龙山洗车河、召市、白羊,保靖梅花、簸箕,花垣道二,吉首万溶江、河溪,泸溪县等均有。其中,龙山白羊出土一件马钮錞于,全国共两件,这些文物的出现,证实巴人是进入了湘西的。


(本文所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来源|团结报

作者|曾湘军

编辑|刘娜

监制|陈昊





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




■ 曾国藩仿效镇筸练勇创建湘军(上)

■ 曾国藩仿效镇筸练勇创建湘军(下)

■ 石达开湘西鏖兵(上)

■ 石达开湘西鏖兵(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