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读|又见凤凰古城

于卓理 湘西头条 2023-11-06

1


  初见凤凰古城,大抵是20年前。

  那是一个初冬,灰朦朦的天空漂着小雪,远山云雾环绕,路边树草青翠碧绿,蜿蜒的山路把连绵的青山牵连在一起,乘坐的皮卡车蛇形行进。与我同行的一位老兵头扭头对我说:“小于,这是你第一次来凤凰吧?”我说:“是。”他接着又说“那你要好好玩一下,这里的风景你们北方肯定是看不到的。”那确实,打小生长在北方,今日有幸可以亲眼目睹江南水乡的美景,想想都激动。


泛舟看景


  进入凤凰县城时要经过一座桥,开车的班长放慢了车速说:“凤凰到了,桥下就是沱江,古城就是沿沱江而建的。”我透过车窗眺望,江面烟波浩渺,带篷的小船,像片片柳叶漂在江上,河道两边三三两两的游人走走停停,指指画画,还有不怕冷的孩子在江边嬉水玩闹,挑着担子走跳岩的汉子及河边捣衣洗菜的妇女们让古城充满了生活气息。

  因错过了饭点,我们先选了一家名叫“大使饭店”的餐馆填饱肚子。这家餐馆装修古朴,木制的隔壁墙上挂满了湘西蜡染和一些字画,我们靠窗坐下,点了哪些菜记不清了,但是很下饭。

  饭后,我们混在游客中走进深长的古巷中,巷道不宽,用青石板铺就,错落有致、油光锃亮。临街的铺面都是用实木打作,木门、木窗,可拆可装,由于年长日久,有些门窗已经发黄泛黑,几间门板已裂开了缝隙。店铺经营以本地特产为主,银饰、姜糖、布艺等等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老兵告诉我:“店家多是本地人,他们早上开门做生意,晚上就住在店里,每天重复着相同日子。”我想:“他们白天忙活一天的生计,晚上门栓一别,灯光里是温暖的小家,这样的生活看上去既简单又安逸,也不错。”沿古街径直而行,整条街都是繁华热闹,热气腾腾。只见坐在竹篓旁边的阿婆,戴着老花镜,双手在刺绣板上飞针走线。肩挑腊肉的游商脚步轻快,沿街叫卖。正在做姜糖的师傅娴熟地拉丝、锤炼、切割、装袋、封口………把整个姜糖制作工艺展示得淋漓尽致。

  出北门就到了沱江码头,眼界豁然开朗,整个沱江展现在眼前。江边一幢幢吊脚楼靠山傍谷,依势而建,或是在田坝石崖上开凿修葺,或是用碗口粗的木柱支撑悬于江边,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灰瓦白墙把吊脚楼的轮廓勾勒的格外分明,鳞次栉比的檐角在蒙蒙薄雾中一望无尽。江中常见一缕缕轻纱似的雾气袅袅升起,游船在其中时隐时现,犹如一幅水墨画作。

  身后是古城墙,经多年的风雨侵蚀褪去了它明丽的色彩,时代的变迁,城墙也早已失去了防侵御敌、保家安民的功能。抚摸着斑驳的痕迹令人无限遐想,风云变幻的年代里,多少往事都遗失在了岁月的角落里。城墙下垂柳随冷风摇摆,更显得风姿绰约,江边“啪、啪、啪”的捣衣声不断,欢歌笑语中三五个妇女在清洗着衣物,手脚和鼻子冻的通红,他们不怕冷吗?也许是欢快的歌声冲散了一身的寒冷。

  那时的凤凰犹如一位待字闺中的少女,少有人知,但出尘脱俗、清素淡雅,有一种懵懂、纯真、神秘之美。


2


  在湘西工作的这些年,或是公务接待、或是陪亲朋好友游玩,每年都有机会到凤凰古城走走看看,但我还是喜欢闲暇时独自漫游古城,静下心来凝视一处景象、遥想一位名人,回忆一个故事。

  所谓灵山秀水出人杰,千百年来,雄壮的南华山、秀美的沱江水哺育了纯情的阿妹和质朴的阿哥,更孕育出了不胜枚举的大人物。在古城的小巷中漫步,不时地有名人故居与你擦肩,熟悉的历史人物会不断地在脑海里浮现。


沱江之畔,拾阶而上。


  10年前夏天的一个午后我走进了沈从文故居,不同于北方四合院的规整、大气,沈先生的故居古朴雅致、人文共融,处处浸染着湘西风情。老宅院是四合院建筑,砖木瓦结构,前后两进,大大小小的房屋有10多间,中间正房三间,左右厢房各四间。石地板平整光亮,老旧的板壁和门窗留存完整,飞檐矗立的屋架与灰色牢实的墙体结结实实的融为一体,显得协调有序。

  之前的书房用作了陈列室,清晰珍贵的图片和书籍摆放规整有序,里面记录了一代文豪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夕阳穿透窗格斜照进来,陈旧的檀木方桌、破烂的藤编靠椅仿佛又有了生机,影影绰绰见一位素衣青衫、文质彬彬的少年静坐案牍之前用心苦读,后来他怀揣梦想,作别故乡,北上求学,终其一生把湘西鲜活的血液注入中华文坛中,也因此,凤凰得以飞出湘西,飞出中国,飞向世界。

  陆续得知熊希龄的故事后,我决定到熊希龄故居看一看,走近这位连毛主席都说是“为人民做好事”的民国总理。进入古城,跟着导游往北,文星街一拐故居就到了,故居简单、质朴,与小巷中的其他民宅没有两样,四合院样式、木砖瓦结构,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高大雄浑,矮小但很精致。进大门,一幅笔力雄健的对联格外引人注目:“一生赤诚爱国盼中华振兴,半世慈善办学为民族育才”。现存的4间房屋,前后有过简单的修缮,但基本保持原貌,居所内床榻、书桌、木椅有序陈列。年轻的导游一直跟着我们,操着蹩脚的普通话介绍熊希龄的生平,她说:“熊希龄是个‘神童’,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后点翰林,曾任民国第一任总理。卸任后一直置身于救国抗日活动和社会慈善事业,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为国家和民族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历史由人评说,作为一个晚辈,站在书房面对图像中脸圆须长的老者,心中只有无限的敬仰。

  出熊希龄故居往东200米便是沱江,在江边恰好遇见一位身着中国风的青年,白衣白裤坐在石阶上,双脚浸入水中,裤脚湿了也全然不知。双眼紧闭,面朝沱江旁若无人地把一支二胡拉得吱吱作响,悠长的二胡声时而哀怨、苍凉,时而舒缓、委婉,与江水交汇,如倾如诉,像是在用乐曲倾吐着内心那不为人知的经历。我听了很久,青年始终紧闭双眼,旁边开餐的阿婆说:“他本是个盲人,在一家按摩店工作,这几天他都会在这里拉上一阵子。”走过的游客,驻足静听一会儿便悄然走开了,生怕打扰了青年拉奏。

  还记得第一次来凤凰就餐的餐馆叫“大使饭店”,后来得知牌匾上的字是大画家黄永玉亲题,取这个名字有两个意思:一是说,真正的徳国驻华大使来过这里吃饭,取个纪念;二是说,这家店是“大使滴”(本地土话,“大家的”意思)饭店,味道好、价格便宜,是老百姓都呷得起的饭店。后来黄老先生又附一联,上联是:忆惜日,报纸糊墙,地板通眼,小店居然来大使;下联是:喜遍城,楼台烟火,春雨杏花,老铺而今享太平。黄老先生用心为小店起名,一语双关、寓意深刻。自此后,“大使饭店”就在凤凰古城降生了,成了金字招牌,慕名而来的宾客络绎不绝,生意异常火爆,大画家与大师傅的故事也流传开来。

  彼时的凤凰好似一位知性美人,优雅大方、举止端庄,处处充满了人文气息。


3


  2021年国庆长假,我与家人再次到凤凰古城游玩。

  这次到达凤凰时是傍晚时分,落日余晖慵懒地照着一江秋水,沱江上泛着暖暖的红晕,我们从虹桥沿石阶而下,挤在人群中,看景也看人。人们或是驻足观景,或是扶栏摆拍,时不时还能偶遇古装美女,他们三三两两身着汉服,头戴花环,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个陌生又美丽的小城。故地重游,我心中少了些许冲动与好奇,随着人流闲逛,东瞧西看、无所事事,倒是爱“秋”的女儿不时地摆好POSS让我拍照。

  晚秋,太阳一落,天就像被幕布包住了一般,“忽”地暗了下来,这时全城的灯光一下子被全部点亮,光与影瞬间把古城变成了一座奇幻之城。

  沱江在流光溢彩的灯光映衬下水影潋滟、光影摇曳,古城墙和吊脚楼倒映在水中,高耸的屋角、金黄的廊柱、高高的马头墙被灯带勾勒的有形有角,通体金黄的万民塔以及轮廓毕现的虹桥倒映在江中,光影随着人流涌动,置身其中如梦如幻,令人陶醉。


俯瞰凤凰全景


  临水而设的酒吧有了一定规模,有“酒吧一条街”之称,幽暗的灯光从里面散发出来,营造出迷离的氛围。在一家小酒吧门前驻足,看见一位歌手半抱着吉他,合着鼓点弹弹唱唱,客人们闲坐在木桌旁随着音乐摇着杯中酒和自己的脑袋,心情似乎真的很放松。往前走几步,又有“咚咚锵锵”的摇滚音乐传来,整个夜空被美妙、动感的音乐、歌声填塞得满满当当。

  行至风桥附近,游客一阵喧哗,原来是精心打造的“水上翠翠”灯光秀上演了。瞬间,江面薄雾升起,江水微波荡漾,泛起层层涟漪,一袭红衣的少女乘一叶扁舟缓缓行至江中,远处一束强光随小舟移动,人与舟投影在画中一般,暗香浮动,飘飘然宛如人间仙境,傩送与翠翠的唯美爱情故事在水幕和灯光中展现的美轮美奂。我置身薄雾之中,头发和衣袖也被这“烟雨”沾湿了。

  已近午夜,整个古城依旧喧闹,妻带着女儿在江边趟水,嘻笑着走来走去。我坐在旁边的石墩上看着夜景发呆,搜寻着记忆中关于古城的一切印迹,感觉古城就像一个姑娘,从质朴纯真、知性内敛的少女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时尚现代女郎,变得更美、更炫了。

  此时的凤凰犹如一位摩登女郎,浓妆艳抹、雍荣华贵,举手投足间尽显现代时尚。

  面对江水,我很想听一听会说些什么,想知道她更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但她没有说话,一路浩浩荡荡,只顾奔流向前。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来源|团结报

文字|于卓理

摄影|吴东林

编辑|杨世芳

监制|陈昊





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




■ 夜读|酉水河边秋意浓

■ 夜读|刘年:秋歌(一)

■ 夜读|走进猛洞河

■ 夜读|东正街轶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