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联官僚是如何实现“静态管理”的?

吴鞑靼 苏俄转播 2022-04-24
1980年代物资短缺时期,一些商店只有出示莫斯科居住证才可以购物。

“静态管理”这个词是新鲜的,但作为官僚体系中“高度计划统筹”行政思想的一部分,以不同形式在历史上出现过多次。今天就来说说,苏联通过“居住证(propiska/прописка)”管理人口的一些历史概要。

在苏联时代,居住证看起来就是护照上的邮戳,盖在你被官方认定的现居住地址之上。一个人必须在三天内通知当局自己的任何移居活动,包括离开居住地的旅行、度假。没有居住证的后果非常严重,因为没有居住证,你就会落入“理论上无家可归”的境地,四舍五入,就是流浪汉,然后就要被拉走了。


护照是在18世纪的沙皇俄国时期才引入的。从1724年开始,一种叫做护照的文件被分发给拥有建筑技能的农民,他们被召集到圣彼得堡、莫斯科或其他城市参加建筑工程。此外,对于离开居住地到其他地方工作的农民,护照上应该配有他们的外貌描述。1803年,农民的护照被警务部门管理的“地址票”所取代。

这么做的目的非常明确——有了这些文件,内政部控制了全国各地农民的流动,以防有人逃跑,并监督他们最终回到各自的地主手中。

沙俄时期,“境内移民”的注册现场

1903年,列宁在《致乡村穷人们(К деревенской бедноте)》的文章里写道:“社会民主党要求人民有完全的行动和贸易自由——摧毁护照……俄罗斯的轻壮男依旧如此被官员们奴役,他们不能自由地搬到其他城市,也不能自由地去开垦新的土地。这不是农奴制度吗?这不是对人民的压迫吗?”

沙俄时期的护照证件

在布尔什维克掌权后,他们立即禁止了沙皇的护照系统——但引入了“就业记录簿”——以控制人口并找出那些没有工作的人。

1925年,居住证的概念首次被进入苏联现实:苏联公民的身份证上印有他们的永久居住地。1932年,护照系统被全面重新确立,居住证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它可以让公民在居住地获得政务服务,以及医疗帮助。对于官方来说这也是根据阶级观念,进行人口“类别管理”和制定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

1930年代,几乎所有的苏联农民都没有护照。直到1980年代,农民们必须申请“特殊许可证”,才能离开村庄,到城市学习或工作。

乘火车来莫斯科打工的农民,喀山火车站

从1960年开始,在苏联没有居住证生活超过3天就构成刑事犯罪,将被处以1年的拘留或100卢布的罚款(相当于一个有经验的工程师的月薪)。然而,在1967年,官方数据显示,37%的苏联公民没有护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根据当时的苏联法律,护照只发给居住在大城市、城镇和城市定居点(比如附属于工厂、军队等的生活区)的人。

农村居民没有护照是为了“遏制城市人口的增长”。这种情况给农村人口带来了多重困难,他们在就业、结婚、上学、甚至通过邮政收发信件和包裹方面,都会遇到问题。最重要的就是,他们压根不能正常出行——在不能当天来回的城镇,他们找不到提供住宿的地方。结果就是,大多数农村居民都呆在原地,在自己的集体农场里干活,无法移动和搬家(有点农奴制时期,被绑定在土地上的意思了)。



当城市出现用工短缺时,许多农民工就被允许持有短期居住证在城市里工作。例如,二战后的重建工程,以及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建设,都有大量农民工参与。

1974年,苏联官方最终决定向所有类别的公民发放护照——然而,这个进程从1976年开始,直到1980年代初才完成。不过,即使有了护照,苏联居民也被限制在特定的居住地,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是非常不现实的。

由于在苏联没有正式的私人财产,普通人居住的公寓实际上属于国家,然后按照计划将其“分配”给居民。基于居住证的住房分配制度,是从1920年代起实施的。国家根据所谓的“卫生标准”来科学计算和管理居住空间的使用,在苏联的大部分时间里,符合“卫生标准”的居住面积是每人9平方米,某些特权阶层还会增加。


俄罗斯女演员 Alla Dovlatova 曾经在接受《生意人报(Kommersant)》采访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结婚后,我母亲和父亲住在一起,在父亲的公寓登记入住。两年后,我祖父母搬到了自己的公寓,他们想把旧的小单间留给我母亲,但被当局拒绝了:居住证上显示,女儿已经被分配跟她的丈夫住在一起,祖父母的单间将被上交给国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父母不得不离婚,之后我的母亲才可以登记住在祖父母留下的单间里。六个月后,我父母才复婚。”

显然,大城市的居住证非常难获得,尤其是在莫斯科这样的地方。许多人竭尽全力去获得它,并利用婚姻作为一种“权宜之计”,当这种婚姻最终破裂的时候,外来迁入的一方就会遇到特别多的麻烦和不便。

但是如果在另一种相对来说比较“体面的婚姻”中,比如,结婚双方是来自圣彼得堡、莫斯科这种大城市的男女,即便他们最后无法维持婚姻关系,另外一方也可以继续保留在大城市的居住证。这种带有明显地域歧视的政策,虽没有明文规定,却在实际操作中被官僚系统广泛采纳。


1990年,苏联宪法监督委员会承认,“居住证制度,以及限制居民在境内必须获得居住许可的相关法律,限制了他们出行活动的自由,选择自己居所的自由。这些限制必须从立法中删除。”不过,在解体后的1990年代到2000年代头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居住证仍然是一个严肃的大问题。

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甚至有灰色的婚姻中介机构,可以找到大量虚构的在莫斯科出生、拥有莫斯科身份的“丈夫”、“妻子”,外地人可以通过和他们结婚,获得行政上的便利身份。目前,没有居住证可能会导致2-3000卢布左右的行政罚款,也可能更多。但登记过程比苏联时代容易得多。

编写:吴鞑靼
参考:
www.rbth.com/history/333374-propiska-in-soviet-union
'The Soviet-Russian production of homelessness: Propiska, housing, privatisation', Tova Höjdestrand
Лимитчики в СССР: на что были готовы провинциалы ради московской прописки
ru.wikipedia.org/wiki/Прописка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线上官网
“小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 

点击图片,访问店铺
“冷物商店”

访问淘宝店请在手淘App
搜索店铺“亚寒带杂货” 或 “冷物商店”
因为产品分别上架到了两个店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