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但以理 ——能吃王膳却拒吃王膳的先知
点击上方“QT灵修”关注我们
但以理
——能吃王膳却拒吃王膳的先知
作者|张远来
但以理是南国犹大被掳时期最著名的先知、被掳到巴比伦的政治家。
巴比伦掳掠犹大国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主前605年约雅敬作王的时候,尼布迦尼撒攻陷了犹大,将约雅敬及当时的王室成员以及圣殿中所罗门所造的部分器皿一同掳掠到巴比伦(参见王下24:1-7;但1:1-7;代下36:6-7)。
第二次是主前597年,耶路撒冷再次被尼布迦尼撒攻陷,这次巴比伦掳去了接替约雅敬作王的约雅敬的儿子约雅斤(有书卷称其为耶哥尼雅或哥尼雅,见耶22:24)及其王室,同时被掳到巴比伦的还有约一万名工匠及“勇士”。先知以西结和以斯帖的堂兄末底改就是这次被掳的(王下24:14-16;斯2:6)。
第三次被掳是主前586年,当时是约雅斤的叔父西底家作王,这次巴比伦军队将整个耶路撒冷夷为平地,并火烧了被践踏后的所罗门圣殿。以色列人除了一些特别窘困的老弱病残者,其余悉数被尼布迦尼撒的护卫长尼布撒拉旦带到巴比伦(王下25:1-12;耶52:29)。至此,仅存的南国犹大也完全亡国了,直到70年后在波斯古列王的治理下才获准重回故土。著名的流泪的先知耶利米就是在此次的亡国之痛中被难民挟至埃及,从此杳无音信。
但以理是主前605年被尼布迦尼撒掳到巴比伦的,当时但以理还是一个不过十来岁的孩子。我们所了解的但以理便由此开始,直到他历经三个王朝,70年后又目送同胞回归故土之时。但以理被掳后的生平和侍奉很自然地分成三个部分:学生但以理、高官但以理及先知但以理。三者时有重叠,但其侍奉的脉络却一直清晰。
-1-
学生但以理
——能食王膳却拒吃王膳的但以理
大凡有雄心的领袖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爱惜人才。把一个弱小的巴比伦民族变成一个庞大的新巴比伦帝国的尼布迦尼撒就是这样一代枭雄。主前605年当他征服中东掳掠了犹大以后,他便“吩咐太监长亚施毗拿,从以色列人的宗室和贵胄中带进几个人来,就是年少没有残疾、相貌俊美、通达各样学问、知识聪明俱备、足能侍立在王宫里的,要教他们迦勒底的文字言语。王派定将自己所用的膳和所饮的酒,每日赐他们一份,养他们三年。满了三年,好叫他们在王面前侍立。”(但1:3-5)。
尼布迦尼撒给他们的机遇不仅是学习迦勒底的文化,可以直接侍立于王宫,而且还给了他们特别的恩宠,可以食用王自己的膳食美酒。我们不要以为食用王的饮食没什么了不起,在那个时代,皇帝饮用的酒叫御酒;皇帝用的食物叫御食;皇帝的宴会叫御宴,普通人没有皇帝特别的恩准是不可以享用的。奴隶和封建社会,皇家贵族的特权涉及每一个角落,皇帝的王宫是面南背北的,除了皇帝别人家的房子都不可以直接朝南向;皇帝的衣服是紫色、黄色的,除了皇帝谁也不可以穿那种样式、那种颜色的衣服,否则就是欺君谋反之罪。那是要凌迟处死,而且要株连九族的。但以理等能蒙王赐予王膳,那是代表了特别的恩宠和地位的,今天如果有一个人参加了什么白宫的晚宴,哪怕一生只有一次,都会写入他个人的简介中,甚至打入名片,死了还要记在碑文上。很多人动辄花费数百万,就是要能与什么大腕人物吃一次饭。那你想,但以理他们作为一个亡国奴,能在被掳之地得到国王的如此敬重,得到人格的尊重和发挥潜能的机会,这是何等荣幸,也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荣耀。当时犹大民族被选中的就只有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但以理他们是何等幸运!然而就是对这个众人求之不得的恩宠,但以理却在这里,在他还是孩提的时候,立下了一个让人吃惊而大胆的志向:“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但1:8)。
对这个众人求之不得的荣誉,孩童但以理何以作出如此坚决而冒险的决定?岂不知,国王的恩典难以获取,也更加难以拒绝吗?说不定还会因此送命!但以理何以能食王膳却拒食王膳呢?用他自己的理由是“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食物为何会玷污人呢?原来尼布迦尼撒御用的美食虽然是天下奇珍,但都先祭拜过巴比伦的偶像,这是古代东方封建君王的惯例。我们知道偶像算不得什么,但其背后所象征的意义却事关重大。对于一个犹太人而言,偶像是他们的最恨。当年以色列和犹大的亡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祭拜偶像,得罪了耶和华。圣经把拜偶像叫做属灵的淫乱,耶和华上帝最恨的就是他的百姓拜偶像。当年以色列百姓祭拜巴力蔚然成风,人心涣散,世风日下,让上帝极为恼火,最终导致了国破家亡。身为王室贵胄,但以理虽然年纪尚小,但亡国之辱依旧历历在目,怎可以再与偶像有何瓜葛?以致玷污自己清洁的良知,得罪上帝?
第二、但以理害怕与巴比伦饮食文化的苟合最终会同化自己纯一的信仰。对但以理而言,尼布迦尼撒所给予的抬举既是恩宠,也是诱惑。铭心的信仰很少能在环境的艰难中蜕化,但却很容易在得意的顺境中被同化。在巴比伦的河边因为民族信仰的身份被人欺凌的时候,诗人很容易唱出:
“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就哭了。
我们把琴挂在那里的柳树上,因为在那里,掳掠我们的要我们唱歌,抢夺我们的要我们作乐,说:‘给我们唱一首锡安歌吧!’我们怎能在外邦唱耶和华的歌呢?
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
我若不记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所最喜乐的,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诗篇137篇1-6)。
但在平顺的王宫中还想保持自己与众不同的信仰,却实在不易。当时的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就面临着信仰被同化的危险。那被亚述掳掠的北国以色列之所以称为失落的十个支派,不是因为他们死了,就是因为他们被同化了。对处身巴比伦王宫的但以理等而言,巴比伦已经为他们更改了巴比伦的名字,那些名字的意思都是照着巴比伦偶像的称谓被赋予的。比如但以理(神是我的审判者)被易为巴比伦名伯提沙撒,即巴尔保护他的性命,巴尔就是巴比伦人主要敬拜的神祗;哈拿尼雅(耶和华彰显恩典)被易名为沙得拉,即阿古的仆人,阿古就是巴比伦人敬拜的月神;米沙利(与神一样)被称为米煞,即王子之影;亚撒利雅(耶和华帮助的人)易为巴比伦名亚伯尼歌,即尼歌的仆人,尼歌是巴比伦人敬拜的智慧之神,或晨星。巴比伦总想同化所有他俘虏的战俘,能在他们的文化和信仰上完全归化他们。因此,但以理他们在巴比伦的王宫中,那里既是他们展示自己潜能和为耶和华作见证的平台,也是他们信仰的熔炉,如果他们不能在巴比伦的文化中展现信仰的魅力,他们就会被巴比伦的奢华所同化。
第三、但以理怕安逸的环境会渐渐腐蚀他们少年的斗志。但以理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这从他一生始终如一地关注民族和世界的命运而非自己的享乐得失就可以看到。实际上,每一个少年都有自己的梦想,所不同的是,很多少年的梦想因为环境的变化而蜕化,只有始终如一而又脚踏实地地一生实践自己梦想的人,才叫作胸怀大志。但以理就是这样的少年。虽然巴比伦大军焚毁了他这个出身贵族的少年在耶路撒冷实现其梦想的可能,但却不能破灭他复兴家国的志愿。他拒食王膳是害可见食王膳饮御酒实在不是什么生活的小问题,它关乎一个人对上帝的忠诚度。不过,以信仰观念的理由立志不以王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不仅意味着放弃了伟大的荣誉,也实在是一场冒险的举动。一旦尼布迦尼撒怪罪下来,那可真是吃不了兜着走!怕安逸会玷污自己的志向和梦想。安逸是斗志的杀手,所谓乐不思蜀就是这个道理。但以理深知人性的有限,如果他在进入巴比伦的第一步就向安逸妥协的话,他就在自己一生战争的起点失败了。很多人会安慰自己:“不要紧,这是最后一次!最后一个电话!最后一杯酒!最后一句问候……明天重新开始!”其实只要你今天向安逸的心态妥协,你明天还是一样,你一生都是一个样!但以理要想不被巴比伦的安逸同化,他就只能拒食第一口王膳,拒饮第一杯御酒!尼布迦尼撒的王膳御酒既是抬举的象征,也是人走向安逸堕落的开始!君不见,巴比伦大帝国的灭亡就是起于王宫的奢华安逸,也是终于伯沙撒的那个举国欢宴?君不见我们社会、教会冷漠的病源就在于人们只顾追求个人的安逸,而失去了象但以理那样对民族家国的大志!?
可见食王膳饮御酒实在不是什么个人生活的小问题,它关乎一个人对上帝的忠诚度,也关乎一个人的信仰人格,甚至关乎以色列的民族存亡,社会精神。王膳和御酒至此就成了一种特殊的象征:荣誉、诱惑、试探、信仰和人格的试金石!不过,以信仰观念的理由立志不以王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那不仅意味着放弃了伟大的荣誉,也实在是一场冒险的举动。对此,你可以说是坚持信仰的原则,也可以说是死守规条,不识好歹,一旦尼布迦尼撒怪罪下来,那可真是吃不了兜着走!在这两难之间,该怎么选择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和上帝通融一下?因为祂是阿爸,好说话!折中一下,讨好两方面? 管他什么诫命律例,什么上帝信仰,信仰就是今世的荣誉?而但以理却选择了立志不以王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这就是但以理和他三个朋友的信仰人格!数年后,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已经成了巴比伦的高官,这时他们再次遭遇巴比伦政治的生死考验:尼布迦尼撒下令全国人民都要向他的金像下拜,对今天的很多解经家都会以此为一场无关乎信仰的政治事件,他们会毫无良心谴责地与巴比伦的政治社会“相适应”!而但以理的三个朋友却再次拒绝了向尼布迦尼撒表示忠心的机会,他们拒绝敬拜一切有形无形的偶像,致使尼布迦尼撒勃然大怒。吩咐人把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带过来,他们就把那些人带到王面前。尼布甲尼撒问他们说:“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你们不侍奉我的神,也不敬拜我所立的金像,是故意的吗?你们再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的声音,若俯伏敬拜我所造的像,却还可以;若不敬拜,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有何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呢?”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对王说:“尼布甲尼撒啊,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们所侍奉的 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啊,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侍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3:13-18)。我们注意他们的回答中蕴含的三个属灵原则:我们不必回答你——原则问题没有商量的余地!即便如此——即便因此得罪权贵,上帝一样能救我们!即或不然——即使我们因为顺服上帝而受苦,没有得到上帝的拯救,我们也一样不会在信仰上让步!可见但以理等自幼年,乃至一生都已经树立了“拒食王膳”的原则。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从贵胄到亡国奴,从阶下囚成为巴比伦王室的座上宾,一个被倾国之力重点培养的明星,能够勇敢而委婉地拒食王膳,所能给我们的反省远非如此云云。在圣经中他常和挪亚、约伯并列,作为义人的典范(结14:14,20);也被称为洞悉奥秘事的智者代表(结28:3)。但以理所走过的路其实就是一条“能食王膳却拒食王膳”的路。写到这里忽然想到我们身边的一些人,或许就是读者自己,为了求一点“王膳御酒”,为了能在巴比伦的王宫里分一杯残羹冷炙,为了什么头衔名利,不惜出卖肉体、灵魂、信仰、人格、尊严,甚至生命,拼上老命就是要在那把交椅上坐坐!他们食不了王膳却拼命出卖灵魂换取王膳,他们得不到御酒,哪怕尼布迦尼撒阴沟的污水也成了他们夸耀的荣耀,对比孩童时代的但以理就能食王膳却拒食王膳,真是太不要脸了!
-2-
高官但以理
——无懈可击的但以理!
学生但以理在巴比伦的王宫里学习了三年,然后就和巴比伦众多的同学一起被带到了尼布迦尼撒王的面前。“上帝在各样文字学问上(“学问”原文作“智慧”)赐给他们聪明知识,但以理又明白各样的异象和梦兆。尼布甲尼撒王预定带进少年人来的日期满了,太监长就把他们带到王面前。王与他们谈论,见少年人中无一人能比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所以留他们在王面前侍立。王考问他们一切事,就见他们的智慧聪明比通国的术士和用法术的胜过十倍。”(但1:17-20)。“于是王高抬但以理,赏赐他许多上等礼物,派他管理巴比伦全省,又立他为总理,掌管巴比伦的一切哲士。但以理求王,王就派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管理巴比伦省的事务,只是但以理常在朝中侍立”(但2:48-49)。如此,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便很快成为尼布迦尼撒最宠信的朝中重臣。一度对尼布迦尼撒及其后来的玛代波斯的朝政及信仰产生极大的影响。
但以理一生历经三代王朝,身居高官,正直不阿。圣经记载:到了伯沙撒的执政晚期,但以理被位列通国第三(但5:29);
在波斯玛代执政时,“大流士随心所愿,立一百二十个总督治理通国。又在他们以上立总长三人(但以理在其中),使总督在他们三人面前回复事务,免得王受亏损。因这但以理有美好的灵性,所以显然超乎其余的总长和总督,王又想立他治理通国”(但6:1-3)。
作为异邦被掳之民的但以理,他逾成功就会遭致越多的攻击;位置越高,就越容易被他人嫉恨,生活越平顺就越容易堕落。然而但以理打破了人性堕落的定律,他无法避免他人的忌妒,但他却能保守自己的清正,身为高官的但以理一样无懈可击。
但以理的成功引起了朝中大臣的忌妒,特别是玛代波斯重臣的嫉恨。他们千方百计要“寻找但以理误国的把柄,为要参他;只是找不着他的错误过失,因他忠心办事,毫无错误过失。那些人便说:‘我们要找参这但以理的把柄,除非在他上帝的律法中就寻不着。’”(但6:4-5)。仇敌的评价可谓一语破的。但以理毕生为何可以在那个充满钩心斗角的宫廷生活中一直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上帝的帮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自己是一位无懈可击的完全人。但以理无法使人人都不恨他,但他却能让恨他的人找不到他具体的过失。他的仇敌恨他,但他们只得在“他上帝的律法中”寻找攻击但以理的途径。也就是说,要从他的美德中攻击他。可见,但以理在那个罪恶的熔炉中,依旧有着怎样的圣洁、敬虔和智慧。对比你身边那些地位一变连说话的语气都不同了的昔日故友,但以理真可谓超群绝伦。古人把人分为天人、至人、圣人、君子、庶民、小人。但以理虽不是天人,但至少也是至人吧。
但以理的敌人就是“那些国中的总长、钦差、总督、谋士和巡抚”果然怂动国王立下一条糊涂的禁令:“30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么,就必扔在狮子坑中”(但6:7)。这条禁令实在没有什么意义,它针对的唯一对象就是但以理,唯一的目的就是要置但以理于死地。这条禁令对但以理而言意味着不准他祷告。一个天经地义的信仰问题开始变得复杂化,简单的个人生活问题至此就成了严重的政治问题,祈祷就意味着违抗国王的命令、玛代波斯的大律。波斯不公正的禁令将但以理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他要某违抗王命,要某违背自己的信仰。完全人之所以完全,就在于他敢于违抗罪性的奴役和不公的辖制,但以理很自然地选择了前者。“但以理知道这禁令盖了玉玺,就到自己家里(他楼上的窗户开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双膝跪在他上帝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但6:10)。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但以理为何成了完全人——他只有一个权威,就是上帝的旨意和良知的召唤。诚如康德所言,有两样东西让我惊诧不已,就是头顶的蓝天和心中的道德律。但以理敢于向一切的谬误说不!哪怕被投入狮子坑中也在所不辞!你或许会怪罪但以理不懂得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自己祈祷,回到家里关上门,偷偷地,谁知道?岂不知但以理的祈祷不仅是个人面对上帝灵修功课,也是对以色列民的鼓励,是在外帮人面前的信仰见证,如果但以理此时为自保而偷偷祈祷,就等于在他的敌人面前侮辱了上帝,就等于向错谬妥协。向错谬妥协的智慧其实是诡诈,向罪恶弯腰的折中其实是对公正的亵渎。他的敌人也许会因此告不了他,但却从此再也看不起但以理的人格和上帝了。尽管波斯的国王十分敬重但以理,但在错了也要执行的波斯大律面前,但以理也只得被扔进了狮子坑里。
但以理的智慧和正直即使是波斯的国王也为之钦佩。国王为但以理的遭遇十分伤感,终夜禁食。“次日黎明,王就起来,急忙往狮子坑那里去。临近坑边,哀声呼叫但以理,对但以理说:‘永生上帝的仆人但以理啊,你所常侍奉的上帝能救你脱离狮子吗?’但以理对王说:‘愿王万岁!我的上帝差遣使者封住狮子的口,叫狮子不伤我,因我在上帝面前无辜,我在王面前也没有行过亏损的事。’”好一个但以理,按历史计算,这时离当年他的三个朋友被尼布迦尼撒投进火窑差不多60多年了,但以理此刻也应该至少80岁了。一位行将走完人生路程的人能对自己的一生豪言:“我在上帝面前无辜,我在王面前也没有行过亏损的事”何等了得!有多少人能回忆一生而无愧于心,无愧于人,无愧于神呢?!为官一生的但以理做到了!那一夜狮子坑里的经历是难忘的,波斯的大律封住了他仰视蓝天的自由,他无法再开着窗户面向耶路撒冷祈祷,却封不住他挚爱故土的自由心灵。通往上帝的心灵大道畅通自由了,人就真的自由了。往事如烟,家国的灭亡,巴比伦的兴衰沦落一幕幕从眼前流过,宛若昨日夕阳黄昏。狮子坑里的猛狮今晚如同病危的绵羊,就像刚刚还傲视群雄的巴比伦突然间魂飞魄散,若非上帝的作为,猛狮又能奈我如何?昔日火窑中三个挚友的信心也一样激荡在心,如今他们也许有的依旧健在,在漫漫长夜里为他祈祷;有的或许已经告别了尘世的喧嚣,他父神的怀抱中叹人世浮华。总之,那一夜是历史中不可忘却的夜晚,因为有一个人在独坐狮子坑,面对死神,回忆一生任能无愧无恨——“我在上帝面前无辜,我在王面前也没有行过亏损的事”!
这就是但以理,一个无懈可击的人。纵使巴比伦、玛代波斯的王宫中充满了不义和污秽,也丝毫不能玷污他心灵的纯洁和行为的完全;纵使敌人多如加巴鲁河边的尘沙,他们一起寻找但以理的过失,也找不到他丝毫的瑕疵。但以理和历代历史都可以证明,不是那些忠于真理和原则而不肯向虚假妥协的人,而恰恰就是那些刁钻经营、阿谀逢迎的家伙才是祸国殃民、屡行亏损的败类。巴比伦王宫,波斯玛代的宫廷不可能不邪恶,但以理的周遭环境不可能不充满诱惑,但以理一生不可能不遇见多如繁星的各种试探,但身为高官的但以理就像他幼年能拒绝巴比伦诱人的王膳御酒一样,胜过了所有的诱惑。对比今天那许多专门为自己寻找堕落捷径的“得志小人”,但以理的人格真不知该如何形容其伟大!再想起今天我们许多不甘堕落的理想信徒,常常一有了失败就怨天尤人,一有了成功便傲视“群雄”,以为自己的失败都是环境、他人、制度、领导搞得鬼!殊不知,“你们若是热心行善,有谁害你们呢?”(彼前3:13);“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创4:7)。但以理能位居巴比伦、玛代波斯三朝复杂的宫廷政治生活中而不朽,身处钩心斗角的同僚而不败,不正在于他“在神、在人面前都没有行过亏损事”的伟大美德吗?
也许你会说,历史中的但以理,圣经中的但以理都只有一个,你永远都不可能象他那样完全,但最起码可以立下这样一个心志试试:要完全,象我们的天父一样!
-3-
先知但以理
——专心求明白的但以理!
但以理先知的侍奉和身份很难界定一个明确的时间,他不像以赛亚、耶利米,他们身为先知完全被上帝分别出来专门从事先知的侍奉,而但以理则一直在身为高官时就作了先知。而且,我们从始至终都没有看到但以理成为先知有什么类似以赛亚那神奇的蒙召经历(见赛6章)、耶利米那著名的蒙召自白(专业的术语叫耶利米的忏悔文,耶1:4-10;20:7-18;)。但以理似乎没有特别作先知的蒙召经历,他之为先知主要是来自他忧国忧民的心志和使命感。但以理当时的主要身份是巴比伦和波斯的高官,不过但以理之为先知,其侍奉的影响一点不比其他先知差,他被称为大先知,基督教末世论的基本经文依据就是来自但以理的著作。但以理作先知的侍奉源于他工作的使命感多于特殊的蒙召。身为被掳到巴比伦的高官,但以理深深为自己同胞的命运担忧,而身为巴比伦国王宠幸的高官,但以理又对这个自己的列祖亚伯兰故乡的巴比伦有着某种特别的情感和使命。因此,他不仅为自己的同胞,也一样为这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残暴骄横而自己又充任其高官的巴比伦帝国以及人类的历史命运而担忧。他“专心求明白,”(但10:12)渴望知道人类未来的命运,也渴望知道在历史的进程中人可以作什么,身为巴比伦的高官和有使命感的先知,自己又能做什么?而但以理能做得,除了尽上他高官的本分,施行仁义公平,便是向上帝祈祷,寻求人类历史命运之谜团的答案,为人类自身的行为提供指导。因此,上帝便在一次次的异像中向但以理揭示着未来。他的先知身份和他历任高官的身份是相合的,而非背离的。新约圣经说,人蒙召的是什么身份,仍要守住那身份。从某种角度看但以理官员的身份反而造就了他先知的职任。正是高官之职带给他对人类命运的忧戚,使得他更多地关注了人类历史的未来,他要“专心求明白”,其先知的侍奉就源于此。看来先知的侍奉永远都不能脱离对社会的忧患意识。
但以理在他一次次的异像中看到人类历史沧桑沉浮的未来,人们辛苦地创造着文明,又亲手在自己的欲望中毁灭。不管是巨狮强人巴比伦、残熊波斯玛代、飞豹希腊还是怪兽罗马,他们都没法逃脱杀戮与强暴,重建与毁灭的诅咒!他也看到那回光返照的蓝图:“必有多人来往奔跑(或作“切心研究”),知识就必增长。”(但12:4)。直到救赎之主亲自来铺张他公义的治理——他的国度永无穷尽!(但7 章)。但以理的眼睛穿越了那时空的屏障,看到这一幕幕让人惊骇的历史剧,它无比真实,又让人不可思议。恍若人类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历史轮盘中,冥冥的力量转动着人类命运的涅盘,人只是一个无可奈何的历史棋子,任那股力量摆布;又宛如历史是一个强大无比的怪兽,用自己的欲望创造着未来,又着魔似的践踏着自己。人创造了历史,还是历史本来就在创造人?罪恶是历史的产物,还是历史是罪恶的产物?但以理要揭示历史的谜团,他专心寻求那位在历史背后的造物主(但10:12)。但以理之为先知便是在对人类命运真诚的忧戚中自然使然。他的先知侍奉并非源自惊天动地的蒙召经历,而是上帝对其使命感——(因为是巴比伦的高官,所以对人类的命运忧戚,因为对人类的命运忧戚,所以)要专心求就明白的回应!换句话说,蒙召是双重的回应,我对上帝的回应以及上帝对我的回应。但以理之为先知是他对犹大、对世界强烈的使命自然将他带进了先知的侍奉之列。也许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上帝的呼召本来就一直响彻在历史的廊道中,而只有关注于上帝旨意的人才能听到,只有忧戚民生的人才愿意听到,只有肯顺服于祂带领的人才能成为祂的仆人。
上帝自己的话最能表达个中微妙的关系:“但以理啊,不要惧怕!因为从你第一日专心求明白…,又在你上帝面前刻苦己心,你的言语已蒙应允,我是因你的言语而来……现在我来要使你明白本国之民日后必遭遇的事,因为这异象关乎后来的日子。”(但10:12-14)。“刻苦己心、专心求明白”这便是但以理身为先知侍奉的秘诀。先知不是因为被赋予了先知的职务而成为先知,而是具备了先知的心志和气概而成为先知。就像你今天不一定就是职务上的牧师,但你一样可以因为对人心灵忧患的真诚忧戚而成为牧人心灵之师。从但以理对王膳的拒绝、对尼布迦尼撒的鉴言、对伯沙撒国王的严厉指责(但5:17-28)、对波斯谬误律例诚实而不带个人情绪的违抗都可见一斑。
但以理无疑是先知中的先知,政治家中的政治家。他卓尔不群的人格,独树一帜的个性,无懈可击的生活,坚定不移的信仰使其无论身处怎样的惊涛骇浪都可以成为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他的仇敌可以忌妒他,但却不能不尊重他伟大的人格;可以诋毁他,但却不得不承认人无懈可击的行为。境遇的坎坷、宫廷的熔炉都不能磨灭他纯一的信仰。看来失败和成功一样并非源于环境,而是心境!一种能食王膳却不食王膳的心志,一种能炫耀却鄙视炫耀的心境,一种能满足个人安逸却忧戚人类命运的心魄。
2007年1月15日星期一拟纲
2007年8月7日星期二完成初稿
2007年9月19日星期三修改
图片来自网络
校对|琳
美编|四月
上期精彩回顾,点击以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