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教牧人员的心理自牧(上)
教牧人员的心理自牧(上)
文/张远来
教牧人员是一群高危人群,他们不光每天有高负荷的工作,还要倾听许多信徒的负面的信息,却又没有一个合适的倾诉和寻求支持的管道。久而久之,很容易造成传道人身心灵的耗尽与性格的扭曲 。这种情况在大陆尤为严重,大陆传道人与信徒的比例低,侍奉负荷更高,面对的环境也更复杂。而且,我们没有传道人心灵治疗的驿站,即使是那些少得可怜的辅导课程,也都是在教导我们如何去辅导别人,却鲜有教导传道人如何自我疗伤。在教牧人员无法找到“他牧”的时候,如何面对自身困境而自牧!本文就尝试从一个传道人的角度,从大陆教牧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处境及出路三个方面浅谈大陆传道人的心理自牧:
一
令人不安的大陆教牧人员心理状况
何汉寅牧师在其《心路》一书中提到:在德国,医生每天开出80万份抑郁症的药方。在美国,每6个月当中有900万人患上抑郁症 。在中国,传道人面临的心理问题估计远远高于这一比例。我们不妨看看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教会的事:在中南地区某神学院,仅仅1995-1998三年时间,仅仅两个班,也仅仅是学院遮掩不住透漏的信息就有学生会主席跳楼、一位神学生跳江、灵修部部长突然精神失常。同时期,另一间神学院,一位学生在校时上吊自杀身亡,一位学生崩溃沦落于街头……神学生的精神压力甚至引起了医生的关注,2000年时,笔者在南京曾接触过中国最大神学院金陵协和神学院定点医院,南京建邺区医院一位中医,该中医说到,神学院学生精神压力普遍高于社会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低于社会大学生。
进入教会后,教职人员的心理问题似乎更严重了。2010年南方某神学院教牧人员研修班的40位学员,经相关测试,其中38位轻度或者重度精神分裂或忧郁症 。同时,教职人员的死亡率一般也被认为高于社会平均值,2011年一年间国内为数不多的官方教职人员中,48岁以下,官方总干事身份以上者,就有五位猝死 。
黄伟康博士认为,牧师心理健康的准绳就在于他的个性和性格有多健康。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牧师心理失调的程度不应严重到会妨碍他作为牧者的角色 。黄伟康博士认为牧师性格健康的最低标准是根据于提摩太前书三章一至十节特别的记载和加拉太书五章廿二至廿三节概括的记载。即,他拥有积极热忱的侍奉态度,有被公共社会认可的无可指责的人品,有健全的家庭;在行为上,有圣灵所结的果子,有良好的生活情操,有节制,自律,庄重,乐意接待客旅,善于教导,不好酒,不打人,只要温和,与人无争,不贪财……即,他应该是一个身心灵健康的人。但诚如上述,大陆教牧人员的心理和生理状况都不容乐观。那么,又是什么造成了教牧人员心理及身体的大量问题呢?
二
教职人员心理亚健康的成因分析
本该成为社会光与盐的教牧人员,为何自身却成了心理亚健康的群体呢?滕近辉牧师认为传道人“灰心、失望、情绪低落……一个相当普遍的原因,就是不满意自己低微的工作。 ”
美国福乐神学院心理学研究院前任主任,专门研究牧师与患抑郁症问题的ARCHIBALD D.HART教授,在其COPING WITH DEPRESSION IN THE MINISTRY AND OTHER HELPING PROFESSIONS一书中,特别谈到牧师患上抑郁症有6大成因 :
第一、积劳成疾。太过忙碌而疲惫,压力过重而产生健康崩溃及精神抑郁。
第二、积郁成疾。只倾听信徒的苦水而无法抒发自己的情感,久而久之,积郁成疾。
第三、牧师的孤单直接造成抑郁。牧者有会友,但没有朋友;有同工,但没有同心的人。
第四、牧师不晓得如何放松自己,有“忙碌”,但不一定有“工作”。
第五、对牧者的误解造成抑郁。特别在现实处境中,很多信徒认为,牧师是上帝的仆人,也是受苦的仆人。用现在的话是,“马儿跑的好还要不吃草”。在一些教会夫妻俩都是全职事奉,所以辛辛苦苦,基本生活都没有保障。
1、生活担子的压力
繁忙、贫困、担子重几乎成了大陆基层传道人的共性。大陆有句用来描述基层传道人的生活状况的流行语:“远看像乞丐,近看像农民,走到跟前一看,才发现是传道人”!目前,基层第一线肩负主要侍奉的传道人,多数是六十后到八十后。他们上面有几位老人,下面有至少一个孩子,有些人的师母同做传道人,或者没有工作,或者在社会上务工。一般而言,传道人的薪水又普遍低于社会同等水平。以广州为例,广州市统计局近日公布的《2011年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显示,2011年,广州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00元(约2858元/月) ,而同时期,广州市基层教牧同工的可支配收入为1800元左右 ,比同地区居民收入低了三分之一。
2、身份定位不清的压力
牧师是什么角色,特别是那些实际上承担了牧者职责,但始终未能被官方机制按立或认可为牧师的传道人而言,他们的身份尤其尴尬。他们不光收入更低,而且圣职身份和社会身份都难以有肯定的定位。在一般人的潜意识里,他们无论是在教会还是社会,都低人一等,从而让这些传道人产生严重的身份自卑和心理的不平衡。滕近辉牧师认为牧者:灰心、失望、情绪低落的普遍原因,就是不满意自己低微的工作。并要求传道人彻底的谦卑,甘愿为主的缘故卑微 。但问题是,当教牧人员其教牧身份都不能被肯定时,又谈何谦卑?那已经是涉及身份与尊严的问题了。
3、人际关系复杂的张力
人际关系本来就复杂,但一个复杂而无序的体制会让这种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大陆牧者面对的不仅是一般性的教牧工作,还有一个无处不在的“统治网络” ,他们决定着你的未来。在一个健康的体制系统里,我们可以清楚定位自身的侍奉角色和在群体中的相互关系。但在教会官僚体制之下,教牧人员难以把握自身的身份和使命。权利者自身善变的性格和无法把握的喜好与无理性的决定,总会给其管理下的教牧人员不确定、不安全、不踏实的感觉。实际上,教牧人员成了必须要讨好权利阶级而换取教会生存空间的教会奴隶。他无法按照自己的信仰和良知去生活与侍奉。这整个的生存心理和处境都是变态的,最后只能制造出一个变态的教牧人员。而当他一旦自己变成一个教会领袖时,他已经是一个变态的人,又继续推动一个变态而腐朽的教会体制——一个白色的恐怖系统继续残喘下去。我们很难想象,这种体制能培养出一个人格健全的教牧人员,或者说,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可以在这种系统中无需昧着信仰和良知就能坦然侍奉。
4、信仰观念的压抑
从倪柝声、王明道、宋尚节等老一辈传道人留下的受苦式的,神秘主义色彩的信仰传统,借当代灵恩主义传递的成功主义神学,及从三自系统延伸出来的政治化、封建等级化信仰思潮,或许是影响当代中国教会信仰理念及教会体制的最主要的三大因素。基督教信仰本来是“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路4:18)。但往往,正是我们所接受的不正确的信仰观,让信徒变得更加受捆绑和不自由。我们一度以为上帝是一位到处窥探信徒软弱和隐私的密探,随时想着要怎么惩罚我们!至少,上帝形如不近人情的严父,总是嫌我们做得不够好。我们惶惶不可终日,就是要等候上帝的审判。信徒在世就是要为主受苦,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西1:24)。
未完,明天待续
更多精彩:
校对:孟
美编: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