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感知、去触摸、去发现——2023年光明区中小学美术教师暑期专业能力提升活动侧记
今年8月,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在西藏自治区开展了为期12天的2023年光明区中小学美术教室暑期专业能力提升活动。此次专业能力提升之旅由中小学美术教研员冯英杰老师带队,相关报道刊登于2023年10月10日《宝安日报》B08版次。报道全文如下:
《去感知、去触摸、去发现》
2023年光明区中小学美术教师
暑期专业能力提升活动侧记
冯英杰 文
在许多人心中,西藏是一个神秘、高远、深邃的地方,雪山、圣湖、牦牛、经幡以及虔诚的朝圣者,都是编织西藏印象的主要元素。而对于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而言,西藏的魅力决无法通过书本图画及网络屏幕简单获得,而是要切实地去感知、去触摸、去发现,是在笔端和镜头下的恣意释放,是在心中藏不住的爱。
踏着鹏城的夜色,披着街市的灯光,我们光明区中小学美术教师代表团一行三十五人,从不同方向汇聚宝安国际机场,大家来不及与晨曦告别,便登上飞机,飞向那万里之遥的西藏。
我们落地的首站是林芝。林芝位于喜马拉雅山山脉的东部,因为海拔低,气候适宜,植被丰富,故成为多数人进藏的首选。我们也不例外,提前联系到林芝的酒店入住,并以此为点,展开我们的暑期艺术实践活动。
嘎拉村位于林芝市巴宜区,有着“西藏桃花第一村”的美誉。我们从酒店出发,大约半小时车程就到了这里。而这里也以美好的姿态迎接着远方的客人,清新的空气,葱绿的树木,整洁曲幽的道路,一座座红顶藏式新居在山脚下如画般伫立,清澈的山溪水在房前屋后穿过,哗啦啦地唱着欢乐的歌,不知名的果子挂在枝头,露出可人的笑脸。我们虽错过了林芝的春天,却也能想象到“林芝十里,桃花盛开”的醉美景象。
远眺林芝比目神山
实时已近秋天,正是小麦收割的时节。曲古村外的麦田里,藏民们正忙着收获,红色的收割机在田间大显身手,它来来回回地穿梭着,轰鸣着,将大片大片的麦子放倒,幻化成一袋袋的金黄,幻化成藏家人绵长幸福的欢歌。欢歌飞扬,欢声飘荡,飘飞在空中,也飘进每一个藏家人的心窝。
我们被这歌声感染,也被这质朴浓郁的藏乡风情所感动。怀着这一份久违的感动,我们走进果若村,好客的藏民给我们煮上飘香的奶茶,为我们准备好香喷喷的藏面。我们不失时机地和他们围坐在一起,交谈着,询问着,说笑着,他们也满脸洋溢着幸福与甜蜜,给我们讲述生活的美好,时代的变迁。大家不由地拿起手中的画笔或打开手机,及时记录这祥和美好。
老师们被藏民们的精彩介绍所吸引
祖孙情深
这美好,在人心之间,在山水之间,在天地之间。看吧,那曼妙的尼洋河水,秀美的比日神山,还有那充满文化气息的比日巴艺术部落,无不吸引着一拨拨热爱藏文化的人前来拜谒。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对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现与发掘、整理与重生、传承与传播已变得更加紧迫,我们当以开放和包容之心,以宽阔的文化视野去面对藏文化的发展,因为只有这样,文化才具有生命力。
鲁朗小镇的美好是显而易见的,这里的山水云气,草木花容,无不体现着独特的生态美和自然美。临水而建的房屋红白相间,既包含典型的藏族元素,又融入不少现代时尚潮流,在明艳的阳光下显得风姿绰约,丽景天成。天变云变视野变,即便是山雨透洗,凉风掠面,也是一番别样的景韵滋味。身处其中,体味着大自然的美好馈赠,感受着大时代的热切召唤,大家纷纷言志诵心,共畅光明。
在追求美好的道路上,人是需要坚守和付出的。就像我们去米林县东部的索松村写生一样,大家以爱为名,以梦为马,头顶高阳,身背画板,用脚步丈量对藏地的深情。站在几百米高的山崖上,俯瞰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河谷江水奔流,波涛激荡,江边云山作屏,层绿叠翠,顺江流方向,抬眼望,壁立千仞的南迦巴瓦峰雪山巍峨,雄姿英发,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景象啊!
写生
南迦巴瓦峰又叫羞女峰,它海拔7782米,是7000米级山峰中的最高峰。当地人讲,由于终年积雪不化,雾霭缭绕,很少有人能看到它的真面目,更不用说日照金山了,所以被称为“十人九不遇”,而能够有幸一睹它真容的人定是幸福和幸运的。兴许我们是有这福分,也或是真诚所致,在我们到达下榻处——白象村的第一天,便受到神山的眷顾。临近傍晚,但见云飘雾散,南迦巴瓦峰渐渐展露出它的通体真容,那是一幅纯净的、大气的、高品质的相貌,当柔美的夕阳洒在雪山之上,顿时金光璀璨,如梦似幻,蔚为壮观。
南迦巴瓦雪山
在白象村为藏民写生
随后,我们乘上开往拉萨的列车,去拥抱另一城的美好。
拉萨,这座被誉为“日光城”的高原城市,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对比林芝,它有着与众不同的古城气息和气度,这里的藏族民居极富特色,平顶的白色楼房,黑框门窗上装饰的条条漂亮的短皱帘,以及家家楼顶上飞扬的五彩经幡,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美术教师在布达拉宫前写生
晚上,老师们分组评画
作为这座雪域之都乃至整个青藏高原象征的布达拉宫,它安然挺立在拉萨市中心,那拔地凌空的气势,那金碧辉煌的色调,那庄严神秘的气息,那集宫殿、城堡、寺院于一体的藏式建筑风格,让人赞叹。当然,拉萨市除了大昭寺之外,还有很多颇具特色的寺庙,如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基寺、小昭寺等,它们不仅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也是拉萨历史文化的瑰宝。而这其中,哲蚌寺是大家相对比较集中的写生点。
哲蚌寺位于拉萨西郊根培乌山南坡上,是藏传佛教最大寺庙。哲蚌,藏语意为“米聚”,象征繁荣,哲蚌寺即意为“堆米寺”或“积米寺”,藏语是“吉祥积米十方尊胜州”。这里吸引我们的一是风景美,二是净心灵。走近哲蚌寺,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铺满山坡,仿佛一片白色城寨,而寺中环境清幽,曲径蜿蜒,不同庙宇殿堂互相连通,站在其中任何一个方位看,都精彩入画。沿寺庙旁的小路拾级而上,便能听到诵经及转经筒叮叮当当的声音,令人回味,让人领悟!除此之外,最关键的一点是:这里游客少,风景独好!
哲蚌寺掠影
我们也把采风的点指向拉萨的市郊,以便能够看到更多不同的藏地风情。当得知拉萨市娘热乡也有着不错的景致后,我们便乘车前往。大约20分钟的车程就到了目的地,娘热乡辖有7个行政村、9个自然村。下车后才发现,这里大多数的老旧村屋已经翻新,唯有这高原的阳光依旧明艳,依旧照在巷道,照进墙院,洒落在回栏的牛群身上,勤劳的藏家妇女招呼着牛儿,利落地为它们拌料喂食,或熟练地操弄起挤奶工具,挤出幸福的源泉。这特别的劳作场景,这婉约的牧园之歌,着实是让人欢欣的。
此外,我们在拉萨市第一小学开展的美术课堂交流,使得这次艺术采风活动显得更有意义。两位分别来自深圳和拉萨的教师先后在同一个班级上美术课,不同的教学风格,共同的教育理念,让前来观课的教师们大呼过瘾。大家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在为孩子们带来欢乐的艺术学习之余,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中播撒下美好的种子。
冯英杰老师为拉萨市第一小学三年级的孩子
上新学期第一节美术课
西藏,是一首写不完的诗,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是一部读不尽的书。短短的十二天时间,我们并没有走太多的地方。而西藏之大,西藏之美,还需要我们慢慢品读,慢慢发现。
以下是教师们在本次活动中的部分写生作品
《晴午》
冯英杰
《山雨欲来》
冯英杰
《午后》
冯英杰
《大峡谷写生》
冯英杰
《午后的色拉寺》
谢澄 (光明区凤凰城实验学校)
《雪域天音NO.9-布达拉宫》
吴平 (光明区凤凰城实验学校)
《艳阳下》
卓伟琼 (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光明凤凰学校)
《扎什伦布寺僧人》
黄羽翔 (光明区凤凰城实验学校)
《金色藏地》
朱子鼎(光明区马田小学)
《气息》
张楚婧 (光明区李松蓢学校)
来源:宝安日报
编辑:温燕姿
审核:彭红玉、程宏亮、刘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赞!光明学子在2022年深圳市中小学“劳动圳少年”微视频征集评比活动中喜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