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处世

健康湖北 2020-02-23

45度做人


45度是人鞠躬时身体倾斜的角度。


人活在世上,要俯下身子做人,以谦卑的态度,对待万事万物,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才能完成一世的修行。


古人云:谦受益,满招损。 


弯下腰不是自卑、不是认怂,而是智慧。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


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


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


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翠竹因弯腰而坚忍不拔,稻穗因弯腰而丰稔厚重。


常怀谦卑敬畏之心,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更广博的心胸对待他人,自然会有一道谦逊的光芒照耀你人生的远大前程。



90度做事


90度是垂直的,意味着公正、无私,意味着光明磊落、一身正气。行得正,坐得端,才能“身正不怕影子斜”。


《孟子·尽心上》里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做人做事,一定要刚直坦率,要做一个耿直的君子。



《吕氏春秋·去私》里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南阳的地方缺一个县官。晋平公问当时的中军尉祁黄羊:“你看谁可以当这个县官?”


祁黄羊说:“解狐这个人不错,他当这个县官合适。”


晋平公很吃惊,他问祁黄羊:“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推荐他?”


祁黄羊笑答道:“您问的是谁能当县官,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呀。”


晋平公深以为然,于是派解狐去南阳做县官。解狐上任后,为当地办了不少好事,受到南阳百姓普遍好评。


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现在朝廷里缺一个法官,你看谁能担当这个职务?”


祁黄羊说:“祁午能担当。”


晋平公又觉得奇怪:“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祁黄羊说:“祁午的确是我的儿子,可您问的是谁能去当法官,而不是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


晋平公很满意祁黄羊的回答,于是又派祁午当了法官,后来祁午果然成了能公正执法的好法官。


孔子听说这个故事后说:“祁黄羊推荐人才,对别人不计较私人仇怨,对自己不排斥亲生儿子,真是大公无私!”


阿拉伯谚语说:“做事公正一小时,胜过祈祷五昼夜。”做小事能公平的人,做大事也是不含糊的。


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



180度处世


180度是平角,也是一条直线,是指人们处世有原则,守底线。它既是言行所依据的准则,又是个人的边界。


孔子在《论语》中说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个人靠不靠谱,看他能否坚守心中底线。


关于梁启超,有这样一段佳话:


梁启超在生活中就是个非常有原则的人。


1891年,他与李蕙仙成婚。维新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开始长达十几年的流亡生涯,李惠仙成了梁家的支柱。


28岁时,梁启超在檀香山演讲。遇见为其担任翻译的何惠珍,两人配合默契。


活动过后,何惠珍就向他表白了爱慕之情:“今生今世,我之心唯有先生……”


“我已有了妻子。”梁启超明确地拒绝了。


事后,何惠珍动员父亲为康、梁捐了一笔款,并托人设宴向梁启超谈捐款事宜。


席间,梁启超又一次见到何惠珍。这次,何惠珍提出一个让梁启超心惊的要求:“我情愿下嫁梁先生做小。”


晚上,梁启超回到寓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他们在事业上,确实可以相互扶持。可是,他和妻子李惠仙这些年来一直相濡以沫,感情深厚,为此,他异常苦闷。


于是,他连夜给身在日本的妻子写了一封信:“余归寓后,愈益思念惠珍,由敬重之心,生出爱恋之念来,几乎不能自持……”


梁启超心想,妻子接信后,定会大骂他一顿,这样,他发热的头恼也好冷静一下。



当他颤抖着手打开回信时,怔住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妻子竟然成全这桩的婚事。


李惠仙说:“我远在日本,不能照顾,先生身边若有个情投意合的何小姐照顾,岂不更好?”


梁启超在妻子的宽容面前惭愧万分,提笔为何惠珍写了一首诗:


“一夫一妻世界会,我与浏阳实创之。尊重公权割私爱,须将身做后人师。”


聪慧的何惠珍马上明白了梁启超的意思,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梁启超。


1924年,李惠仙因病逝世,痴心不改的何惠珍,听到消息,急忙找到梁启超,一面劝慰其节哀,一面寻机重续秦晋。


没想到,梁启超以“年迈不想再婚”为由,第三次婉拒了她。何惠珍心有不甘,多次上门,梁启超都避而不见,万般无奈的何惠珍只好挥泪告别……


在知己何惠珍面前,梁启超坚守住了原则和底线,令世人敬佩。


粱实秋先生评价梁启超时曾说,先生学问是第一,道德人品是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大师。


底线是看不见的,是仅存于内心的一种自认的生活准则,但是它能推动生命沿着我们想遵循的轨道前行。


心有所往,才能心有所止。



人生在世,懂得了做事先做人、处世先为人的金科玉律,也就抓住了问题的根本。


于事,要三思而行,勿乱;于情,要痛后而放,莫恨;于欲,要持中有弃,勿执;于求,要尘中不染,勿贪。


人没有最好,有德天地高。


人生有尺,做人有度。


来源:简易心理学


往期回顾:

母亲是一种岁月

15句老话儿: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

所有优秀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目前4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你还不来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