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耳朵总是痒,却啥也掏不出来?可能暗示这 5 种问题,快自查

健康湖北
2024-09-0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科普中国 Author 李慧敏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有时候会遇到一种微妙的困扰

——耳朵痒

对许多人来说

这似乎只是一个小问题

但耳朵痒

可能不只是痒那么简单

也可能是身体内部

出现了一些问题的信号

我们应该注意并及时处理




瘙痒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而非特定的疾病,可见于多种皮肤病。此外,瘙痒也可能是系统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等非皮肤疾病的表现。


耳朵痒大多数是外耳道区域瘙痒(图中红色圆圈区域),导致耳痒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图源:UpToDate


01

耵聍


俗称耳屎,或多或少的耵聍在外耳道内,都有可能引起耳朵的瘙痒。但这个“屎”它不仅是“排泄物”,它还有保护我们耳道的功能


耵聍是由外耳道的外侧1/3皮肤的耵聍腺和皮脂腺分泌产生的淡黄色黏稠物,耵聍在耳朵里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它可以挡住一些外来物的进入,比如小飞虫。其次,耵聍还有助于形成酸性耳道环境,来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再者,耵聍还具有疏水性,能够排斥水分,从而防止微生物理想生长环境的形成;最后耵聍的黏性也有助于粘住环境中的细小碎屑,这些功能共同构成了我们耳朵的“皮肤 - 耵聍屏障”。


治疗方法

当耵聍过多引起耳朵瘙痒明显,或者形成块状栓塞时,我们应到医院寻求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的帮助。


此时,不建议在家自行操作,我们盲目地掏耳朵,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损伤外耳道壁甚至鼓膜,严重时还会引起继发感染。



02

真菌性外耳道炎


当外耳道的屏障被破坏时,如耳道被水浸湿、挖耳或使用了不干净的挖耳器具等,都可能引发真菌感染。真菌容易在耳道深处黑暗、温暖的环境中生长,有时甚至会长到鼓膜表面,黑曲霉和假丝酵母菌是常见的致病真菌。


真菌感染的一个典型症状就是耳痒,耳痒的位置也有可能比较深。感染了这种真菌性外耳道炎很容易反复发作,持续时间可能长达数月甚至数年。


图源:UpToDate


治疗方法

在治疗耳部真菌感染时,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充分清理耳道内的真菌。这通常需要在耳内镜下操作,并可能需要多次往返医院彻底清理耳道。充分清理后,接下来会进行局部药物治疗,包括使用酸化溶液和抗真菌药物等。


若未先进行耳道清理而直接用药物治疗,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到耳鼻喉科就诊并清理耳道是治疗耳部真菌感染的重要一环。



03

细菌感染


当耳道屏障受损时,除了可能遭遇真菌感染,细菌感染同样是一个需要警惕的问题,耳道内的渗出液和脓性分泌物等都可能引起瘙痒症状。


图源:UpToDate


治疗方法

清理分泌物是第一步,并以局部治疗为主,例如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滴耳。如果症状非常严重,需要结合全身性抗生素治疗。



04

湿疹


与皮肤其他部位一样,耳道的皮肤也可能出现湿疹,引发瘙痒,这种瘙痒通常与真菌感染的深层瘙痒有所不同,更多地表现为外耳道口皮肤的瘙痒。湿疹范围较小时可能仅局限在耳道内,外部难以观察,但范围较大时,可以在耳道口周围看到明显的皮肤变化。


图源:作者提供的门诊病例


治疗方法

在治疗外耳道湿疹时,与其他区域皮肤湿疹的治疗原则相同。首要任务是做好保湿,症状明显时,可使用激素类乳膏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涂抹保湿乳液时,应避免伸入耳道深处,仅在肉眼可见范围内操作,以确保安全。



05

干燥


皮肤干燥同样可能引发耳朵瘙痒,这在老年人中尤为常见。


治疗方法

为了缓解干燥带来的不适,可以适当为耳道口处保湿。





01


频繁掏耳朵


耳朵痒时,一些人总会忍不住去掏耳朵,有时掏掏很愉快、很爽。但殊不知这种“不良嗜好”,有时掏着掏着会给自己掏疼、掏出血甚至掏出问题。


使用挖耳勺等工具频繁挖耳虽然能带来短暂的舒适感,但容易破坏耳道屏障,引起真菌、细菌等感染


02


棉签掏耳朵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使用棉签挖耳比挖耳勺更安全,其实不然。棉签挖耳很容易将耵聍推入耳道深处,时间久了反而在深处堆积更难以清理和排出。


如果耳道内不慎进水,可以歪头轻轻蹦一蹦让水流出,或者用吹风机在低温、低档的设置下,从距离耳朵一臂远的位置吹干。



03


采耳


虽然采耳能带来放松和舒适感,但如果采耳店的器械消毒不达标、过度清理耳道或操作不当,都可能导致耳道感染。


04


常戴耳塞


长时间使用耳塞、入耳式耳机或助听器等也可能影响耵聍的正常排出,从而增加耳道堵塞和继发耳道感染的风险。


在非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应尽量减少耳塞和入耳式耳机的使用时间,对于必须戴耳塞或助听器的人群,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必要时由医生进行耳道清理。




本期封面: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科普中国编辑:吴良慧责编:邓睿

往期回顾:

脚有酸臭味就是脚气吗?专家教你靠谱“除酸”

从确诊到去世仅仅9个月!这些“高危人群”需注意

睡觉出汗多,是体虚么?


目前 25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你还不来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健康湖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