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仲景如何观察药后反应? | 伤寒

2016-08-03 肖相如 肖相如频道

版权声明:本文原创和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医肖相如(ID:xiaoxiangru0011),尊重知识和劳动,无需授权即可转载,但是请务必注明原作者。



在临床上,患者的药后反应十分重要,常常能够指导医生的用药。那么,医生应该怎么观察患者药后的反应呢?今天,我以服桂枝汤后的反映为例,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仲景怎么做的。


1

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湏臾,歠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 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 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役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粘滑、肉麵、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以上是桂枝汤的方后注,提出了服桂枝汤后的观察内容。


第一,出汗的情况。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 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是遍身漐漐微汗,还是如水流漓?遍身漐漐微汗则祛邪而不伤正,如水流漓则病必不除。


仲景也有遍身漐漐微汗的标准。《辨可发汗脉证并治第十六》:“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漐漐然,一时间许,亦佳。不可令如水流漓。”


第二,是否汗出病差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如果汗出病差后即停止服药,中病即止,以免过汗伤正。


这一点很重要,外感寒邪要发汗,但必须中病即止,防止过汗伤正,甚至过汗亡阳。


医生要细致观察,还要给病人及家属交待清楚,如果医生没有给病人交待清楚,有的病人就会认为,服药了效果不错,怕浪费了药物,会将剩下的药都服了。在临床上,由此而发生的过汗亡阳的情况并非没有,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第三,守方继进,直至汗出病差。


“若不汗, 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役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


若服药后不得汗,病无变化,应守方继进,还不出汗的,可以缩短服药间隔时间,病重的还要昼夜服药,直到汗出病差。


但桂枝汤最多能服三剂,如果服了三剂药病还没好,说明辨证是错误的,所以三剂药为外感病的极限。


2

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17)


张仲景从临床上观察到,嗜酒的人得了太阳中风,服了桂枝汤会出现呕吐。所以嗜酒的人患太阳中风不能用桂枝汤。


这就是临床经验,这个经验来自于细致的临床观察。


酒客多湿热,桂枝汤为辛甘温之剂,辛温生热,甘能生湿,故可加重湿热。湿热困阻中焦,可致胃气上逆而呕吐。


应该注意的是,此处禁在湿热,不在酒客。因酒客多湿热,故以此为例而言。虽非酒客,却有湿热内蕴,桂枝汤也不可用;虽为酒客,却无湿热,桂枝汤应可用。


素有湿热,又患太阳病中风证,治之应辨别二者之主次轻重,分别对待。


湿热为主者,当先清湿热或以清利湿热为主;若中风为主者,当以桂枝汤为主,酌加清利湿热之品。治疗酒客,还可以加解酒之药,如葛花、枳椇子等。


3

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19)


张仲景还观察到,服了桂枝汤后呕吐的病人会吐脓血。


服桂枝汤后必吐脓血者,为里热亢盛之人。这样体质的人,若服用了性味辛甘温的桂枝汤,必然会使邪热更盛,损伤血络,腐败气血,胃气失和,则呕吐脓血。


然而,从现在的临床实践来看,服桂枝汤后吐的病人,并非一定会吐脓血。即便如此,服桂枝汤后吐的病人也引起重视,应该仔细审查是否有里热炽盛的病机存在。


若在呕吐的同时有邪热更盛的表现,则是病情有变,此时应该禁服桂枝汤;若有呕吐,但太阳中风证没有变化,则仍可以用桂枝汤,必不会导致发生呕吐脓血,因为中风证中本就有鼻鸣干呕,初服桂枝汤,也有反烦不解者,如原文第12条及第24条所述。


4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24)


太阳中风,服桂枝汤后“反烦不解”,是什么情况?该怎么办?


先弄清楚“烦”是什么?《说文》谓“烦,热头痛也。”就是发热、头痛。


太阳病初服用桂枝汤后,应该汗出而诸症解除,但如今病人服药后“反烦不解”,似乎药证不符,或发生了传变,如第4条“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以及第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服药后虽然桂枝汤本来应该有的头痛、发热等症并没有解除,甚至可能加重了,可同时又没有其他表现(特别是阳明病的表现),可见疾病未发生传变,病仍在太阳,服用桂枝汤并没有错误。


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机理,这应该是病重药轻的缘故。可能桂枝汤发汗之力轻,不能一鼓驱邪外出,反而使正邪相争更加激烈。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仲景提出了针药合用的方法,先针刺风池、风府,以疏通经络,再用桂枝汤就汗出病差了。


5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25)

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26)



服用桂枝汤后大汗出、脉象洪大,是邪传阳明了吗?这可得仔细观察。


若像第25条一样,病人并不见大热、烦渴等里热征象,则可以排除邪入阳明。


服桂枝汤要求微汗出,病人出现大汗出,可知汗不得法,但未引致变证,其病仍在太阳之表,属于阳气浮盛于外,病重药轻的缘故,治疗应当继续用桂枝汤发汗解表。


再看第26条,则不仅有大汗,脉洪大,还有大烦渴不解, 那就是邪入阳明的里热炽盛了。


大汗出后,伤津助热,以致邪热转入阳明。阳明热盛,气液两伤,则其人大烦渴不解。


所谓“大烦渴不解”,是形容烦渴之甚。由于这里的“烦”有热甚和渴甚的两层意思,故大烦渴不解又分别表示为心烦、大渴、大热,大渴或大渴为甚,以至于饮水数升而不能解。


脉见洪大,是阳明里热蒸腾,气血涌盛的征象。然里热盛而气液不足,故脉呈洪大,而按之软亦自在言外。那就要用白虎加人参汤了。


至于第25条的后半段,服桂枝汤后,病人出现发热恶寒,如疟状,一日再发,这是汗不得法,邪气没有解尽,邪正相争,治疗当用辛温轻剂,微发其汗,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6

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主之。(28)


服桂枝汤,或下之, “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那就不是桂枝汤证,也不是里实可下之证。


细审此证,应为脾虚水停,阻遏太阳经腑之气所致。这里“小便不利”是辨证的关键所在。


因小便不利为气化不利,水邪内停的反映。水邪内停,势必影响太阳腑气不利,膀胱气化失职,而致小便不利。


若水邪郁遏阳气,太阳经气不利,则见头项强痛,翕翕发热之证,故似表而汗之不解;若水邪凝结于太阳之府,使里气不和,则可见心下满微痛之症,故似里而下之不愈。因此从“小便不利”一证得知,本证关键在于水邪内停。


好了,今天就带大家分析到这里了。服桂枝后的条文还有很多,大家自己也尝试着归纳看看。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你真的清楚桂枝汤的煎服法吗?

试试动态理解伤寒论

肖相如讲伤寒之四:《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和成就


进入主菜单点击 已发精选  可查看更多“肾病肾虚”,“两性”,“伤寒”,“医案”和对中医讨论的相关文章。


健康|快乐|自由

中医肖相如
长按二维码识别加关注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投稿请发送至:xiangru66@qq.com

新浪搜索:中医肖相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