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张仲景教你如何诊脉
版权声明:本文原创和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医肖相如(ID:xiaoxiangru0011),尊重知识和劳动,无需授权即可转载,但是请务必注明原作者。
昨天我们讨论了“悬丝诊脉”,可能很多朋友会有不同的意见,这很正常。我们只是想告诉大家,任何事情都有规律,也都有限度,真理再向前一步,便是谬误。
脉诊对中医很重要,但是将脉诊神秘化,赋予脉诊超越医生能力范围的特异功能,这是对大众的欺骗,对脉诊的伤害,对中医的伤害,最终就是对人类自己的伤害。
如果大家还是心存疑虑,我们看看医圣张仲景是怎么诊脉的,这应该更有说服力。医圣都没有这种能力,这种能力只能是神才有的吧。
NO.1 阐明病机
《伤寒论》第12条
桂枝汤证的脉象是“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从脉象而言,这里的阴阳是就指医生切脉的指力。浮取轻按为阳,沉取重按为阴。
阳浮而阴弱,即轻取脉浮,重取脉弱,也就是指脉象浮缓。
阳浮而阴弱的脉象,阐明了太阳中风的病机。阳浮指寒邪袭表,卫阳向外抗邪,正邪相争,人体出现发热的症状,为有余之象;阴弱指卫气抗邪于外,不能固护肌表,营阴外泄,人体出现汗出的症状,为不足之象。
这一病机与第95条所说的“营弱卫强”相同,现在也称为“卫强营弱”。
《伤寒论》第247条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趺阳脉属足阳明胃经,诊之可候胃气的盛衰。
其脉浮为胃气强,主胃中有热;涩主阴津不足,胃热迫津,偏走膀胱,致津伤则趺阳脉涩。胃热气盛,迫津偏渗膀胱,致肠燥便秘,故见“小便数,大便硬”。
其中,解释一下“其脉浮为胃气强,主胃中有热”这句话。
《伤寒论》中的浮脉除了主表,还主热,如第138条小陷胸汤证之“浮滑”;第154条大黄黄连泻心汤之“关上浮”;第176条白虎汤证之“浮滑”;第223条猪苓汤证之“浮”等等。主表的浮脉与主热的浮脉,从脉象看,应有区别。前者是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后者是轻取即得,重按滑数有力。
NO.2 推测变化
《伤寒论》第4条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静,静止,未变之意。脉若静,指脉象尚未发生变化,与现证相符。脉数急,相对脉静而言的,表明脉象已经发生变化。
由于感邪有轻重,体质有强弱,故病有传与不传之异。欲知其病情是否传变,可从脉象来判断。
若原来伤寒的浮紧脉,或中风的浮缓脉,均无改变,即所谓“脉若静者”,说明病变仍在太阳,没有传变;若脉数急,又出现恶心欲吐、烦躁不安的现象,说明病邪已有内传的趋势。
《伤寒论》第23条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脉微缓,微是略微的意思。脉微缓,指脉象和缓。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不愈,出现发热恶寒如疟状,热多寒少,一日两三度发。这是太阳邪气未解,但邪势不盛,正气数与邪争的缘故。
张仲景用不呕来说明邪气不在少阳,用清便欲自可,说明邪气不在阳明。综合来看,仲景是想说明太阳病日久,邪气并没有内传到少阳、阳明,而仍然在太阳,若病人脉象由浮紧变成浮缓,这是邪退正复,为欲愈之象。
NO.3 决定治疗
《伤寒论》第42条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太阳病,外证未解,治疗原则应该是发汗。怎么选方用药,则要根据脉象来决定。
脉浮弱,显然不适合麻黄汤之峻汗,用桂枝汤之解肌更为妥当。如果是脉浮紧,当然要用麻黄汤。
这是根据脉象判断病机,选择治法的示例。
还应该注意的是,如果脉浮弱与恶风、汗出并见,用桂枝汤是毫无疑问的;即使是脉浮弱与恶寒、无汗并见,这里的“脉浮弱”也提示正气不足,那么用麻黄汤应慎重,用桂枝汤更稳妥。
《伤寒论》第92条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发热头痛,身体疼痛为病在太阳,太阳本应解表,但病人脉不浮而反沉,则为少阴阳虚之证;若不差,则可能是如第301条用了麻黄细辛附子汤之后,病仍不解,乃少阴阳虚太甚所致,故治当从里,温肾回阳,方用四逆汤。
NO.4 判断预后
《伤寒论》第37条
“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太阳伤寒迁延十日以上不愈,会出现什么样的转归?
若脉象由浮紧变为浮细而软,是病邪衰退的征象,与《内经》所谓“大则病进,小则平”意思相同。嗜卧,是邪气已去而正气未复的征象,与第10条之“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相同。可以判断此时表邪已经解除,但机体正气尚未恢复,通过调养几日,疾病就会痊愈。
若病人出现胸满胁痛。胸胁为少阳经脉循行所过。胸满胁痛是少阳病的主症之一。治疗当和解少阳,方药用小柴胡汤。
若“脉但浮”,即原来太阳伤寒的脉象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太阳之邪未向里传变,仍在太阳之表,故仍当用麻黄汤解表发汗。
《伤寒论》第315条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服了白通加猪胆汁汤后的顺逆的判断:顺者,脉微续,即脉搏渐渐出现之意,乃阴液未竭,阳气渐复;逆者,脉暴出,即脉陡然出现之意,乃阴液枯竭,孤阳无依,完全发露于外。
从上述可以看出,脉诊在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圣张仲景也十分重视脉诊的意义。
但是张仲景并不是只凭脉诊,脉诊仅仅是他采集病情的一个方面,更没有搞过悬丝诊脉、隔空诊脉这些神乎其神的东东,他没有成为像现在的某些神医、大师,但他却是永远的医圣!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进入主菜单点击 已发精选 可查看更多“肾病肾虚”,“两性”,“伤寒”,“医案”和对中医讨论的相关文章。
健康|快乐|自由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投稿请发送至:xiangru66@qq.com
新浪搜索:中医肖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