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医博士基层10年,我得到了什么?

肖相如 肖相如频道
2024-09-23

本文作者:肖相如,著有《肖相如论治肾病》《特异性方证》《肖相如伤寒论讲义》《外感病初期辨治体系重构》等。转载请注明出处。

< 正文  >

上世纪末,正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高潮时期,许多中医院都想建肾病科,经常有医院来找我,希望我到他们医院去工作,或者帮助他们建设肾病专科。广西柳州市中医院的院长多次到北京来找我,希望我去给他当副院长,主管业务和肾病科,因为有些其他原因,我不可能调到柳州去,最后我们商量出一个方案,就是我不定期的到柳州去工作。

1996年我到柳州去工作了几个月,在这期间,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到柳州市中医院来召开中医工作会议,顺便参观柳州市中医院。我也参与对河北省中医同道的接待工作,认识了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和许多中医院的领导,也认识了河北省沙河市中医院的张绍武院长。

我从柳州回来后,张院长多次到北京来找我,商讨怎么帮助他们建设肾病专科的方案。沙河市位于太行山革命老区,距离北京418公里,乘火车可以当天返回,我认为可以利用双休日到沙河市中医院工作,每周五晚上去,周日晚上回来,不耽误我的正常工作。我和张院长达成共识,于1997年11月正式启动这项工作。

沙河市中医院建院时间短,基础比较差,原来没有肾病科。我们首要的任务是让肾病科挂牌开张,开设一个肾病专科门诊,在内科病房分出一个肾病组,派两名医生跟我学习,一个在门诊抄方,一个在病房管病人;派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出去学透析,为建立透析室作准备。

我每周在沙河市中医院工作两天,周六上午门诊,下午查房,晚上讲课,周日门诊。先讲肾病的基本知识,常见肾病的中西医诊断和治疗,重点是讲“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整体功能代偿疗法”;然后讲伤寒,提高全院医生的中医基本功。因为大家认为我是北京来的专家,各科也经常请我会诊,院里的职工也来找我看病,政府部门的领导也来看病,当然不仅仅是肾病,各种疾病都有,疗效都很好。

我们的肾病科很快就打开了局面,因为肾病病人多,透析室也运转起来了。肾病科的病人,有沙河市的,也有很多沙河市周边地区的,如邯郸、邢台、保定、仓州、衡水、河南安阳、郑州、山西长治等地的,甚至还有湖南、广东、内蒙、黑龙江、新疆的患者。

至2000年,沙河市中医院的肾病专科初具规模,其知名度在沙河市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邯郸、邢台、河南安阳的肾病患者也首先会到沙河市中医院来就诊。2002年,沙河市中医院的肾病专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重点肾病专科建设项目全国的重点肾病专科只有十二家,县级的中医院只有沙河市中医院一家,其他重点肾病专科大都是国家级和省市级的大医院。

我到沙河市中医院工作首先是受到了全院职工的欢迎,他们都亲切的称我为肖老师,虽然我知道我并不足以为人师,但是他们的真诚足以让我感动。当然,我还受到了基层患者的热烈欢迎,他们都亲切的称我为肖博士,他们对我充满信任,相信我一定会使他们的病痛减轻,他们的信任给了我信心和力量,鞭策我不断的向名符其实的好医生努力

我也受到了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鼓励和支持,沙河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局,邢台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局,河北省委宣传部、省中医药管理局给予我支持和肯定。

中央宣传部的刘鹏副部长、卫生部的张文康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佘靖局长都对此作过批示。特别是佘靖局长多次找我商谈此事,并指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座谈会,希望在全国中医系统推广。《光明日报》、《河北日报》、《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等媒体曾予报道。

在沙河市中医院工作的十年中,我所诊治的患者数以万计,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使我的临床经验不断丰富,临床思路更加清晰,对常见病、多发病形成了自己的诊疗规范,对疑难病、危重证的治疗也更加得心应手,疗效不断提高

我所提出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新体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整体功能代偿疗法”经过长期的临床运用,更加成熟和完善,使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费用降低,疗效提高,对已经透析的患者可以延长透析间隔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痛苦,部分患者可脱离透析

这一项目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多次邀请我在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交流会上作专题报告,许多同仁通过不同方式和我就此进行交流。我认为,这是我获得的巨大财富。

在西方文化占主流,中西医并存,中医阵地不断萎缩,中医院西化严重的形势下,怎么对待中医,是每个中医都必须考虑的问题。是中医本身的问题,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疾病和形势了呢?还是我们对中医的认识不够,掌握理解不够,不能正确的运用中医来解决问题呢?

我完全是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了病人的疾苦,获得了患者的信任,使沙河市中医院的肾病专科从无到有,初具规模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中医是经得住实践考验的,有许多西医治不好的疾病,用中医就可以解决。

2003年国庆期间,石家庄市公安局一位干部的母亲,70岁。心衰合并肾衰,住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肾病科。经治心衰控制,已透析。但发热半月不愈,用各种抗菌素无效,血液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诊断为慢性肾衰合并金葡菌败血症,药敏试验对万古霉素敏感。但万古霉素为肾毒性药物,迫于无奈,只得小剂量使用,治疗一周无效。

医院已无计可施,告知家属,可能已经没有办法治疗,或者可请中医试试。通过熟人请我去会诊。诊时病人每天发热下午甚,可达39℃以上,无汗,不恶寒,时咳嗽,喉中有痰声,痰不易咳出,口不渴,大便3天未解,无食欲,小便尚可,舌暗淡苔白腻稍黄,脉弦细。证属正虚邪恋,不能祛邪外出。治宜扶正祛邪并用,方以小柴胡汤加味治疗,3剂体温正常,食欲恢复。

在我的临床实践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对中医的信心来自于临床疗效,临床疗效来自于对中医的正确运用,对中医的正确运用来自于对中医理论的透彻理解,对中医理论的透彻理解来自于对中医经典的准确把握。所以振兴中医的根本途径就是强化中医经典教育

 医生的成长过程是漫长的,甚至是终生的。现行的医疗体制不利于医生的成长。大城市的大医院出于科研的考虑,分科太细,有教授终生只研究一个病,因此,大医院的专科医生很容易形成局限性,这样在临床工作中很容易因为知识面太窄,临床经验不够而误诊误治

比如说,慢性肾衰的早期,许多患者以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的表现为主而就诊于消化科,在消化科查不到原因而当胃病治疗,直到病人出现了尿毒症的表现才知道是肾衰导致的消化系统症状,还有的慢性肾衰以贫血为早期表现而就诊于血液科,血液科查不到原因而当贫血治疗,直到病人出现了尿毒症的表现才知道是肾衰导致的肾性贫血,但是对慢性肾衰而言,我们已经失去了最佳控制时机,这样例子在北京也很常见。

如果消化科和血液科的医生有一点肾病方面的常识,临床经验比较丰富,只要查一查肾功能诊断就很清楚了,病人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都是大不一样的。所以我现在经常对年青的医生和学生说,凡是碰到恶心呕吐的病人,或者是贫血的病人,千万记住要给病人查一查肾功能。

另一方面,大医院的专科收治的大都是经过反复治疗的后期病人,到大医院来的时候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而许多疾病早期的正确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认为大医院的医生,特别是年青医生,到基层去工作一段时间很有意义,很有必要。在基层可以见到很多病种,见到许多有治疗价值的疾病,见到许多大医院见不到的疾病,可以使很多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使医学的价值和医生的价值真正得以体现。

 在沙河的工作经历,也加深了我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国家并不富裕,我能够成为肾病学的博士,成为有所成就的高级医生,应该将我的所学,回报自己的祖国,回报自己的人民。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应该强调奉献精神,为我们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我的愿望就是探索一种对基层医院进行长期定点扶持,既有利于大城市医学专家的成长,又有利于基层医院发展,使基层患者得到及时正确救治的模式和途径,缩小城乡医疗差别的途径。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90%的人口在农村,而农村发展十分困难,关键是缺人才,缺技术,观念落后,信息闭塞。就医疗而言,农村严重缺医少药,基层医院发展困难。

党和政府历来将农村医药作为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在大城市专家学者云集,技术资源丰富,有的甚至闲置浪费。如果我们能够建立科学的流通机制,鼓励支持大城市的专家下基层,对基层医院进行长期定点扶持,促进基层医院发层,可极大地改善基层的医疗卫生状况

这种机制就是既要使专家不致因为下乡而在学术上落伍,又要使专家的技术能及时传到基本。也就是说,专家应在做好本职工作,追踪科学前沿的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将技术传到基层。如果是个人行为则可利用节假日定期下乡;如果是集体行为,则可通过轮换方式下乡。

对基层的扶持关键是长期定点的扶持,促进基层医院自身发展。通过培养人才,建设专科,更新观念,参与管理将专家的技术,观念,作风等留在基层,最终达到基层医院自我发展的目的。

医学专家下基层,可使许多早期疾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不致发展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可以效防止百姓因病返贫、因病致贫同时基层病人多,病种全,可以开阔视野,丰富临床经验。大量的临床实践不仅可以检验医学理论,而且可以发现新苗头,新课题。特别是对中青年专家而言,增加临床阅历和人生阅历,对自身成长都是不可或缺的一课。

我国仅省会一级的大城市就有30多个,如果每个大城市都能向下幅射,通过2~3年的时间,就可见到显著成效;如果文化科技教育及其他各行业都能参与,则我国农村的发展将大大加快。

<  更多阅读   >1987年读博士是什么感觉?
回顾/1984年读研究生是什么感觉?< 关注公众号和10万人一起学习中医  >点分享点在看点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肖相如频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