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哲学史研究的精神境界
按照黑格尔的说法,哲学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历史,它与琐碎的历史事实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哲学是永恒生动的,它取决于当代哲学家的认识水平。
哲学家必须对整个世界具备体系性的认识。一个杰出的哲学史家同时必须是一个杰出的哲学家。任何哲学派别都有一个系统的结构形式,哲学史家首先必须通过自己的方法进行“解构”,这就要求哲学史家在研究哲学史实时具备哲学的高度、历史的深度和心理学知识基础。
哲学思维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关于人类心灵的学问。哲学史家从事于哲学史研究,必须具有对哲学史发展的蛛丝马迹有一个异常敏感的头脑。哲学史上的许多思想需要哲学史家用心灵去把握。如有的哲学史家在研究康德时,也许会为 “二律背反”理论产生痛苦,会因为自在之物与现象界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感到激动。王国维说古今一切成就大事业的人必经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让.皮埃尔.萨特也描述过人生的三种境界:即计划阶段、自我欺骗阶段、堕落阶段。他们所表述的意境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有看“破”人生和世界,看破一切哲学家的思想,才能形成成熟的哲学思维。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哲学就是逃避。”不仅逃避人生现实,也要逃避思维发展史上已经呈现的现实。当代哲学家,只有达到哲学人类学的高度,才能演绎出对人类真正有用的哲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