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学价值如何助力中华复兴大业?
从《墨子》的字里行间,人们很难找到有关墨子生活细节的文字描述,仅有的一些文字也是与他的思想连为一体的,或者说是为了表达他的思想而描述的。从这一点上说,墨子似乎只是为自己的理想而活着的,他以理想主义的方式,否定现实社会中的不合理性。他试图超越现实,重新构建人类生存的新秩序,然而,在残酷的王权专制主义时代,他的理想仿佛只是建立在沙漠之上的大厦。
也许,“肉身”的墨子并不重要。回望历史,恰恰是那些文化精英们“原生态”的幻想,才真正代表着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当代中国人能够重新接受一次墨子思想的存在吗?
历史上,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缺憾,其中最大的缺憾莫过于抛弃墨家思想了。这个缺憾能够在中国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加以修补吗?
也许,这依然只是一种幻想。我们所做的工作不过是拂去笼罩在墨学之上的历史尘埃,让今天的人们重新认识墨学的价值,从而认清中华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
墨学的核心价值
墨学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墨家认识世界的态度。他们提出了“三表法”,即一切立论都要根据前人的经验教训、现实世界中的感觉经验和实践中是否符合国家与百姓的利益。墨子十分重视对立论依据的研究,他反对血统论,认为父母、老师、国君皆不可以为“法”,一切都要面向事物本身。从“问题”开始的墨家学说,在认识论、逻辑学以及自然科学上能够取得惊人的成就绝不是偶然的。这种认识世界的态度也是儒墨两种文化的根本性区别。
墨家学说的重要价值还在于其平民化的文化立场。墨家以平民文化视角审视一切,处处体现出思想的人民性。墨学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墨家子弟站在平民立场上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总回答。墨学创始人墨子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远离政治,“道不行不受其赏,义不听不处其朝”,具有一种强烈的不事权贵的精神,这与孔子一生求仕的行为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墨子的兼爱思想就是要把拥有缺乏共同意志的人、家族、诸候国改造成为拥有共同利益的群体。认为“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并且鼓励人们“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于义”。凡事利于最大多数者谓之利,利于少数者谓之不利。直至“杀已以存天下,是杀已以利天下。”因而,利不仅是爱的手段,而且是义的内容。
墨学从实用主义立场出发,以“中用不中用”作为应该做与不应该做的标准。墨家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劳动的能力,人应“赖力以生”。而儒家则把“劳心”与“劳力”分得很清楚,体现了儒墨两种文化路线的根本对立。墨家言“利”,其“利”乃“天下公利”;儒家不言“利”,其“利”是为了维护等级制度下的阶级私利。
墨学的致命局限性
一种学说能否成功地改造社会与其自身的学说内容有着很大的关系。墨家学说虽然符合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但它毕竟没有实质性的改造中国社会的“办法”,很多思想只能流于幻想之中。比如,墨子幻想出通过鬼神的“天眼”来约束天下的人,试图运用宗教的方式来推行其“主义”。这本是一条捷径,也是世界上其他民族的通行做法。印度的佛教文化就是最好的例证,其教义通过“杀”戒,而使“非攻”目标得以实现。佛教的“施舍”,也使文化中的的各类核心利益得以汇聚,从而避免全社会的人们在现实利益上无休止的厮杀。而“轮回”说更是将现实世界中的人带向来世的幻想之中。这些都是墨学提出的片面地施予人以“爱”、“利”与“义”的侠士精神所做不到的,尽管从文化目标上看有着相似的一面。平民文化只有形成强有力的整体性文化结构才能与贵族文化相抗衡,宗教是最适合平民文化成长的领域。不破坏旧有的传统信仰形式,从而建立新的信仰形式,就无法推行其宗教观念,无法使广大人民信仰其思想。由于无具体的“办法”,墨学中的宗教观念不能最终演变为准宗教形式。相反,其严密的组织性反而使墨家学说更加远离人民,更易于导致组织内部的崩溃。
我们必须客观地指出,墨学中的平民文化立场是并不彻底的。墨学中的平民化立场是毋庸置疑的,但其思想本身包含着难以克服的矛盾之处,其学说内容常常致平民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墨学并没有完全独立的的语义系统,这与其过于美化历史的圣王史观有着密切关系。墨子立论,每言必论及尧舜,借古讽今。而历史中的“圣”与“王”都不是平民文化的代表者,或者说,他们只能部分地代表了平民文化的立场。圣王的历史事迹,成为墨学中理性主义权威的一极。墨子总是试图从历史上找根据,认同贵族文化预设的陷阱,不能提出自己的一套话语系统。墨学与当时的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逃脱历史文化的基本语境。美化历史上的王权政治体现了墨家学说中平民思想的不彻底性,也体现出墨家寄希望于王权专制主义者自行改变其政治行为,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墨学的湮灭,标志着平民文化革命的失败,亦可视为中国文化的大失败。这在文化上表现为,代表权贵意志的不断膨胀的人欲战胜了科学与理性,王权/皇权专制主义思想成了中国文化的不二选择。在这种文化主导下,平民意志被贵族文化恶意扭曲,最广大人民不得不生活在强权暴政的“水深火热”之中。
当代中国人能够重新接受墨子思想的存在吗?
墨家学说对我这种来自农村生活的人来说,每一句话都显得那么亲切。小时候的我,经历着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时,内心深处曾经产生了许多类似于墨子的观点。现代中国城乡二元文化更是加深了我们对于等级制度不合理性的认识。农民终日含辛茹苦,却衣食不保。改革开放30多年了,平等意识、大爱意识、民主意识、互利意识仍然是中国现代社会遥不可及的梦。
墨学仅仅是些2000多年前的农民式的仰望吗?
墨子提出的问题仍然是今天的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因而,墨子的思想并没有过时。
当代中国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然而,我们究竟需要“复兴”什么?究竟如何“复兴”?
我们需要思想,今天的中国人不能没有思想。
当一个民族没有思想可以思想,这个民族的灵魂不是已经死亡了吗?
当人们的头脑中只剩下了不能思想的思想,这是多么可怕?
如果一个头脑中本来就没有什么思想可言,如何能够解放思想呢?
当思想变得不能思想的时候,谁能阻止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式的农民窃取胜利之果后还能坚守农民的理想?
说到农民的理想,其实只是一种对下层中国人民的文化观照,并不是把农民与中国其他社会阶层刻意分开。只有当十多亿中国农民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主体时,这种文化才真正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真正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走进历史深处,就是要为我们今天的新思想找到立论的根据。我们需要思考中国历史上全民化的生存目标是如何丧失的?
把全民化意义上的人民性从失去的地方再寻找回来,是当代中国人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说,重新认识墨学价值对当代中国的复兴还是有着很大益处的。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墨学是如何影响中华文明发展方向的?
墨学是如何衰微的?
基督教的世界为何是平的?
墨子平等思想为何是治疗传统中国社会病的一剂良药?
《墨经》向今天的我们昭示了什么?
当代中国青年为什么学不好哲学?
你为何而学习哲学?哲学研究的三重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