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光中∣历史上的中国人为何而沉醉于庄子梦境中的化蝶之美?
曾经有那么一个人,黄土快要堆积到他的脖颈上,蛇蝎与野兽从四面八方向他奔来,死亡的阴霾像黑色的烟雾笼罩在他的头顶上,没有人认为他有获救的希望。可就在这时,他惊世骇俗地大呼一声:“我要飞……”倾刻间地动山摇,物换星移,一切都为之改变。他飞呀飞,一直飞到了没有国家与社会的世界上,在那个世界里,没有是非之别,甚至没有善恶、美丑、贵贱与贤愚之分……
庄子把他的梦想带给了中国人,世世代代的人们于是做起了经年不醒的长梦……
庄子是谁?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按照马叙伦《庄子年表》的推定,庄子大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公元前286年。闻一多考证认为,庄子的卒年是公元前295年。大致可以断定庄子是战国中期人。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战祸连绵不绝的时期,而宋国作为一个小国,经常受到齐、魏、秦等大国的欺负。不仅如此,庄子作为宋国的没落贵族,又不断受到宋国内部暴政的压榨。
据记载,庄子曾经短期为官,担任过蒙的漆园吏,这个地方后来被楚国所吞并。中年以后,他的生活极为贫困。庄子住在穷街陋巷,困窘地以织鞋为生,常常饿得面黄饥瘦。
身处这样的年代,时时遭受种种不测命运的打击,庄子还能拥有什么?
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其书虽瑰玮,而连犿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諔诡可观。彼其充实不可以已,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其于本也,弘大而辟,深闳而肆;其于宗也,可谓调适而上遂矣。虽然,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其理不竭,其来不蜕,芒乎昧乎,未之尽者。(《庄子·天下》)
这段话的意思是,恍惚茫昧而没有形迹,变化万千没有常性,这是死还是生呢?跟天地共存吗?跟神明一起交往吗?恍恍惚惚不知从哪里来?又恍恍惚惚不知往何处去?万物全都囊括于内,却不能当成归宿。古代的道术有着重这方面的,庄周听说这种学风就十分爱好。他用虚空悠远的话语,广大虚幻的言谈,漫无边际的言辞来表达,时时任意放纵而不党同伐异,也不会靠标榜异端来显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天下人沉迷混浊而不知觉醒,没办法跟他们讨论正经的道理。因而他用随机应变的言辞任意引申,以借重别人的话语让人信以为真,用婉曲的寓言来拓展自己的思想。他独自跟博大的天地和玄妙的精神往来却又不傲视万物,不追问是非之别,而能与世俗相处。他的著述虽然宏伟奇特,但行文却宛转不妨害事理。他的言辞虽然变化不定却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他内心的想法充实而难以穷究,在上与天地结伴而游,在下跟超脱死生、不知终始的得道之人交朋友。他对于道的阐释,宏大而又通达,深远而又博大;他对于道的探讨,可以说是和谐契合而且达到了最高的境界。虽然如此,他还是能顺应事物的变化,解析事物的本质,他所阐述的道理是那么无穷无尽,他所建立的学说宗于本原而又无迹可寻,茫茫然昧昧然,真是深不可测。
荀子给庄子做了一个十分中肯的评价:“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意思是说庄子蒙蔽于只知自然(天)的作用而不知人的力量。在历史夹缝中形成的庄子学说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文明气质。《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中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中的十五篇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中的十一篇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的思想。这些说法未必正确,学术界对此一直争论不休。实际上,《庄子》一书同样是庄子学派集体意识的结晶,至于哪一篇一定为庄子原著,其实并不重要。
庄子身上既有殷商文化的因子,也有素来拥有反叛传统的淮夷文化的影子,同时还受到了想象丰富、情思飘逸的楚文化的影响。在先秦诸子中,庄子在本体论哲学思想方面的开拓最为深刻,在文学方面也是能够与屈原相提并论的大师。《庄子》的写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它将生动浪漫的形象思维与高远深邃的抽象思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寓言等手法,把深刻的哲理用故事的形式通过他人之口表述出来。《庄子》行文毫无拘束,“心如涌泉,意若飘风”。但是,在诙谐的寓言故事背后,却隐藏着严密的逻辑思维,从而引向特定的哲学主张和处世原则。很多人喜爱《庄子》,或是被它华丽的文采所吸引,或是被它逍遥的意象所迷惑,或是被它与佛教相通的庄禅境界所沉醉。
庄子究竟代表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通俗地说,庄子究竟替谁说话?
庄子作为士阶层的一员,在战国时代的乱世,生存本身是一个根本性的难题,他不能改变世界,又不愿被世界所改变。他不能独立地生存下去,又不能改变意志而随波逐流。
他对人世间的一切都感到不满,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深感怀疑。他渴望对各种世俗既有的文明形式及其价值进行重估,回归道本身,并与道本身相观照。在庄子看来,一切都蕴育于大道,又必然回归于大道之中,只有道才是永远温暖的怀抱。融于大道,人们自然就能忘记世俗生活的悲伤与欢乐。
显然,庄子既不同于孔孟,也不同于墨家学者,庄子学说是贵族文化的副产品,仿佛是贵族文化投射于中国社会的一道影子,并与贵族文化中的其他主流文化形式如影随形地存在着。庄子不屑于与王权专制主义者为伍,但又找不到自己在现实世界里确定性的位置,其意志只能体现为匍匐在强权暴政屋檐下的坚守。
庄学的诞生,不仅是中国哲学史、文学史、政治思想史,甚至也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
庄子自觉地与儒家学说相对立,深刻地揭露其使人的本质遭受异化的本来面目。他把老子学说中关于人类文明违反自然,特别是属于人的自然本性的那些方面,演变成一种自觉的深刻反思——特别地,他塑造了一个完整的能够为弱者所接受的人格模型。庄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他对老子思想的体系化与深化可以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体系化与深化相提并论。他思想的核心恰恰体现出弱者自由意志的超越。他所揭示的是人的理想本质,因而,自由也是远离必然、远离现实的绝对自由。自由失去了方向,失去了标准,变成了神秘莫测与虚无飘渺的存在物。
面对庄子,我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一面是对他自身作为千古奇才的“喜爱”,一面却是对于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所造成的不可救药的堕性思维而心生怨恨。他出生于淮河流域,显然,与老子一样,洪水与战争是其哲学思维的核心参照系。有时,我们不得不想到,只有在人力不可改变的自然灾害与残酷的人为灾难面前,庄子才有可能创造那样独特的哲学思维。毕竟,在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史上,形形色色的天灾人祸是世代中国人无法抗拒的苦难,尤其是洪水与战争更是人类不可改变的现实,没有什么力量能够与之对抗。
在强权暴政与自然世界的洪水猛兽面前,什么不能改变呢?
在相对主义逻辑思维中,主体与客体对冲消融于大道之中。一切都是缺乏确定性逻辑根据律的。
我们不能说庄子学说中的思维着的主体是不独立的,它所塑造的人格是不健全的,但我们分明从庄子学说中找到了那些不必去确定的东西。
庄子学说的魅力正在于它能在精神上给人以慰藉,让人们感受自由的愉悦。
人生如梦,是梦,又不是梦……
在2000余年的长梦中,我们似乎见到了庄子的身影,不知是我们梦见了他,还是他梦见了我们,我们在历史的长河里相见了。
庄子,在你2000多年后,你依旧还活在我们中间,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你的存在。今天的我们之中,有多少人不就是2000多年前的你么?
庄子哲学中的化蝶之美,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淡淡忧伤,时时在我的心房里飞舞……
梦是长的,也是短的。庄子似乎教给了我们如何拥有沉湎于梦中的那种美好,那份快乐。
那个存在于瞬间的飞蝶,虽然即将逝去,却是那般无忧无虑地飞舞着……
所有的人都会死去,人无论多么不幸,如果连想象中的自由也没有,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与价值呢?
我们从何而来?又要奔向何处?
那些自由自在地飞舞的蝴蝶,像你,像我,也像人类,像世界上每一个已经逝去的生命,以及每一个来了又要归去的生命,也许地球乃至整个宇宙的命运也是如此……
庄子学说的魅力正在于它能在精神上给人以慰藉,让人们感受自由的愉悦。在相对主义逻辑思维中,主体与客体对冲消融于大道之中。我们不能说庄子学说中的思维着的主体是不独立的,它所塑造的人格似乎是不健全的,但我们分明从庄子学说中找到了那些不必去确定的东西。
好文章,靠人气!欢迎双击、添加、关注“文明比较”公众号!欢迎转发本公众号文章!
强光中, 198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省哲学学会会员。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人类文明比较研究工作,2011年出版《全球史观下的孔子学说》一部,已被台湾“中央研究院”、上海社科院、中国科大等数百家图书馆收藏。80余万字新作《全球史观下的人类文明》即将出版发行。所创建的“强光中的哲学博客”(http://qianggz.blog.ifeng.com)是凤凰文史名博,因思想深刻、特色鲜明而长期受到学界重视。欢迎添加强光中微信号:qianggz123.公众号:文明比较(qiangguangz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