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文学报好书榜:带着家山客乡的记忆回声踏入时间之旅
文
学
报
好
书
榜
依然沉浸在正月新年里的我们,已经开始了新一年的好书榜月度推荐。带着家乡山海回望,本月我们推荐了多部与传统与历史相连的新作,从中国的村庄,到异域世界的村庄,从动荡到希望,我们将在一个个彼此共鸣的命运转折之间相遇阅读,也会惊叹自身所遇迷思并不孤独,远方有同样的思考和回应。不妨带着这些,开启新的阅读之旅。
虚构
《家山》
《月下》
《兰尼》
《客乡》
《我的奋斗6:终曲》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非虚构
《赫尔曼·黑塞与托马斯·曼书信集》
《观念的形状》
《中文打字机》
《回声泉之旅》
《遇见动物的时刻》
《续命:奥斯维辛女子乐队纪事》
(以上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虚 构
1 月
《家山》
王跃文 /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家山》里,有许多和我们的大传统呼应的乡土生活细节,那种不被现代律法所理解的地方习惯规则,制造了独属于中国人的古典之爱,也就是民间情义。
郑周明
正月里,行走在江南几个以文旅振兴的乡镇间,想起它们在千百年前和今日之间,除了外观的巨大变化,内在精神断裂了多少?衔接了多少?创新了多少?同时,也正好在翻看着作家王跃文的新长篇《家山》,似乎对这些疑问形成了部分回应。《家山》粗看是一部地方史、家族志,基于湖南乡土世界筛出一部百年风云,但它并不以严肃正经的面目去面对读者,它好读甚至有趣味,作家从湖南方言里提取出了自然朴素的生活烟气,家常之间度过了种种难关,走进了大革命时代,又走入了新的世纪。
百年之间,散落在乡土村落里的民谣口语正在极速被遗忘,而《家山》里来自湖南的民间语文却散落一地,仿佛自带音韵和节奏,带着读者向前游荡。许多作家都在尝试提取地方方言融入故事,但要达到这般洗净翻译腔、俗中透雅依然不容易。《家山》里,还有许多和我们的大传统呼应的乡土生活细节,那种不被现代律法所理解的地方习惯规则,制造了独属于中国人的古典之爱,也就是民间情义,它们生机勃勃,最终经历淘洗部分融入了现代乡村,这种源自传统根系的难以完全割裂的乡土性情,我们至今仍然可以辨认。
《月下》
李凤群 / 著
中信出版社
张滢莹
李凤群用她的书写再度证明,“如何写”才是作家在我们一成不变的生活、千丝万缕的羁绊中执着探索的东西,也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李凤群笔下的女性,都不是甘愿屈从于生活的人,比如新作《月下》中不被人看见的余文真。希望自己能被看见,但所有的行为都在退缩,余文真的胆怯是与生活屡战屡败留下的伤疤——但即使是一道伤疤,也渴求和呼唤着抚触与宽慰,即便伤口可能再次迸裂、鲜血直流。在一个很难“出挑”的故事结构中,李凤群极其细腻地书写和探讨了时代变迁中女性所面对的身心困境,且如编辑推荐所言,“这个过程令人信服且惊心动魄”。
当我们以为“写什么”和“为何写”已经被过度探讨时,李凤群用她的书写再度证明,“如何写”才是作家在我们一成不变的生活、千丝万缕的羁绊中执着探索的东西,也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它永远会让你惊叹这世上有人也面对着你未解的谜题,说出了你想说的话。从此,你不再孤独。
《客乡》
【德】燕妮·埃彭贝克 / 著
李斯本 / 译
理想国·北京日报出版社
李凌俊
20世纪德国动荡的历史进程,在一个个激情、伤痛、遗憾与和解的故事中自陈其身,土地和时间是永恒的主角,人的悲欢离合、命运跌宕只是宏大历史的小小注脚。
一部如交响乐、如戏剧、如电影般的小说,像冰山一般冷静超然的叙述语言,十二个长长短短的故事,串联起从魏玛共和国到两德统一后的岁月。故事以柏林郊外的一幢湖边别墅为舞台次第展开,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居住者带着各自的秘密,逐一登场,又不断离散,唯一不变的是以旁观者视角存在着、劳动着的园丁,他的章节如同缓慢的柔板,隔开一段段欢欣与喟叹交织而成的故事。作家的文字让人时时有聆听音乐或观看电影蒙太奇的错觉,整部小说像一幅斑斓的镶嵌画,20世纪德国动荡的历史进程,在一个个激情、伤痛、遗憾与和解的故事中自陈其身,土地和时间是永恒的主角,人的悲欢离合、命运跌宕只是宏大历史的小小注脚。
《兰尼》
【英】马克思·波特 / 著
普照 / 译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何晶
小说文本的三部分以不同的方式编写,由此也构筑了一场迷蒙的梦,在那里,纯真与悲痛,宁静与叹息同在。
古怪与奇妙,是这本小说最为表层的一个注脚,马克思·波特写作的创新性与风格化在此书中表露无遗。《兰尼》中的村庄由无数声音组成,那个民间传说中的齿草老爹,聆听着村庄的一切。随着兰尼的失踪,村庄的声音发生了变化,人们之间的关系也显露出更为深层的特质。这是一个混杂着民间传说、环保意识、儿童成长、社会关系等主题的小说,文本的三部分以不同的方式编写,由此也构筑了一场迷蒙的梦,在那里,纯真与悲痛,宁静与叹息同在。
《我的奋斗6:终曲》
[挪威] 卡尔·奥韦·克瑙斯高 / 著
李树波 / 译
理想国·上海三联出版社
傅小平
这六卷本的最后一部,如同一块落下的巨石,将我们对前五部的记忆和理解完整激荡而出。
《我的奋斗》写得太真实、太细致了,我读着忍不住想,克瑙斯高都已经给自己写了最好的传记,如果有人不辞辛劳为他立传,得怎么写?这是多少年后的事,自然不劳我们操心。但我操心那些与克瑙斯高有关的亲朋好友读了会怎样?这心可操得不算多余,如我所想,他们都陆续远离他了,这于他是必要的丧失,于我们却是必要的获得,这必要当然不在满足窥私欲,而在于看他怎样把日常生活的流水账写得行云流水,看他怎样往极繁里写却是写出了繁花盛景。而这六卷本的最后一部,如同一块落下的巨石,将我们对前五部的记忆和理解完整激荡而出。全书依然用流水笔调记叙平凡生活,既有着“自虐般的真实和琐碎”,又在日常细节中呈现了动人的敏感。如克瑙斯高所说,他写这本自传,是因为所有的生活细节指向一条道路:指向了他身处的世界。事实上,这世界也同时可能是我们身处的世界。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日]吉野源三郎 / 著
[日]胁田和 / 绘
史诗 / 译
新经典·南海出版公司
吉野源三郎以“小哥白尼”为主人公,以明快生动的笔触,写出了成长中的少年对生活的感受。
袁欢
拥有一个像“心灵鸡汤”般的书名,却不是单方面输出、好像一股脑要把人生道理全部倒出的那种励志书,本质上是一本关于“人生认知”的书。十四岁的本田润一被舅舅称为“小哥白尼”,下雨天的一次偶然,他发现:有许多人在他看不见的地方生活着,人类就像茫茫大海中的水分子,他只是其中之一。
吉野源三郎以“小哥白尼”为主人公,以明快生动的笔触,写出了成长中的少年对生活的感受。在一次次经历后面还附上“舅舅的笔记”,形成了一种理性而平静的对话关系。也许这就是:“让想象一步步推进,从十米变成一百米,再变为一万米,天才的想法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突然变得很亲切了。”更有名的是,它是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人生之书。2017年,将近80岁高龄的宫崎骏宣布正在制作一部电影,并直接将《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选定为电影名。正如他所说的:“这本书传达出这样的信念——无论时代如何困难、残酷,都要活得像一个真正的人。”
非 虚 构
1 月
《赫尔曼·黑塞与托马斯·曼书信集》
[德] 赫尔曼·黑塞、托马斯·曼 / 著
黄霄翎 /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要说他们各自的作品有多精致,这些书信就有多朴实。他们各自的作品充满形而上的探讨,这些书信却更多日常事务的交流。
傅小平
倘若读过托马斯·曼与赫尔曼·黑塞的作品,再来对照读这对德国文坛双子星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往来书信,多少会读出反差之感。要说他们各自的作品有多精致,这些书信就有多朴实。他们各自的作品充满形而上的探讨,这些书信却更多日常事务的交流。但也正因如此,这些书信不失为作品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如网友所说,这些书信记录着这份伟大的友谊,也记录着他们的创作心路,字里行间都是智者的睿思与孩童般的天真。加之,本书编者撰写的一百多条包含了诸多背景介绍以及书评、诗集附录的详尽注解,让我们更能感受这两个如此迥异,又仿若兄弟的人的友谊有多么难能可贵,也更能理解何以托马斯·曼对黑塞说:“您可别死在我前头……失去了您,我会感到无比寂寞。”
《回声泉之旅》
[英]奥利维娅·莱恩 / 著
何雨珈 / 译
未读·贵州人民出版社
走近6位文豪的人生,走访他们曾经驻足过的酒吧、旅店,探讨作家为何酗酒,以及美酒对文学创作造成了哪些影响,展现了奥利维娅对于文学广阔图景的自我思考。
袁欢
文人与酒是一个绕具趣味的经典话题,作者奥利维亚·莱恩踏上旅途,带领读者走近6位文豪的人生,走访他们曾经驻足过的酒吧、旅店,探讨作家为何酗酒,以及美酒对文学创作造成了哪些影响,展现了奥利维娅对于文学广阔图景的自我思考。
作家以优美的笔触,将非虚构的笔法融入到旅行文学与文学批评中,呈现出独具魅力的文豪侧面,诸多细节可谓如数家珍:因为美酒,老年约翰·契弗与中年雷蒙德·卡佛一见如故;十七岁的田纳西·威廉斯喝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杯酒并遭遇了严重的晕船反应,但没几天就享受起酒精带来的飘飘欲仙;贝里曼自从染上酗酒的毛病后,文风上升了好几个层次……酒和文学或许成为他们活下去的理由,这里有他们的脆弱与坚韧。
《观念的形状》
张曦 /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李凌俊
读这部作品,似流连于一个微型博物馆,时时都能感受到文物与现代人的精神联结。
在观赏文物时我们在看什么?本书的副题“文物里的中国哲学”恰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作者选取的72件文物大多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读这部作品,似流连于一个微型博物馆,时时都能感受到文物与现代人的精神联结。在作者眼中,文物像琥珀一样凝固着中华文明和文化的基因密码,他以此围绕18个标识性概念,呈现从上古到王阳明数十个世纪中,我们的祖先在面对他们的时代中最重要的精神难题时的上下求索,从而刻画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
《中文打字机》
墨磊宁 / 著
张朋亮 / 译
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们难以想象鲁迅的书桌上放着一台打字机,但同时代的海明威已经熟练操作打字机打出了自己的代表作。
郑周明
身处网络时代的我们,很难想象在前计算机时代,在古老印刷术跟不上信息传播的中间时期,中文是如何提高信息传输效率的。我们难以想象鲁迅的书桌上放着一台打字机,但同时代的海明威已经熟练操作打字机打出了自己的代表作。这理所应当引发了当时知识群体对中文如何融入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焦虑感,于是,发明中文打字机成为了这种焦虑的外化产物。沿着近百年来知识界和出版界的努力轨迹,斯坦福大学学者墨磊宁打开了这段不被今人注意的历史。围绕中文呈现而发明的不同打字机、不同打字法一方面呈现出中文在机械时代的传播难度,另一方面也如艺术家徐冰在阅读此书后所认为的,这是“汉字文化圈与整个世界文明之间的错位”。这些尝试并非全然没有成功或没有价值,它们行为本身已经在制造着中文在全球语系中的影响力,而在墨磊宁计划的第二本书中,中文输入在计算机时代终于迎来了独特优势。
《续命:奥斯维辛女子乐队纪事》
[法]法尼娅·费内隆(口述)/ [法]玛塞尔·鲁捷(执笔)
周学立 /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张滢莹
作为一部口述史,刻写奥斯维辛集中营内一支女子乐队群像的这部作品中保存着生命之美,也揭开了生命的残酷。
自暗处发出的光,是为了自我救赎,还是为他人疗伤?作为一部口述史,刻写奥斯维辛集中营内一支女子乐队群像的这部作品中保存着生命之美,也揭开了生命的残酷。上午为即将被送入毒气室的难友演出,晚上又要为完成杀戮的刽子手奏乐消遣的生活撕裂着她们的内心,音乐则从背景音走向了在某种程度上支撑生命延续的主要角色。
与改编电影相比,这部直译于法语的简体中文本中容留了更多灰色片段,在直白的叙述中更趋近于历史真相:“特权”与煎熬同时炙烤着灵魂,希望和信念不断被锤击。尽管走出来的都是幸存者,但人的异化和还原,有时需要一生的时间来疗愈。
《遇见动物的时刻》
克雷格·查尔兹 / 著
韩玲 / 译
磨铁·浙江教育出版社
何晶
他还原自己为一个与动物相同的生命原始状态,自然的一切在他面前铺陈开来,如呼吸般意义重大。
这不是一本新作,但它对每一个初读者而言无疑有着震撼。这种震撼来源于一个冒险家和博物学家对于动物长时间的凝视,它们转化而成的文字,是一场生命的存在轨迹。如作者在扉页中写下的,“动物的生活在臆想之外,它像呼吸一样真实,像孩子的语言一样意义重大”,他与那些动物相遇,被大角羊追逐,与鲨鱼一起浅游,与美洲狮对峙,感受一只灰熊的孤独……他还原自己为一个与动物相同的生命原始状态,自然的一切在他面前铺陈开来,如呼吸般意义重大。
新媒体编辑:郑周明
配图:摄图网
每天准时与我们遇见的小提示: